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全世界将目光投向中国,投向这场全球冰雪运动的顶级赛事。从火到脱销的“冰墩墩”,到“青蛙公主”谷爱凌的夺冠,北京冬奥会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我为冬奥狂”成为不少人最近的真实写照。那么,北京冬奥会为何如此让人“上头”?
首先是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诠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充满了浓郁的中国味,场地上巨大的“福”字、中国传统历法的开幕式倒计时表演、幻化的黄河之水、冰雕“中国门”、简化汉字笔画入场顺序……北京冬奥会的整个过程和每个环节都写满了中国文化、中国元素、中国精神。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使奥运之光与中国艺术相辉映,为人们带来温情、希望和力量。
其次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践行。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更需要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何战胜疫情?如何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意义重大,让全世界运动员、人民团结在一起,充满信心,一起向未来。中国人民参与奥运、融入世界的愿望从未有变。中国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坚持不懈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坚定追求者、行动派。自第一届冬奥会以来,冬奥会逐步从阿尔卑斯山逼仄狭小的地区单元,扩展至广袤辽阔的北半球大部分境域。近百年来,最睿智的哲思和最深邃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都会在冬奥会这一隆重的冰雪文化庆典上得以演绎和彰显。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文明谱系的靓丽篇章,在人类思想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当今世界的多种文化形态,都能在冬奥会上氤氲出沁人芳香、绽放出怡人景致。
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哲学理念,是一种生存智慧,其始终倡导的竞争观念、人本意识、团队思想和拼搏精神,既表征着人的现代化的基本向度,也指明了人的现代化的主要路径。从某种程度上说,奥林匹克精神早已溢出体育界域,其播撒的和平、友谊、进步、公正、宽容等人文要素,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秉持的价值追求。真诚对话和坦诚交流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哲学,更是奥林匹克运动前行演进的不二法门。作为一个开放的全球性文化体系,奥林匹克运动与生俱来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借助奥运会这一介质和载体,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认同和彼此融合,让人类成为一个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如果说“更快、更高、更强”主张的是个体超越,那么“更团结”强调的则是消除国别、种族、意识形态的隔阂与分歧。“更团结”将竞技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不仅是奥林匹克精神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最直观的表达,更体现出人类对同舟共济、“情同与共”美好前景的期许与向往。奥林匹克运动尊奉的团结精神与和谐理念,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优良的生存哲学之一,构成了当代人类自我完善的伦理基石。
同一个冬奥,同一个梦想,举办一届精彩的冬奥会是全世界的共同期盼。冬奥会展现的是冰雪运动形式,传递的却是奥林匹克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这种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跨越地域、种族和语言的差异,点燃激情、绽放梦想。奥林匹克精神也熔铸和承载了中国冰雪健儿的心血、汗水和憧憬,带给国人视觉的冲击、身心的愉悦和思想的启悟。用沉着坚毅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北京冬奥会金牌的短道速滑队,以追赶和超越站上1000米速滑巅峰的任子威,打破欧美垄断滑雪大跳台历史的“青蛙公主”谷爱凌……他们不仅为中国赢得了荣誉和声望,展现出中国智慧、中国形象、中国风采,而且为奥林匹克精神注入了中国元素。北京冬奥会将圣洁的奥林匹克精神与古老的中华文化再次实现历史性的交融,把奥林匹克精神提升到一个崭新境界,激荡出心手相牵、命运与共的世界冰雪运动的华彩新乐章。
(作者为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