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
2022年北京冬奥会行至半程,看着各国运动员在赛场上激烈角逐、挥洒汗水,国是君也激动地数着那些挑战人类极限的动作和被刷新的世界纪录!
34秒32
高亭宇一马当先
🔹2月12日,中国选手高亭宇以34.32秒的成绩打破奥运会纪录,夺得冠军。这是中国首次在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项目获得金牌。中新社记者 李骏 摄
刚刚,在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比赛中,中国选手高亭宇以34秒32的成绩打破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项目的奥运纪录,夺得金牌,为中国男子速度滑冰实现冬奥金牌零的突破。
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上的第4枚金牌。
速度滑冰项目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进行,这个分项总计产生14枚金牌。500米项目是该分项最短距离项目,对起跑速度要求极高。
本场比赛,共计30位选手参赛,分为15组。高亭宇在第7组出场。起步速度和最终成绩,都是全场最快。
12分30秒74
“冰丝带”首个世界纪录
“冰丝带”首个世界纪录诞生!
在11日举行的速度滑冰男子10000米比赛中,瑞典选手范德波尔以12分30秒74的成绩打破由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并获得冠军。并且比第二名鲁斯特快了13秒多,可以说是优势明显。
速度滑冰男子10000米,堪称速度滑冰“马拉松”,是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大项中距离最长的个人项目。
在之前的速度滑冰男子5000米比赛中,范德波尔也打破奥运纪录并最终夺冠。
现在,身为冬奥两金得主的他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速度滑冰“长距离之王”。
这就是传说中的“只有我才能打败我自己”。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介绍一下“冰丝带”的优点。
“冰丝带”场馆里有3条400米速滑赛道,一条速滑练习道以及多块活动冰场,是亚洲最大的全冰面设计场馆。
不仅如此,“冰丝带”还可以对各个赛道区域单独控温,把冰面温差控制在0.5℃内,让运动员在最小的干扰条件下,创造最佳的成绩。
除此之外,速度滑冰的“捕鹰能手”,设计技术标准达到了25米/秒,约等于90公里/小时的“猎豹”也安装在“冰丝带”场馆内。猎豹的研发弥补了短道速滑比赛中直播摄影机无法快速跟踪拍摄的缺陷,可实时跟踪运动员的位置,捕捉现场画面。
1分26秒514
短道速滑风驰电掣
🔹2月11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决赛在首都体育馆举行。图为苏珊娜·舒尔廷在赛后庆祝。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11日,在短道速滑项目女子1000米决赛中,荷兰选手苏珊娜·舒尔廷以1分28秒391的成绩夺冠。
舒尔廷在四分之一决赛中以1分26秒514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以小组第一晋级半决赛。
观看比赛时,你是不是也和国是君一样好奇,选手风驰电掣般的画面,到底是如何被精准捕捉的?
随着多项比赛的进行,就像“冰丝馆”的“猎豹”一样,短道速滑决赛场馆——首都体育馆使用的摄影系统“飞猫”也彻底火了!
“飞猫”由40台4K超高清摄影机阵列加上3台8KVR摄像头组成,在赛场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也见证了无数精彩瞬间。
这届冬奥会可以说是科技感满满!
4A
羽生结弦的执着
🔹2月8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短节目比赛在首都体育馆举行。图为日本选手羽生结弦在比赛中。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日本花滑选手羽生结弦执着的4A到底是什么?
4A也就是阿克塞尔四周跳。
阿克塞尔跳是花样滑冰六种跳跃动作中的一种,也被称作前外点冰跳,是由挪威选手阿克塞尔·保尔森在1882年首次完成,是男单6种跳跃中最难的动作。
4A虽然被算作四周跳,但A跳要多半周,实际要转四周半。
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花滑运动员在比赛中成功跳出。
可以说是挑战人类极限了。
据花样滑冰世界冠军张丹介绍,花滑腾空时借力难,要靠强大的自身力量掌控,顶级男单选手也只能完成最高难度四周跳。四周半跳需要运动员将他的核心力量、技术、体能,及腿部力量同时爆发,才能完成。
“我已经在奥运会上赢得了两块金牌,这次也没想过要达到三连胜,只想着成功做出这个动作,无论多么艰难,无论多么难以想象,我都想为那些对我有期望的人多争取一点,如果不做4A,我可以做一个更好的技术组合,但尝试4A是我的骄傲,它会让我更完整。”
执念于4A的羽生结弦说。
10日,在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比赛中,羽生结弦的第一个跳跃动作就是4A,由于未能控制住重心,落地时摔倒,最终排在第4。
由于旋转度不足,羽生结弦的4A并没有获得国际滑冰联合会(ISU)的认证。
尽管如此,这也是他距离完成4A最近的一次。
这种不断追求自我突破,为了梦想放手一搏的勇气很好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
1620
谷爱凌“一击即中”
🔹2月8日,在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举行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谷爱凌夺得冠军。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在8日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谷爱凌的第3跳首次跳出左旋1620的超高难度动作,成功逆袭法国名将泰丝·勒德,为中国军团摘下该项目的金牌。
其实,法国选手在第二轮也做了一个1620的动作,谷爱凌的转体1620更难在哪里?
近日,谷爱凌在社交媒体上向大家进行详细科普。谷爱凌说:“我的1620和她的1620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所有人转的时候都有一个方向会相对容易一些,就像右手或是用左手拿筷子。对我来说,我往右转是更容易的。我选择挑战的1620是往左边的,相当于是用左手拿筷子。”
谷爱凌继续介绍:“我以前往左边转的动作最高难度是1080。那个是我第二跳中挑战的动作,所以我做到1620的时候,我是加了540度。我在训练中从来没有试过,在气垫上也没有试过,蹦床上也没有试过。所以我当时说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有女子选手做到这个动作的时候,我的意思是这个是反向的1620。”
冬奥赛场上还有哪些被挑战的人类极限?快留言和国是君唠一唠。
来源: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社、光明网、大河网、澎湃政务:北京科协、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