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项目连日来持续上演“速度与激情”,赛会纪录不停被刷新。截至2月15日,短道速滑共打破了5项奥运会纪录和1项世界纪录,速度滑冰共打破了8项奥运会纪录和1项世界纪录。外媒也将目光投给了中国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闪亮冰面,探寻“最快的冰”是确保运动员们如风一般自由飞驰的。
在速度滑冰领域,此前的大多数世界纪录产生于卡尔加里、盐湖城两个城市的高原场馆。2月5日下午,位于平原地区海拔相对较低的中国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迎来冬奥首秀。在这里,荷兰名将伊雷妮·斯豪滕夺得3000米速度滑冰冠军,同时打破了自盐湖城冬奥会以来尘封20年的奥运会纪录。
路透社的文章指出,虽然北京的海拔低于盐湖城以及卡尔加里,后两者的海拔更高意味着运动员遇到的阻力更小,更容易产生新的世界纪录。但是北京冬奥会首次使用先进又环保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这项技术不仅环保,还能让整个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温差小意味着冰面的硬度更均匀、冰面更平整丝滑,更有利于选手滑行。文章引用此次“冰丝带”制冰团队核心人物之一、此前参加过5次冬奥会制冰工作的加拿大专家马克·麦瑟(MARK MESSER)的话说,这一技术有“很多很棒的地方,对环境也十分友好。”
通过不断收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训练反馈,并及时对冰面硬度等进行调整,“冰丝带”的冰面受到了运动员和教练员们的大量好评,也让运动员们屡创佳绩。先进的技术再加上一丝不苟的制冰过程以及赛中的良好维护,共同成就了“最快的冰”! (朱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