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曹林波 通讯员 李文瑶
北京冬奥会结束了,各国运动员已经陆续回国,而参与北京冬奥会的运动员和工作人员也开始了分批隔离。王敖也终于有时间静下来,回头细细重温这趟冬奥之旅。
王敖(左一)和一起工作的小伙伴们
接触冰球二十余年,从业近十年,即便如此,他也未曾想过有朝一日能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冬奥会冰球赛事,即使这项工作是洗衣服务,王敖也说,“这是一场热血、充实的圆梦之旅。”
以下是他的自述——
一台洗衣机相当于10台家用洗衣机
在冬奥会期间洗了4.5万件衣服
原本,我希望能以国内技术官员 (NTO)的身份,参与北京冬奥会,可惜没能如愿,还觉得很遗憾,没想到后来还能以冬奥专业志愿者的身份加入进来,从事运动服务类的工作。
我1月23日从杭州动身到北京,抵达以后,才正式分配工作,我具体负责的内容是冰球项目中的洗衣间监督工作。
这其实是很新鲜的一件事,因为专业的洗衣服务一般只有大型国际性冰球比赛才会启用,所以这是国内首次冰球洗衣服务,而冰球也是北京冬奥会唯一一个享有此服务的比赛项目。
冬奥会的洗衣房和我们平常看到的也不一样,两三百平方米的房间里,有两台100公斤的洗衣机和两台100公斤的烘干机,24小时彻夜不停工作。每台“巨无霸”洗衣机高两米,按照家用洗衣机10公斤来换算,这里的一台便相当于10台家用洗衣机。
整理好的衣服
为什么只有冰球项目有专属的洗衣服务?
冰球项目运动量大且赛程相当紧密,通常一场比赛下来,运动员就会大汗淋漓、浑身湿透,需要及时更衣。不仅是比赛完需要洗衣,即便是训练结束后所有衣物也得进行清洗。场上冰球运动员往往穿着最少三层衣物:贴身的速干衣,然后是比赛服或者训练服,腿上绑有护腿罩,最外面才是护具。
五棵松体育中心在冬奥会期间大约进行了29场冰球比赛和139场训练,运动员、裁判员达7000人次,共需洗涤衣物约4.5万件。赛事最密集的比赛日,洗涤量达四五千件次。
就是这样一个听起来很微不足道的环节,却有非常多要考虑的细节:要清楚队伍几点下冰,更衣室几点可以进,然后专门的服务人员收集衣服后运送到洗衣房,我需要做好清点,来了多少件,都是些什么类型,再进行分桶洗衣消杀,不同类型的衣服要装在不同的洗衣袋,不同面料的服装也有不同的洗涤要求,然后需要在比赛前至少两小时送到参赛队伍和裁判员手中。这样一个完整流程下来有将近20个人在参与这项工作。
疫情原因,这些衣服不能像以往一样混洗,所以我们专门给每个队列了张表,根据赛程排了洗衣时间,在赛程最密集的时候,我手上最多有二十几张表,去对照环节中的所有细节。后来,我跟小伙伴已经能做到仅看洗衣袋透出来的队服颜色,就能辨认出是哪个国家队的队服,连队伍名称都不用翻看手册了。
这趟冬奥之旅没有遗憾
要把冬奥经验带回杭州
这趟北京冬奥会之旅,我是怀着对冰球运动几十年的赤诚之心踏上的征程。虽然我的工作岗位不在赛场上,但我依然有一种使命感,更不妨碍这是一场热血、充实的圆梦之旅,更何况我还有幸和我的偶像——加拿大男子冰球队队长Eric Staal合了影。
王敖和偶像Eric Staal
整个冬奥会,我们感受比赛的氛围,观看顶尖赛事,更重要的是学习赛会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冰球,甚至冰雪赛事尽一份力。
我从2月17日冰球比赛结束后开始隔离,估计回到杭州得三月份了。这也是我和太太第一次分别这么久。
我本来也想带个冰墩墩回去给她惊喜,但北京冬奥会闭环管理内,连商店都没有,所以这个想法也只能泡汤了。好在冬奥会工作人员有限量版的冰墩墩纪念品,像徽章、领针,还有水杯,我准备拿回去好好保存起来。
回杭以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好好地陪我太太,补过情人节。
冬奥会期间,王敖收集整理的各冰球队资料
然后就要正式开始我的本职工作——冰球推广。从业这十年来,我当过技术人员,做过教练、裁判、经理人,到最后自己开始创业做冰球培训,有时候甚至不考虑营收,仅是凭借热爱在做这个事。
我看着近十年来国内冰球氛围越来越好,2017年,我来到杭州,又看着浙江冰场从无到有,越来越多的人能理解冰球运动,也愿意让孩子站上冰面感受冰球运动的魅力。
北京冬奥会上,中国女子冰球队赢下日本,也有好几次漂亮进球,中国男子冰球队能和德国打一个势均力敌的比分,从加拿大手中拿分,这都已经是突破了。所以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到冰球这项运动,也把完整的冰球训练体系建立起来,让喜欢冰球的人能够坚持下去。
回到杭州后,我也准备把冬奥会上的赛事经验、管理经验运用到日常培训、比赛中,让更多的孩子爱上冰球、感受冰球。如果关注度更多一些,中国冰球的未来一定是有希望的。
我太太也是从事冰雪行业的,听她说,冬奥会带动了冰雪热,这段时间的冰场异常火爆,天天爆满。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回去站上冰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