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科目将纳入黑龙江省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艺术类科目将纳入黑龙江省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日前,我省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到2022年,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美育教师基本配齐配强,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评价体系逐步健全,管理机制更加完善,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黑龙江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高中艺术课程累计不少于108课时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围绕课程目标,开设以艺术课程为主、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美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艺术课程小学每周不少于4课时,初中每周不少于2课时。普通高中艺术课程累计不少于108课时。非艺术类中职学校艺术类必修课程累计不少于72课时。职业教育应将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强化实践,开设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拓展性艺术课程。高等教育阶段应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鼓励高校将美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中小学校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课程。创新艺术教育理念,尊重艺术教育规律,探索“感受和体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挖掘艺术内涵和提升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依托黑龙江“五色”教育资源,建设独具特色的艺术实践课程和校本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黑龙江优秀精神,普通高校应开设艺术限定性选修课,也可根据本校学科建设、所在地域等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及教师的特长和研究成果,开设各具特色的艺术任意性选修课或系列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融合新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加强美育网络资源建设,完善美育数字资源库。

鼓励高校开设跨学科美育课程,培养学生跨领域学科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以班级为基础,培养每名学生至少1-2项艺术爱好,在学生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艺术专项特长。开展合唱队、舞蹈队、乐队、美术工作坊等“三队一坊”建设,定期组织综合性校园艺术节或舞蹈节、戏剧节、合唱节、合奏节、美术展等专项实践活动。高校要广泛开展班级、年级、院系、校级等群体性艺术展示交流活动,加强各种艺术类社团建设。

实施美育特色品牌创建工程

每年开展省级大中小学生艺术专项展示,每3年举办1次省级大学生、中小学生综合性艺术展演。持续推进“龙江艺术大讲堂”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地方艺术院团作用,开发一批具有教育性、思想性、艺术性的优秀作品。形成校校有特色的“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发展格局,到2025年,重点遴选省级美育特色学校100所。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组建合唱团、乐团、戏剧社、艺术实践工作坊等学生艺术团,每年定期组织纳新。有条件的学校可配备指导教师和场地,统筹现有经费保障艺术团排练、演出、学习等活动的开展。到2025年,重点遴选20个省级优秀大学生艺术团和100个优秀中小学生艺术团。遴选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基地。

利用我省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搞好校园“冰”、“雪”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与冰雪相关的绘画、雕塑、书法、摄影、舞蹈、声乐、器乐、征文以及微电影等各具特色的冰雪文化活动,打造成独具一格的特色品牌。统筹现有经费,举办全省大学生冰雕、雪雕大赛和中小学校园冰雪文化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冰雪文化长廊,使冬季校园真正成为中小学生快乐成长乐园。依托黑龙江地域优势,编订冰雪文化特色美育教材,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优质课程资源。

加大对中小学校美育教师培训力度

加大中小学校美育教师补充力度,未配齐的地区应每年划出一定比例招聘美育教师,优先补充边远农村学校。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购买服务、合作等方式,向中小学校提供专业化的美育教学服务。鼓励有艺术特长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经必要专业培训合格后转岗美育教师,鼓励聘用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

高校要在现有党政管理机构、教学教辅机构总量内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从事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管理。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

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加大对中小学校美育教师培训力度。成立全省高校和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培育一批学校美育优秀教学成果和名师工作室。每两年开展1次美育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

提升艺术类学科教研工作,推广优秀教研成果,探索推行大中小学校美育教师一体化教研培训机制,建立相关考评制度。加强美育教研员队伍建设,配齐配好各级教研员,把有能力、有经验、在某一艺术领域有成就的人才引入教研员队伍,建立在职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教研、科研、培训常态化机制,并在政策上予以一定扶持。在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设立美育学相关课题,在全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等立项中设立美育专项课题,深入研究学校美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统筹整合社会美育资源

建立美育器材补充机制,配好美育教学所需器材设备。学校美育场地器材建设要有具体方案,禁止占用或挪用,各地要按照“一校一策”原则,积极协调解决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将农村学校美育设施建设纳入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中,小规模学校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配备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设施设备。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中小学校建立美育场馆,完善艺术场馆与周边学校和社区共用共享机制。加强高校美育场馆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与地方共建共享艺术场馆。

加强美育的社会资源供给,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为学校美育教学服务。鼓励高校和社会院团与中小学校建立美育教育联合体,聘请艺术专业人士作为课外艺术实践课兼职教师,丰富学校美育课程内容。城市和社区建设规划的艺术项目要统筹学校学生艺术实践需要,优先建在学校或其周边,推动社会公共文化艺术场馆免费或优惠向学生开放。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开展美育实践活动,作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购买服务为学校提供普惠性的美育优质服务课程。

鼓励支持城市美育教师到农村地区支教,建立校际、城乡学校“手拉手”帮扶机制。统筹推进乡镇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美育课程设置、教学安排,采取同步课堂、共享优质在线资源等方式提高美育课程质量。开展高校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高校整合优质美育资源,为本地特别是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美育课程教学、艺术社团活动、美育师资培训、校园文化建设等提供定向精准帮扶的美育志愿服务。依托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艺术教师,在农村学校设立教育实习基地,积极开展顶岗实习。支持社会力量开展美育公益项目。

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

把中小学生学习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定我省学生艺术发展的测评体系和测评管理办法。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价工作从关注学生“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到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成长当中对艺术的“感知与判断”、“理解与分析”、“运用与表达”进行全过程评价。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高校要合理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修满规定学分方能毕业。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