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尚未找到第二部黑匣子,搜寻现场还有这些情况

3月25日上午,有消息称失事飞机“第二个黑匣子找到”,新华社记者25日从“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了解到,目前还未找到第二部黑匣子,救援现场正在抓紧搜寻,有关消息将以指挥部新闻发布会发布消息为准。

目前尚未找到第二部黑匣子,搜寻现场还有这些情况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第一部黑匣子找到后

搜寻现场还有这些情况

一排临时搭建的蓝顶帐篷,构成了东航MU5735航班坠机事故现场的“指挥部”。24日清晨开始,雨越下越大,救援继续推进。

通往事故核心现场的道路于22日被紧急修通。持续降雨下,路面湿滑,记者发现,较大的泥坑处没过脚背有二三十厘米。为防滑,一块块竹架板铺在地上。

“23日晚发生了小型塌方,目前塌方区域已清理完毕。”一名行色匆匆的现场救援人员告诉记者,距离坠机核心地点不远处原本为农田区域,容易积水,现场排水工作和搜救工作同时进行。

在23日下午发现失事客机第一部黑匣子后,另一部黑匣子的搜寻作业在24日开足马力。雨声、抽水作业声、铁铲挖土声,夹杂在这片山林里。20多只搜救犬跟着工作人员进场,进一步扩大搜索范围。

一块巨大的白色飞机残骸陷在斜度较大的山坡上,数位救援人员手拉手才能行走至旁。这块残骸在绳索、木块等工具的辅助下,缓缓滑下山脚。

目前尚未找到第二部黑匣子,搜寻现场还有这些情况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3月24日,搜救人员在广西梧州藤县空难事故核心区继续搜索。新华社发(中国民航报供图)

目前尚未找到第二部黑匣子,搜寻现场还有这些情况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3月24日,搜救人员在事故现场附近区域搜索另一部黑匣子。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随着搜寻工作的推进,机翼等越来越多的飞机残骸被发现。这些沾满泥土的残骸在现场被分类摆放,重要物证被逐一特别标注,等待专家评判。

缓行山林间的消防人员,手持热成像仪、生命探测仪进行表层搜索和热量搜索,人工搜索和空中无人机搜索同步推进。

截至24日16时,事故现场共搜寻到遇难者遗物21件、飞机残骸183份和部分遇难者遗体残骸,已移交调查工作组。

目前尚未找到第二部黑匣子,搜寻现场还有这些情况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3月24日,搜救人员在事故核心现场继续进行搜索工作。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24日17时,梧州市区。广西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郑西在“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说,搜救人员在离事故核心现场约十公里处的梧州市藤县藤州镇四旺村鸦塘组一农田发现一个疑似飞机残骸碎片,长度约1.3米,最宽约10厘米。

同在17时,广西气象局发布预报显示,藤县埌南镇莫埌村预计未来12小时以阴天为主,有零星小雨,25日凌晨有小雨和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前期累积雨量较大,土壤含水量高,土层疏松易引起滑坡。

目前尚未找到第二部黑匣子,搜寻现场还有这些情况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3月24日,搜救人员在事故现场核心区搜索另一部黑匣子。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连日来藤县地区连续降雨,给现场救援增加了难度。”郑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经专家评估,事故搜救现场存在小规模山体滑坡和塌方的风险。雨后道路更加难行,事故区域远离公路,山路狭窄湿滑,大型消防救援车辆和设备无法抵近。

“我们会排除一切困难去完成任务。”广西消防救援总队作战训练处副处长黄尚武说。

东航MU5735搜寻72小时全记录

截至3月24日晚,东航MU5735坠毁已超72小时,搜救仍在继续。目前,已基本确定事故的主要撞击点,共搜寻到21件遗物183份飞机残骸。搜寻72小时全记录↓↓

专家:

黑匣子数据初步读取分析需10至15天

目前,“3·21”东航飞行事故现场正拉网式搜寻第二部黑匣子。记者了解到,当地降雨或致泥水掩埋坠机现场关键物品,增大搜救难度。

针对已找到的黑匣子,专家表示,黑匣子必须经数据提取、译码、分析,再形成情况汇报,约需10到15天时间才能获得初步分析结果。但若要形成可呈现在事故调查报告中的最终结论,所需时间可能更久。

搜救现场有“尊重生命”几个大字

在搜救现场的隔板上,“有序开展搜救”“尊重生命”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目前尚未找到第二部黑匣子,搜寻现场还有这些情况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目前尚未找到第二部黑匣子,搜寻现场还有这些情况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普通人也要绷紧“尊重生命”这根弦

救援不止在现场。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梁红曾对马航失联事件进行全程心理干预,她向记者表示,无论是否是事件本身之中的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

“如果你对某个信息不是很确定的话,我呼吁大家不信谣不传谣,因为这样容易造成社会层面的恐慌。再有,就是要全方位尊重受灾的人群,要保护这些人的隐私,我们要有这根弦,可能大多数人是无意的,但是会对受灾的群众造成进一步伤害。”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央视网、人民日报

编辑:卢慧瑜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