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败北!U23国足惜败阿联酋,球员空有拼劲,无奈实力差距大。网友热议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球员还是一点都没有变,只是年轻能跑两下,拿球还是一慢二看三通过,甚至不知往哪传,角球,定位球罚的高,飘,慢和成年男足没实质性改变。多少年形成的毛病,不是靠几个说相声,演小品的骂几句就能改过来的。这批99,00的之前也短暂辉煌过,那就是在四年前的U19国青时期,拿过一次熊猫杯冠军,当时场上的主力郭田雨,朱辰杰,刘若钒这次都没入选,结果在成耀东这个二把刀主帅的率领下,在亚青赛上原形毕露,小组就被淘汰,无缘第二年的U20世青赛。这个年龄段稍微像点儿样儿的也就是朱辰杰,郭田雨,刘若钒,单欢欢还有刚刚入籍的戴韦峻。我们的球员不敢突破,上半场进攻全是横传和回传,为什么我们上半场就看不到突破呢?虽然拼劲到位,但是需要整改的地方也得整改。其实一帮在联赛都踢不上比赛的U23球员,你想他踢什么样?
再加上一大半主力都没参赛,郭田雨,严鼎皓,段刘愚,朱辰杰,戴伟浚,陈彬彬,侯永永全部缺席,能踢这样不错了!根本就看不出是一个整体,看别人踢球是团队,球在哪个区域,整体的移动,夹抢,反观我们,一个队员拿球立即陷入多人围抢,而其他队员只是远观,事不关己。这种镜头从俯拍画面看得特别真切,可以说连现代足球的边都没摸到,还在痴人说梦。去看看人家日本队在场面的主动性,点与面的结合,整体的移动,接应,传切,明显看出人家对现代足球理论的认识和探讨,一句话理论指导实践!我们还在瞎子摸象,夜郎自大,越掉越远尚不自知!一般来说控球率越高赢球概率就越大!控球率高是由球员自身技术,判断,身体素质决定。也和对手水平决定!不谈天赋,身体素质中国球员和亚洲这些对手差别不大。决定球队走的长远是球员的技术。盘带,过人,长传,射门基本动作要熟练,甚至要很油,这些动作要求在对抗中完成。
中国足球输就输在这里,一盘带就丢球,一传球就到对手的手里。这批球员年龄还算年轻,应该有时间纠正和提高,要不然几年以后还是输。这批球员太年轻,场上经验少,需要时间磨合。球队比赛讲究配合,不是所有好的队员凑在一起就能打好比赛,应该是哪个球队拿了冠军就派谁去代表国家参加比赛,因为队员之间互相配合都很熟悉才能出成绩,教练和足协是一帮外行嘛,不懂得球队是一个团体吗?66分钟后有看点,17号留下了印像。总体看战术攻防不娴熟,个人技能也不突出。属于慢热型球队,有潜力!与世界三流水平还是相差太大,中国足球得另辟蹊径了,否则这种情况还会一代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下去。小伙子们在场上的拼搏精神,与国家队形成极大反差,小伙子们虽败犹荣,国家足球事业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跟日本队员比,差的不是一个量级。看不到任何希望!我们队员被包夹时,其他队友均作壁上观,根本就不是一个整体,特别是无球队员的跑位和接应,可以说连现代足球的门都没有摸到。
这帮球员的毛病跟成年队一样:生怕队友把球传给自己,所以我们的无球队员站位永远躲在对手身后,或者身旁,这样球就不会传给自己,一旦被抢断,也就跟自己无关!而不幸接到接球的队员呢,看不到接应的队友,又没有能力摆脱盯防,也没有寻找空档的能力,于是又一脚回传给上一个队友!反复几次,后卫只好大脚开到前场,然后控球权易手。这批人已经完了,男足10年内没救了。足球不止靠体力还有脑子,大局观,预判能力,团队意识都需要。最大的问题是队员跑不出位来,是技术问题还是智商问题,还是不敢接球的自信心问题。最烦三个后卫之间传来传去,这个中国男足的老传统一定要杜绝。要有前传发动进攻的意识,其它球员要跑空位,为后卫传球创造条件。再一个球员柔韧度差,没有从小时候放纵天性踢球玩耍,长大后在球场上身体僵硬,没有阿联酋球员灵活。但是中国23年龄段球员努力了,让他们替代散步躲球的,代表国足出战。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注,创作路上感谢大家的陪伴,我会继续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