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上午10:00,上海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普陀区副区长蒋龙,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介绍本市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上海昨天有63例确诊病例出院
209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
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通报:昨天本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出院63例,解除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209例,总计272例。
3月24日,我市新增29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158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9例确诊病例中,12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17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1580例无症状感染者中,1455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
29例确诊病例经市级专家组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均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
1580名无症状感染者均在闭环隔离管控或风险人群筛查中发现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市疾控中心复核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经市级专家组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1580人均被诊断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今天发布的1609名阳性感染者,已闭环转运至本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或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进行隔离治疗或隔离医学观察,目前情况稳定。
截至3月25日9时:这次疫情全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31630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26296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已排查到在沪密接的密接66329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59963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根据流调和风险评估,我们对多个区域人员进行了筛查,除了已报告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外,目前已出结果均为阴性。
一图读懂上海疫情最新情况
邬惊雷:关心关爱一线防疫人员之时,
急诊服务要做好告知和引导保障急救需求
邬惊雷介绍,两年多来,特别是近一段时间,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全市一线防疫工作人员,连续作战十分辛苦,体力心理压力巨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关心关爱好一线防疫人员,加大各方面的支持保障力度。
上海疫情防控仍面临严峻复杂形势,正处于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聚焦疫情防控持续推进中发现的短板弱项,合理调配资源,努力做到疫情处置要更快,落实防控措施要更实,服务群众要更到位。最近也有市民反映,看病就诊遇到一些困难,给大家造成了不便。医院经常会发现有阳性感染者来就诊的轨迹或常规筛查中发现有感染者,我们一定要加快对医院的流调,及时甄别风险人员,及时做好环境的采样和消杀,尽量减少对正常服务的影响,尤其是急诊服务,做好告知和引导,保障群众的急救需求。
今天凌晨,东方医院发布情况通报,一名护士因病不幸去世,对此我们表示深切哀悼,对家属表示慰问。
近几日感染者数量居高不下,原因是什么?
张文宏介绍: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一直在负责医疗救治方面,确实看到了最近几天医院隔离进来的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越来越多,意味着现在增高的例数对于整个医疗体系造成了压力。其实病人多或者少,最终关心的是这个疾病是不是对我们造成非常大的威胁。非常大的威胁当中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医疗资源是不是受到挤兑,你关心的问题是病例数一直不下来,其实你更加关心应是疾病疫情的风险,这正是我们所面对的。
作为一个临床医生,针对现在上海的风险,我们一直和全球抗疫在做比较。最终,中国会走出自己的抗疫道路,最近大家看到国家就核酸检测的实施指南第三版做了更新,更新中提出在各地区可以根据自己具体的情况对核酸检测区域进行选择。
从这当中,大家会发现上海所采取的策略。我作为一个临床救治专家,关心的跟你是一样的:疫情是不是受控?如果不受控,一旦医疗资源受到挤兑,我们是有风险的。
今天我提到一个问题,病毒本身的性质。病毒不断地更新迭代,从最早2020年疫情到现在为止,奥密克戎已经到第二代了,上海这次流行的是BA.2,传播力度确切来说应该是9.5的R0值。意味着一个人可以传10个人,在2020年初期1个人R0值大概是2.5-3之间。这意味着,现在传播的力度几乎是早期传播力的3-5倍之间。如果我跟你算一个非常简单的算式,一个人可以传10个人,代际之间潜伏期也在缩短,基本3天可以传一代。最早是1个人,3天以后就是10个人,6天就是100个人。如果这个人在外面充分和大家进行接触,10天可能就是传1000个人。这是所谓的指数级上升,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控,这个数据从3月10号到今天为止正好半个月时间,这个级别应该至少是几万的水平。
很多人会想我们是不是应该采取更加严格的管控措施,这是最终采取防控策略的问题。上海前段时间几次发布会,我看到防控专家对上海采取的防控知识做了很多解释。我在这里要告诉大家,对于目前看起来传播力度远远超过新冠病毒前面几代的传播数,世界各地对这个病毒传播的决策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就上海来讲,我们坚持走的防控策略使传播指数级的上升被打断,我们采取的不是封城策略,我们不断在做滚动筛查。如果今天看到非管控区域筛查比例不断在下来,最终拐点必定会出现。
我现在看到两点意见:第一,现在数据在上升这是一个非常确定的数据,但是指数级上升趋势被打断。第二,管控区域和非管控区域病例数比例,特别是非管控区域病例数比例。我看过大数据的数据应该是10%左右,不断在下降。疫情初期,3月10号左右这个比例最高时,非管控区域发现病例比这个要高。所有病例发现,当中非管控区域占所有比例10%,目前降到这个水平,意味着如果大家看到这个水平不断下降,拐点必定会出现。这里就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我个人觉得这是超越行政部门本身的,需要全体市民的配合。这个策略就是核酸检测,现在上海的速度在加快,通过滚动筛查最终每个人都会筛到。但是不是每个人做到筛到,需要市民的配合。
最近,市政府在做有关管控时,对小区管控希望越来越精准。开放的小区越来越多,是不是能够保证核酸检测做到位?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拐点能不能来到?对奥密克戎,原则上来讲,现在采取的所有措施,如果仅仅是大家在家里办公,或者不去学校,或者大家不去餐馆,R0值控制不到1以下,一定不可以,就是它会持续传播,而且持续出现指数级上升。但是我们今天的核酸做到位了,我们可以把R0值控制到1以下。
在这里我只是作为一个临床救治专家,市卫健委领导也在这里,他们没日没夜地在做有关核酸检测能力的提升,来确保这个城市每个地方更容易做到核酸。另外一方面,滚动筛查过程当中希望大家配合,只有核酸做到位了,前面所有的这些措施才会真正起效,我们可以把R0值控制到1以下。
拐点什么时候出现?我提醒,你也可以关注我们在非封控区域病例筛出的比例。如果这个比例持续下降,拐点很快会到来。刚才邬主任提到仍然非常严峻,原因是什么?现在全市市民和有关防疫部门协同在一起,能不能更快把核酸检测滚动筛查做到位。技术上能够到位,市民的配合能够到位,各方面都到位了,同时尽量降低封控时间,中国最终会战胜这个病毒,但是时间会比较长。
今天的防控,有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把病毒抑制在非常低的水平,仍然要根据病例数多少调整管控的措施。你提到的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如果今天到拐点了,你觉得从此世界美好,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没有一个国家战胜这个病毒不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这不是今天一场战疫能结束的,而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足够的耐心、比较多的勇气,更多需要智慧,我们才能战胜。
上海现在是最艰难的,如果离开所有市民的帮助,我个人觉得专家解决不了问题,我自己本人每天也只能救几个病人而已,整体来讲我们现在到了新阶段,拐点何时来临?各方都要做出努力。
16日以来没测核酸的怎么办?
今天18时前请尽快自行检测,以免转码带来不便
有记者提问,这两天本市对重点区域又进行了一轮核酸筛查,不断缩小包围圈,目前进展如何?16日以来还没测核酸的怎么办?
邬惊雷介绍,3月16日至20日,本市组织开展了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的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根据前期筛查,我们经过分析研判,前两天,对部分重点区域又进行了一次筛查,累计筛查270多万人次。目前,我们正按照防控方案的要求,已对阳性感染者采取隔离治疗或隔离医学观察措施。根据分析评估,对人员筛查结果均为阴性的街镇,解除封控;对仍有结果异常的街镇,根据风险等级落实分类管控措施。
从16日开始,上海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的核酸筛查,目前仍有少量居民没有参加筛查。请16日以来没有参加检测的市民,在今天18时前,尽快自行前往医院、机构或社区检测点完成检测,以免转码对你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普陀区在防疫期间着力推进“场所码”,现在推进效果怎么样?
普陀区副区长蒋龙介绍:3月初,疫情发生后,普陀区在市政府办公厅、市大数据中心等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全力部署应用“随申码•场所”,也就是“场所码”。“场所码”其实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随申码”的一种新的应用场景,是专为重点场所生成的二维码。市民可通过“随申办”、微信、支付宝等,扫码完成“随申码”的亮码、个人健康状态展示。从“亮码”到“扫码”,既能有效加快进场通行速度,也能真实验证动态信息。
“场所码”在普陀推广使用以来,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方便。从市民的角度来说,打开随申办、扫扫“场所码”,即可快速完成“随申码”亮码,实现“健康状态+登记”的二合一。从已经布点的商户、楼宇、园区来说,他们对这种零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接受度非常高。
从做好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来说,我们聚焦商圈菜场、商超药房等人流密集场所以及居住场所,建立扫码数据分析机制,将脱敏后的数据与疾控系统信息库做关联分析,锁定异常码人员的行动轨迹,便于疫情防控的溯源排查。同时,对扫码活跃度的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实时掌握市场动态。比如,3月18日,真南农副产品综合市场的扫码量超过万余条,远高于前几日的平均水平;区商务委马上联系,了解情况,提醒该市场务必加强调控,备足货源。
“场所码”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把它推荐给广大市民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把“场所码”真正用起来。为此,普陀区一方面切实压实“场所码”的“四方责任”,即行业主管责任、街镇属地管理责任、单位场所管理责任和个人防控责任,另一方面下发“场所码”使用的操作答疑手册等,让市民在普陀区“场所码”扫码更便捷、更主动。截至3月24日晚,“场所码”已覆盖普陀区35家大型商超、32家标准化菜场等全部重点人员流动密集场所,全区总计布点19782处。截至3月23日,普陀区日均扫码量近40万条。
当然,这段时间使用下来,我们也发现“场所码”还存在一些可以优化、完善的地方。比如,有些小商铺,没有法人数字证书,目前暂时还没有合适的申请渠道,实践中,我们往往是用物业或者管理部门的法人资格进行申请;又如,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或没有随申码的外籍人士,就无法通过扫“场所码”来调出他们的健康状态,我们是用书面登记的方式来弥补。
下一步,普陀区将主动和市大数据中心积极对接,力争实现市民个人的核酸报告、疫苗接种情况等相关数据,通过扫“场所码”同步调出。我们将在工作中不断丰富“场所码”的实践应用,让大数据更好地赋能防疫工作,用数字化治理带给企业和市民更多服务和便利。
有记者提问,现在社区陆续解封,市民出门戴口罩还防得住吗?对戴口罩还有什么建议?
张文宏介绍:口罩这个问题已经问了很多年了,抗疫以来一直在问。我相信不是太需要我来回答大家怎么戴口罩,但是方才这位记者提的问题确实至关重要。我在这里告诉你,戴口罩是防控奥密克戎整个环节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今天我们面临奥密克戎第二代的传播,防控压力非常大。原则上来讲,就口罩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但是现在需要的是把各种防控手段都累积在一起,对奥密克戎阻断传播就会发生很重要的本质改变。
全世界抗疫到今天为止,很多科研数据都已经拿到,包括口罩在R0值下降可以起到多少作用?居家办公可以起到多少作用?学校关闭可以起到多少作用?影剧院关闭可以起到多少作用?每个数据都已经非常清楚。
除了戴口罩,其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第三针加强疫苗。最近香港疫情的情况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第三针疫苗对于重症和病死率有非常高的保护作用,今天在所有护理院里,老年人第三针免疫接种如果不加强,最终口罩也是摘不下的。大家不要觉得口罩戴上去或者摘下来那么简单。口罩今天戴起来,说明要启动全面有关防疫的措施,把疫情控制到很低水平;口罩摘下了,就说明我们已经战胜这个病毒。
我们把口罩又戴起来了,所有抗疫措施都是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我相信一定做得到,最终的一天,我们是不戴口罩的,我不希望所有的人以为人活在世上就是戴口罩的。我们一定最终是不戴口罩的,但是这段时间可能会比较艰难,时间可能也比较长,但是我告诉大家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最终战胜疫情是不付出努力的,一定是非常努力的。我相信中国一定会最终找到非常适合自己的道路——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道路始终地执行,最终我们可以走出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