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泪!青岛23岁小伙脑死亡去世,捐献出器官让9人“重生”

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生命接力。

近日,23岁青岛小伙杨先生(化名)

因为脑瘤转移昏迷不醒,

被判定为脑死亡,

最终在青大附院去世。

随后,父母替他捐出了心脏、

双肺、双肾、肝脏以及一对眼角膜,

用于救治他人。

无私的大爱,

让杨先生的生命在

另外9人的身体里得以延续。

“他”还在这个世上,

并没有真正离去。

催泪!青岛23岁小伙脑死亡去世,捐献出器官让9人“重生”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2022年3月30日《青岛早报》头版催泪!青岛23岁小伙脑死亡去世,捐献出器官让9人“重生”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2022年3月30日《青岛早报》06版催泪!青岛23岁小伙脑死亡去世,捐献出器官让9人“重生”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捐献器官被安全紧急运输

父母决定替去世儿子捐献器官

3月初,杨先生突然感到恶心嗜睡,呕吐不止,伴随阵阵头痛。父母立即带他就医,经诊断,杨先生脑干区长出一个8厘米大小的肿瘤,已经牵连脑部神经,情况非常危急。入院后的杨先生昏迷不醒。医院表示,这种疾病挽回生命的几率非常小。

3月20日,杨先生的生命已经即将走到尽头,随时可能脑死亡。这个噩耗让杨先生的父母陷入绝望中,他的母亲刘女士(化名)让亲戚在网上不断查询儿子所患疾病的相关信息,希望能够找到一丝救治的希望。“得知这一噩耗时,我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杨先生的父亲表示,当了解到儿子的器官符合捐献条件后,他们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把儿子功能良好的器官捐献给其他需要救助的人。

3月26日,青大附院医生正式宣布杨先生脑死亡。当日,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杨先生父母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上签字并摁上了手印。整个现场默默无声,除了协调员,没有任何一个人说话。夫妻二人一直低着头,在拿起笔签字的一刹那,一声叹息。无法想象,当“同意”二字落笔的时候,这个家庭所承受的生命之痛有多重。

“我们之所以决定捐献儿子的器官,是希望他还能有一点东西留在这个世界上。虽然儿子已经走了,但是他的器官能留下来,能鲜活地存在这个世界上,能拯救别人的生命,这一切就值了。”这是杨先生的父母面对至亲离世,最无奈却也是最真诚的想法。

肝脏顺利移植给两名患者

23岁的杨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把大爱留在了人间,他捐赠的心脏、双肺、双肾、肝脏以及一对眼角膜,将让青岛、杭州、上海的9名病人获得“新生”。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蔡金贞介绍,杨先生的疾病虽然损伤大脑,但是对其他器官丝毫不影响,完全符合捐献的条件和要求。“捐献的器官要经过医院评估,然后录入人体器官捐献登记以及器官分配系统,经过系统将健康的器官第一时间分到全国各地,这是一个盲分的过程,首先要考虑急需的病人,达到器官最大的利用率。”蔡金贞告诉记者。最终,通过系统,双肾、肝脏以及一对眼角膜分配到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可以拯救6名患者。

催泪!青岛23岁小伙脑死亡去世,捐献出器官让9人“重生”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医生将杨先生捐赠的肝脏移植给其他病患。青大附院供图

无影灯下,一个生命安然离世。而在另外一间手术室里,等待移植器官的患者,正迎接新生命的到来。生命的接力,在这一刻启动。蔡金贞拿到健康的肝脏之后,立即组织团队进行劈离式肝脏移植手术,也就是把肝脏一分为二,移植到两个受体体内。双肾被分到肾移植科室,一对眼角膜分配到眼科进行手术。

3月27日早上,蔡金贞团队进行劈离式肝移植手术。供体肝脏健康且饱满,最终分别给61岁的患者佟女士以及51岁的患者郑女士使用,代替原有病肝,实现肝脏的完全代替。佟女士是肝硬化导致消化道出血,肝功无法正常进行,多处求医无果。郑女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肝硬化,同时伴有反复消化道出血,半年前腹水、脾大明显,不得不进行换肝。佟女士体重51公斤,分配到900克肝脏进行移植,郑女士50公斤,分配到700克的肝脏。“一分为二劈离式”肝移植手术已经规划好,这让两个人看到希望。

3月27日早上10点45分,蔡金贞团队开始修剪供体肝脏,随即佟女士和郑女士也被全麻送进手术室。左半肝分离好后修剪、整形,在肝脏活性期内,立即移植到佟女士体内,右半肝修剪后立马移植到郑女士体内。蔡金贞团队的医护人员全程待在手术室,整个过程持续10个小时,术中完全无出血。

双肾和角膜也成功移植

“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生命的礼物’弥足珍贵,我们医务人员有责任通过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和接力奋斗,让捐献者的大爱更好延续。”就在同一天,青大附院肾移植科室也成功将双肾分别移植到两名年轻小伙体内。25岁的济宁小伙,年纪轻轻就患上了尿毒症。另一个受捐者是来自东营的33岁尿毒症患者。青大附院肾移植主任董震介绍,年轻患者换肾,受益期更长,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日后的生活质量。“我们拿到供体的肾脏后,当天就进行了手术,肾的质量也非常好,患者很受益。”董震介绍。同时在青大附院眼科,主任赵桂秋带领团队利用供体的一对角膜成功为两名年轻的患者顺利移植,两名患者经过黑暗世界的无奈和折磨,最终重见光明。

一例成功的器官捐献可以拯救7个人的生命,使两名病人重见光明,惠及9个家庭。在生命的尽头,还能用自己的余热去温暖需要帮助的人,是使生命延续、遗爱人间的伟大举动。

链接

早报“天使”报道 推动捐献事业

杨先生捐献的器官,让9名陷入绝望的患者获得重生的希望,让人感动。从2011年首例器官捐献者俞杨开始,到目前已有1000多位捐献者在青岛实现了器官捐献,献出了大爱,让数千名患者获得重生的希望。每一位捐献者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近10年来,青岛早报陆续报道了近百位捐献者的故事,希望用爱的力量去感染身边的人,一起奉献,一起担当。很多捐献者的故事感动了青岛,感动了全国,甚至感动了世界。

2018年6月21日,青岛4岁半的女孩九月飞去了天堂,她留下了两只肾脏、肝脏和一对眼角膜共5份“生命礼物”,让5个家庭迎来重生的希望。“她就是被派来人间的小天使,完成了挽救他人的使命,回天堂了。”九月的妈妈这样安慰自己。九月去世后几个小时,青岛早报官方微信公众号首发推送了《记住这个天使!今天,一位青岛4岁女童因病离世,她捐献器官救5人》,将九月的感人故事讲述给读者,青岛这个爱心小天使和她家人的事迹迅速传遍全国、传向世界,让亿万网友为之感动泪奔。九月捐献器官的壮举,推动了“器官捐献”这一人们在此前并不熟悉的公益事业发展。九月的妈妈马嘉卉是一位“90后”,她开明豁达的性格同样感染着大家,她在绝望时想到同处绝望中的其他家庭,并且在此后的日子里勇敢站出来,面对公众普及器官捐献事业,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妈妈。

从2018年6月以来,青岛市先后涌现出了九月、和和、小北3位爱心小天使,在生命的最后捐献器官挽救他人。他们的故事均通过青岛早报首发报道,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进行了转载编发,全国乃至世界数亿网友为之动容。他们的家庭,也获得了更多人的祝福,如今,九月、和和的家庭中,都已经迎来了新的生命。4年来,青岛早报持续关注着天使故事的进展,不断报道推动“器官捐献”这一延续生命、挽救他人的社会公益事业。

在青岛早报和青岛市红十字会的策划报道推动中,两年多来,“九月天使”标识获得国家公益商标注册审批,成为青岛继“微尘”之后的又一个公益品牌;宣传捐献知识和收集捐献意愿的“器官捐献爱心岗” 在青岛市各大医院启用,青岛市遗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每天去爱心岗服务,向公众普及捐献知识;雕塑艺术家受九月故事的感动,创作了“九月天使”公益雕塑,化身城市文明符号的“九月天使雕塑”矗立在了青岛市雕塑园面朝大海的位置,青岛市雕塑展览馆的工作人员也成立了“大爱有声”志愿宣讲团,在“九月天使雕塑”前义务讲解九月故事,普及器官捐献知识;青岛演艺集团等单位筹拍的微电影《美丽的九月》,真实还原了九月捐献的故事,已获得了包括亚洲微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在内的10多个奖项……

2020年11月,在杭州市举办“生命接力·救在身边” 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十周年宣传活动中,青岛早报记者受邀在“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暨宣传策划工作研讨会”上再次讲述了青岛早报“天使”系列报道的台前幕后,以及青岛在器官捐献宣传策划等方面的经验成果,获得了全国各地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工作者的点赞。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负责人评价,青岛九月天使典型的宣传和策划非常好,各环节完整,为器官捐献工作的普及起了带动作用,更好地传播了人体器官捐献理念和知识,营造了全社会参与支持人体器官捐献的良好氛围,推动树立器官捐献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

今天是青岛市第七个

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缅怀纪念日

从去年3月到今年3月,

又有222位捐献者

无私奉献了他们的器官或遗体、角膜,

他们的名字已被永久镌刻到了

红十字生命奉献林内的生命纪念墙上。

催泪!青岛23岁小伙脑死亡去世,捐献出器官让9人“重生”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2022年3月30日《青岛早报》07版

目前,青岛市已实现器官捐献1086例,遗体捐献1088例,角膜捐献1771例。今天,让我们一起向捐献者们致敬。

催泪!青岛23岁小伙脑死亡去世,捐献出器官让9人“重生”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去年3月30日,捐献者家属在纪念墙上寻找自己亲人的名字。青岛早报记者 孙启孟  摄

每个名字背后都有感人故事

从去年3月以来的捐献者名字,都在今年3月20日集中镌刻在了位于福宁园内的青岛红十字生命奉献林内,亲属及志愿者有了缅怀他们的地方。 “以往,我们每年3月30日都会组织捐献者家属、志愿者等举办集中缅怀仪式,今年受疫情影响,不组织集中缅怀仪式。 ”青岛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

红十字生命奉献林内的纪念墙上,新添了222个金色的姓名,这其中每一个名字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是他们及家人无私大爱的展现。随着多年的积累,红十字生命奉献林纪念墙上已经刻上了2000多位捐献者的名字,这代表了青岛市已经有2000多人奉献了他们的器官、遗体或角膜。这些名字中,有默默无闻的普通市民,有如九月、和和、小北等曾经被青岛早报报道过,我们熟悉的感人故事……

捐献数及志愿者数量连年增长

从1982年开始,青岛就陆续开展公民逝世后的遗体、角膜捐献工作,2010年,青岛市成为全国首批器官捐献试点城市。多年来,在青岛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市红十字会系统与青岛大学医学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单位密切配合,通过创建“大爱无疆”捐献者信息平台,开通捐献登记网上通道,在各大医疗机构设置“九月爱心岗”等,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办理捐献手续。

青岛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突出“九月天使”器官捐献工作品牌引领,发挥“大爱无疆”捐献平台作用,畅通捐献办理渠道,提升服务品质,扩大社会宣传;畅通捐献绿色通道,全年24小时无休,建立工作群随时调度、及时化解有捐献意愿的群众关心的急难问题;完善“大爱无疆”捐献平台建设,实现捐献志愿者、登记机构、接收机构、缅怀机构、捐献者亲属信息共享,提高捐献登记接收质量和效率,2021年新增遗体器官角膜捐献志愿者625名,比2020年增长16%。

2021年,青岛市红十字会联合青岛早报等单位举办“爱心永恒·生生不息”中国器官捐献日大型城市公益巨报展,这也是国内首次在公开场所举办器官捐献主题巨报展,直接受众累计逾10万人。去年11月,青岛获得山东省内唯一一个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宣传项目支持,举办“生命之约·大爱传递”主题海报展,在青岛市及各区市政府机关、大学校园、各大医院、社区等巡展;通过红十字基层组织和手机端开展线上传播,累计受众逾10万人次。

建立器官捐献“青岛模式”

青岛市红十字会联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单位,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国区域特色的器官捐献“青岛模式”,获得全国乃至世界的认可。从2014年开始,青岛市的器官捐献数量进入了一个快车道,每年都有较大增长,一方面是青岛市民文明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是青岛市有了国内一流的OPO中心(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团队——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以过硬的技术建立起了全链条的规范标准,他们通过努力,来承载器官捐献者的大爱,将捐献器官的利用率提高,让受者获得更高质量的器官,更好延续生命,整个过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被国内器官捐献界称为“青岛模式”。

“青岛模式”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对器官捐献移植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在红十字会的宣传、推动和见证下,将潜在捐献者转到OPO监护室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完整的成体系平台,整个过程录音、录像、完善档案资料,做到每个环节可溯源,并且还要有完善的移植后患者随访档案。

“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这些捐献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想着他人,给了众多病患重生的机会,延续了他们的生命,这是生命的无私奉献。”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捐献办公室工作组组长李志强说,青岛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发展快速,科学公正、符合伦理的公民逝世后无偿捐献体系建立并稳健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青岛的捐献数量也一直位居国内前列。随着这项公益事业越来越被大众了解并认可,越来越多人了解并接受器官捐献。

凝聚起人人奉献的新风尚

“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青岛市的遗体、器官、角膜捐献工作一直保持全国前列。特别是近两年,青岛的百万人登记捐献率全国最高,也反映了我们青岛的城市文明程度高。 ”青岛市红十字会副会长韩黎宾说。

“最初,青岛市部分老党员、退休干部们起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他们选择捐献遗体,继续为社会做贡献,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加上媒体的大力宣传,形成了良好的捐献氛围。”青岛市红十字会事业发展部部长张少芹介绍,随着越来越多人选择加入遗体捐献,医学院学生们上人体解剖课时,有了更多的实践机会,这也让他们将来站上手术台更从容自信。

在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中,有了“九月天使”品牌的助力,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在生命的最后捐献器官,其实是生命的延续,让亲人的器官继续活在这个世界,让他人的生命得到延续。

有了捐献者的奉献,才有了角膜致盲者重见光明;有了捐献者的奉献,才有了脏器衰竭者家庭的重新圆满。青岛是一个爱的磁场,人人乐于奉献,有一种凝心聚力的伟大力量。文明青岛已经成为青岛人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青岛人正凝聚起这座城市向上向善、人人奉献的新风尚。

“奉献的约定”感染整座城

为推动青岛市遗体捐献工作的健康开展,2004年,青岛市红十字会联合市民政局和爱心企业福宁园为捐献者捐建了缅怀场所“青岛红十字生命奉献林”,捐献者免费 “入住”奉献林,如今2000多位捐献者的名字被永久镌刻在奉献林里的纪念墙上,这里也成为捐献者家属缅怀亲人,城市文明实践活动的场所。从2016年开始,青岛市把每年的3月30日确定为全市红十字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纪念日,每年的纪念日都在这里举行大型缅怀纪念捐献者的活动,捐献者家属、医学院学生、医务工作者、器官受捐者、爱心志愿者、社会知名人士等纷纷参与活动。

2009年,青岛市红十字会挖掘资源,为沈福彭和束星北制作了“奉献的约定”雕塑,落成在“青岛市红十字生命奉献林”内。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为雕塑落成题词“奉献后人、千年仰慕”刻在雕塑底座上。市红十字会在推动捐献工作中发现,有部分捐献者亲属离家远无法及时进行告别,部分捐献者亲属对捐献工作缺乏了解,2010年9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创立了“红十字生命奉献展厅”,确定展厅主题 “感谢生命馈赠,感恩无语良师”,供捐献者家属告别使用。

2004年,在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引导下,青岛市志愿捐献遗体者之友志愿组织成立,为来自不同行业的遗体捐献志愿者提供交流的机会。志愿者们十多年如一日,利用各种机会、各种途径宣传捐献事业,开展长达十几年的服务、值守、巡岗和讲解工作。这个团队几乎是岛城志愿团队中平均年龄最大的,但他们在 “奉献的约定”“缅怀纪念日”“沿海徒步宣传”“九月天使岗”等一系列里程碑式的宣传工作中,充分发挥年长、沉稳、可信的优势,无私奉献着自己宝贵的时间、精力、体力。近年来,又有青大附院“生命接力”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市立医院“急诊生命+”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青岛红十字大爱有声志愿服务队等爱心志愿团体加入,接力弘扬这份大爱。

看更多↓↓↓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