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早上6时40分,长宁区华阳路街道卫生救护组联络员赵顺怡接到来电,长江小区有位孕妇羊水破裂,情况紧急。
这是浦西地区新一轮核酸筛查首日,华阳街道第一位需要进行转运就诊的居民。大约10分钟过后,街道救护组成员就来到小区,此时孕妇致电联系的120转运车也已经到了现场。救护力量一到位,孕妇很快就平躺在担架上被抬出了楼道,坐上了通往定点医院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的急救车。此时还不到早上7时,从拨打完求助电话到孕妇顺利转运,全程只用了大约15分钟。
3月28日,上海开展新一轮核酸筛查首日,华阳街道就制定了封控小区居民的绿色就医通道和快速转运流程,并成立绿色就医保障工作专班,迅速集结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力量。同时,街道卫生救护组也启动了12人24小时轮班制,辖区内21个居民区均有一名绿色就医专员对接,确保4月1日浦西新一轮核酸筛查开始后,时刻有一支医疗服务保障力量待命。
赵顺怡介绍,此前几轮核酸筛查和抗原检测过后,华阳街道各居民区已经完成一轮详细的居民底数排摸,将核酸筛查期间需要血透、化疗的病患和孕产妇的就医需求进行登记,建立就医信息库。
“小区封控期间,居民有就医需求可以通过几个渠道联系,包括拨打居委会电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话、街道城运中心诉求平台电话,我们卫生救护组就像一个枢纽,梳理各方汇聚而来的诉求。”赵顺怡介绍,居民在提出就医需求时,需要提供自己的病症内容,比如要做血透的病人预约的是哪几天就诊。此外,病患的出行方式也是登记的重点,有自行前往、街道派车和120转运等多种方式。
记者了解到,自行前往就医的居民,只要的确有必须在封控期内的就医需求,居委会都会开具相应证明,清楚标明就诊日期。需要街道派车往返的非紧急病人,街道专班会派人员陪同并定点接送,实现闭环就医。
就在4月1日上午,华阳街道另一商品房小区也有一位孕妇突发出血,拨打120后,因孕妇没有48小时内核酸,担心接诊衔接有误,因此也同步拨打了街道救护组的电话。后者便立即派街道专车前往接送孕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步启动联动机制,与定点医院长宁妇幼保健院联系,沟通孕妇的特殊情况。接送车刚抵达门口,医护人员已经等候在楼下。
目前,华阳街道已经建立起一张“2+1”保障清单,除了梳理血透、放化疗、孕妇等在内的特殊就医需求清单,同步落实居民区绿色就医联络专员清单,还排摸形成了包括独居老人、行动不便人员、特殊困难群体在内的重点关爱对象清单,通过志愿者结对形式,确保封闭期间居民的生活能关心落实到位。
小区封闭期间,如何配药也是居民最关切的问题之一。赵顺怡介绍,在前期抗原检测时,街道各居民区已经同步展开宣教,提醒患有慢性病、高血压等有一般性医疗需求的居民,提前配足药量,社区家庭医生也同步关照居民及时检查“库存”。此前,对于处在“7+7”或“2+12”封控楼道而不能外出的居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提前将居民所需药品送至相关居委,由社区“大白”送到封控楼组。
记者从华阳街道获悉,街道已成立一批应急保障队伍,通过协调辖区单位、爱心企业等各方力量,建立“物资保障专用车队”。其中,对于已封控一段时间的小区、楼宇,将在符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保障物资送达居民家门口“最后1米”。街道还设立每日工作提示、每日复盘机制,及时优化核酸采样、物资运送等流程,提升疫情期间的社区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