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在全市范围顺利开展核酸检测。为了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医护人员各尽其职,在广大市民的支持配合下开展核酸检测。
“今日闵行”多路记者来到闵行各个社区,带您看现场情况——
“老乡,我也是宁波的”
4月4日上午12:00,在闵行区莘庄镇万科假日风景小区,核酸检测全部完成。
黄振宇是该小区第三片区的志愿者组长,负责带领志愿者们协助核酸检测工作。上午10:30,他们第三片区就率先完成了检测工作,黄振宇和志愿者们也第一时间前往小区第一片区增援。
据了解,该小区目前居民近9000人,最初做核酸检测的时候往往要从上午做到傍晚,通过前几轮核酸检测工作,他们也不断优化方案,在速度和安全上都有了提升。在这次之前,他们还收集了居民对4月1日核酸检测的反馈意见,商量后协定采取“大白动、居民不动”的方式。前几日,志愿者们分别根据各个片区实际情况,设计了大白移动路径及具体操作方案。
前一日晚上,各楼组长也将核酸检测具体方案提前告知各个居民,并通知第二天9点开始核酸检测。但晚上11点半,小区突然接到通知,核酸检测将提早到6点开始。
情况紧急,为了更好地调整计划,清晨4:30,3个片区的组长包纪宁、刘锐和黄振宇就来了。5:00志愿者全部到位,6:00物资到位。与此同时,志愿者开始配合各个楼组长挨个楼栋召集居民,在6:30医护人员到位时,第一个楼道的居民也到达了。
“感谢所有志愿者和居民的全力配合,我知道清晨用汽车喇叭把你们吵醒是我们的错。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斗’。”黄振宁说。他作为宁波人,看到片区里负责核酸的宁波医护人员,很感动,但也没时间和他们道谢,就说了一句:“老乡,我也是宁波的。”
做完核酸,他们就要进方舱了
“采样前手要消毒,要做‘七步手卫生’”。在浦江镇永康城浦欣苑小区,许川细心叮嘱做核酸采样的同事,转头又提醒正在等待的居民注意保持距离。
今天,来自武汉的286位医务人员在浦江的居民区、园区、工地、企业、长租公寓等多地同时开展核酸检测,涉及筛查人数近20万。许川和同事都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援沪医护人员,他们7人一个小组,承担了今天永康城浦欣苑小区居民的核酸采样工作。
作为感染管理科医生,许川的职责是确保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和居民的安全,在她看来,安全就在每一个细节里。
浦欣苑小区采用的是移动检测的方式,医护人员坐在平板车上移动。“检测点不能设在居民楼门前,因为一下楼很容易人员聚集”。开始采样前,许川就在小区里走了一圈确定设点的位置,“地方要开阔,还要考虑风向,医护人员要坐在上风向采样,才比较安全”。看到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防护服有穿戴不到位的情况,许川也会上前细心指导。
曾在一线经历过2020年武汉疫情,许川和同事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对援助上海抗击疫情这项任务抱有别样的情感。“我们马上就要进方舱了,可能还会参与方舱医院的建设”,许川说,“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里。”
居民分批走楼梯下楼排队
“轮到6号楼核酸采样了,一半楼层先下楼,另一半楼层等待大白敲门通知后再下楼。”“听从楼下大白引导,间隔保持2米。”在莘庄镇紫欣公寓,由居委会、物业、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核酸采样秩序维护队伍,正按照此前的任务分工,以每个门洞序号为顺序,每半层为一组,依次下楼排队。从居民走出门洞到核酸采样点,依次有志愿者在引导提示,“大家打开二维码,保持间隔2米以上,已经完成采样请立即回家,不要逗留。”
“虽然有16层楼,但居民还是自觉地从楼梯下来,这样避免电梯内接触”。志愿者张超是来自区教育财务会计核算中心的预备党员,今天早上5点30分,与小区里姚蓓蓓、高原雪等党员准时来到核酸检测点会合,他们都来自区各机关事业单位,此前已经参与居民生活物资发放,核酸检测队伍维持秩序等工作,彼此已形成了默契。
众众家园居委会在紫欣公寓小区里,居委会主任孙志刚与2名居委干部已经坚守在这里快1个月了,由于小区陆续有门洞封控,他们与17名物业人员组成了一支临时队伍,全力投入疫情防控,每天从早上5点多开始,为居民转送快递,代配药,回答咨询……一直要忙到晚上12点多,夜里就在办公室地铺上躺一躺。
“在全区号召党员就地转化社区志愿者后,我们组建了众众家园志愿突击小分队,目前已有35名党员加入。”孙志刚介绍,除了党员加入,小区抗疫也得到了居民的配合,前几天连续阴雨,热心的居民还自发捐出了自家的床垫和崭新的被子,给防控人员御寒。
除了已经封控门洞之外,紫欣公寓当天有5个门洞402位居民下楼进行混合检测采样,上午10点全部完成,封控门洞则有4位医护人员上门采样,采取一户一管。对于已经完成采样的门洞,物业人员立即开展对楼道和电梯等处进行消杀。
实到人数=应到人数
“14号下楼做核酸,其他楼栋不动,这次不做绿码变黄码”,早上6点,位于东兰路的九星苑楼栋下出现了简易版的“采样点”,由志愿者指挥居民以家庭为单位下楼。经历了先前的几次核酸检测,这次的核酸筛查体验更顺利,“小蓝”志愿者们分工也更明确。
“阿姨你几零几的,全部下来了吗?”两位“小蓝”志愿者率先走上前询问,他们手中的表格登记了14号楼每户家庭的应到人数,秉持着“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原则,每户家庭的实到人数必须要与应到人数相符合,并进行签到登记,如果有家庭未下来,会有志愿者用广播喇叭或者门铃进行提醒。
就这样,仅用了15分钟就完成了一幢楼栋,12户家庭的核酸筛查。简易版“采样点”随之移动到下一个楼栋。“核酸码昨晚就准备好了”,住在14号楼的陈阿姨说道,“这次感觉秩序更好,速度更快!”
居民分不同通道回家
在莘庄镇莘松七村,志愿者拿着喇叭一栋楼一栋楼地叫,居民有序下楼,到单元前按照2米间距整好队伍。待确认楼栋所有居民全部到位后,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大家陆续前往小区广场的核酸采样点。
“志愿者和采样人员都很辛苦,我们一定要配合好,自觉保持2米间距,不给大家添乱。”居民王阿姨说。距离核酸采样点位约100米处,只见地面贴着一条条间隔2米的红色标签,提醒居民保持安全距离。
采样时,居民们逐一上前检测。采样结束后,根据居民楼位置不同,志愿者指引居民分不同通道赶紧回家,不时提醒大家不要在小区逗留或闲逛。
提前一天公布“线路图”
“3号楼下来做核酸啦”。13:40,疏影路上闵房泊寓以楼为单位,租户依次下来做核酸。这是一处人才公寓,有450余名租户。
记者看到,公寓内提前用黄色胶带做好2米间隔线标记,提示租户自觉保持间距,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进行现场维持秩序。租户在公寓的东边排队,检测完了再从西边出,进出分开。
“线路图我们已经提前一天发到租客群,告知租客,同时提醒大家耐心等待,听到前往检测的通知和敲门声再出门下楼,做到待检人员不扎堆、不聚集,提高检测效率。”
闵房泊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轮核酸检测正式开始前,已通知租户提前准备好检测预约二维码,截图保存下来,以节省现场时间。一旁还有两位登记人员,根据提前统计好的名单对排队租客进行登记核对核酸检测情况,对于迟来晚来的再电话敲门催促,不漏一个人。
租客们也积极配合,严格遵守防疫要求,测完即走,不逗留。约一个半小时,450余名租户全部检测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