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华商网
今年一季度,受宏观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一向以稳健著称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明显,出现负收益及跌破净值的产品数量也多于以往,银行理财产品“只赚不赔”这一长久以来形成的惯性认知正在被打破。收益回撤、产品破净难免让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产生焦虑情绪。
面对市场扰动,3月以来,作为银行理财市场主力军的理财子公司,纷纷致信投资者,分析产品波动原因、表明应对策略,引导投资者理性看待市场波动。与此同时,3月下旬以来,已有多家理财子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将运用自有资金购买旗下理财产品。
理财子公司自购行为尚属首次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市场震荡加剧背景下,为向市场传递投资信心,基金公司及基金经理启动自购早已不是新鲜事。今年以来,已有50余家基金公司自购金额超20亿元,用真金白银表达对后市的信心。但对银行理财子公司来说,自购旗下产品尚属首次。
3月23日,光大理财率先行动,发布《关于运用公司自有资金投资本公司旗下股票型和混合型理财产品的公告》,表示“基于对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将增持本公司管理的理财产品,以自有资金不超过2亿元投资本公司发行的阳光红股票型和阳光橙混合型理财产品”。
4月2日,兴银理财公告称,将以自有资金约10亿元投资于本公司管理的兴睿系列、睿盈优选平衡系列、睿盈年年升系列、悦动系列及ESG兴动系列等理财产品。同日,招银理财也在其官方微信发文称,将投入自有资金约5亿元,用于认购/申购本公司旗下理财产品。文中同时表示,“截至2022年3月25日,我司高级管理层、各部门负责人自持公司理财产品等合计金额已超过其去年薪酬的合计金额”。
此外,中邮理财和南银理财也相继于3月发布公告自购旗下理财产品,自购金额分别为6.5亿元和约5亿元。
截至目前,共有以上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宣布购买自家理财产品,自购规模合计约28.5亿元。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理财公司通过回购行为,表明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信心,有助于稳定理财投资者的信心和预期,保持理财市场良好的发展态势。
投资者应相信长期投资的力量
从五家理财子公司自购产品类型来看,除了具有广泛客群基础的固收类产品外,还包括权益类和混合类产品。华商报记者查阅中国理财网数据了解到,从目前理财子公司存续产品表现来看,固收类理财仍是主流,虽“破净”产品绝对数量较多,但占比较低,7115只产品中,净值处于1以下的有528只,占比约为7.4%。A股市场波动之下,权益类及混合类产品成为“破净”重灾区,存续的20只权益类产品中,净值处于1以下的有12只,占比高达60%;1390只混合类产品中,仍为“破净”状态的有573只,占比约为41.2%。
光大理财此次选择增持旗下权益类以及混合类产品,对于增持的原因,光大理财表示,首先是基于对市场大环境的理解。中长期来看不应该对权益资产悲观。其次是基于自身投研、管理能力的信心。希望通过本次增持,以实际行动引导广大投资者客观对待理财产品净值的短期波动,避免过分频繁操作,相信长期投资的力量。兴银理财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选择了一些兴银理财所管理的代表性产品开展理财公司的自有投资,与投资者共同践行长期投资理念”。
对于投资者来说,能否跟随理财子公司“自购潮”买入理财产品呢?记者咨询了西安一家股份行客户经理李先生,他表示,“只要银行所持有的资产是优质的,短期的波动并不影响长期的收益。前期市场风险已经有所释放,近期权益市场回调,自有资金投入进去也是为了获得超额回报。投资者现在是否适合买入,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还是要根据具体产品分析,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适当调整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