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市性封控还会持续多久?何时能够完全恢复正常?相关部门回应

全文3223字,阅读约需3分钟

上海本土新增1931+15698!全市性封控还会持续多久?何时能恢复正常?上海就抗击疫情关键点答问。

据上海市卫健委通报,4月21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93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5698例,其中143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1685例确诊病例和15551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

据上海发布官微消息,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上海全市从4月22日起开展社会面清零攻坚九大行动,力争早日全市实现社会面清零。聚焦市民关心的热点,有关部门回答记者提问:

上海全市性的封控还会持续多久?

市民生活何时能够完全恢复正常?

答:当前上海疫情防控到了社会面清零攻坚的关键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这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大仗、硬仗,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重要标志。

一旦实现社会面清零并不断巩固防控成效,就可以根据“三区”划分相关要求,逐步、分批、有序开放社会面人员流动和生产生活,直至完全恢复常态。

目前看,上海的疫情防控已经出现积极向好的趋势,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大家同心协力、一起努力,正常的生活就会早日到来。

三区划分后,

上海市中心的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

究竟采取何种管理措施?

有的小区已经超过14天没有“出阳”了,

为何仍未调整管控措施?

答: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规定,结合上海实际,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划分,全市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

封控区实施“7天封闭管理+7天居家健康监测”,7天封闭管理期间,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

管控区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

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

考虑到目前上海疫情仍在高位,不同区域之间,特别是中心城区和郊区之间,人口密度、集聚性风险也不尽相同。对毗邻地区有较多封控区可能产生集聚性风险的区域,各区可实行提级管理。

我们看到有些防范区仍要求“足不出小区”,主要就是考虑防止集聚性风险,提级按“管控区”管理。这样的情况在中心城区较多。

这是暂时的,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在封控区的人越来越少,管控手势会相应及时调整。

为何要进行高频度的核酸检测、抗原检测?

答:高频次的核酸检测十分必要。

从临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来说,任何病原体感染都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新冠病毒也不例外,且潜伏期长短存在一定个体差异。

从检测技术来说,病毒感染后在人体内有一个增长复制过程,感染初期病毒载量如果低于检测下限,检测未必呈阳性,感染者难以被发现,增加社区传播风险。

因此,需要通过连续多次的核酸筛查,尽早动态发现阳性感染者,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医院一方面被要求应开诊尽开诊,

一方面又被要求严防院感,

会不会导致一些医院为了防院感而不敢开诊?

如何做到“两全”?

答:根据要求,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急诊在规范防疫的前提下必须全部开放。

目前,各区建立了社区与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设立专人专班,开辟就医渠道。

急危重症患者,由本人或街镇、居村委联系120救护车转运就诊,如暂时联系不到120救护车,所在街镇应及时安排转运车送至相关医院。

各村居委会对放化疗、血透、孕产妇等重点人群需求进行收集,协同各区卫健委确定的医院做好封控区医疗保障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本市部分医疗机构转型为新冠感染者定点医疗机构,承接感染者治疗,部分急诊因遇到阳性感染者处于暂时消杀阶段,这导致接受非感染者的急诊总量较以往少了一些,容易引发市民感受度差异。对此,恳请市民予以理解。

防止院内感染,是医院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一条底线。防止院感的目的,正是为了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医院正常运行,这与“应开诊尽开诊”是不矛盾的。

我们已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切实做好防止院感工作,针对急诊等特殊区域和特殊人群看病需求,也已明确设置“急诊缓冲区”等方式,全力开辟生命通道,同时守牢院感防控底线,努力实现“两全”。

 电商平台购物现在感觉有一些起色,

但还是满足不了市民需求,

接下来如何提升运营能力?

线下商超恢复营业速度加快,

运营情况怎么样?

答:一段时间以来,线上购物难问题突出,主要是因为很多外卖骑手被封控在小区里,大量电商大仓前置仓、商超节点网点和物流运力等因防疫要求而暂时关闭,这些都让电商保供能力难以释放。本市努力打通堵点,在符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帮助电商平台提高产能和运力。

一是恢复运营能力。推动电商大仓前置仓等商业节点网点应开尽开。

截至4月20日,本市电商平台大仓已恢复营业51个,非涉疫开仓率96.3%;前置仓恢复营业858个,非涉疫开仓率78.5%。在岗骑手已达20000人。

二是加强货源组织。推动电商平台扩大备货量,跨区域调配货源。特别是在市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等的协调下,在江苏苏州、浙江嘉兴等地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昆山中转站、平湖中转站以及沪昆通行机制。截至4月20日,两个中转站以及沪昆通行机制共往返送货1686车次,调拨各类生活物资回沪1.47万吨。

三是改变服务模式。为集采集配、社区团购提供服务支撑体系。比如,盒马推出流动超市,消费者下单后统一配送至小区门口,日均订单量已超过6万单,还成立了关爱助老团队,联合供应商为1.5万名75岁以上独居老人送去了20吨物资。

本市努力推进超市卖场等重点保供企业门店恢复营业。

截至4月20日,重点超市卖场门店线上开业1079家,其中,38家门店线下同步开业。上岗员工数量约1万人。部分超市卖场推出米面粮油、蔬菜瓜果、洗护用品等多种家庭保供套餐,与街镇社区对接或者通过企业app采集社区居民需求订单,然后由门店分拣配货。

各超市卖场不断扩大供给,通过提升运力、增加人力等手段,不断提升集采集配效率。

加大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提升运力。比如,家乐福与大众物流合作,投入50多辆小型货车,累计服务超过500个小区,日均订单量较前期增长4倍。本市已经把这个模式复制推广到永辉、华润万家、沃尔玛等超市卖场企业,投放第三方物流车辆近500辆。

加大从外省市调入支援增加人力。比如,大润发迅速组织外省市门店第一时间驰援上海,合计调入保供人力600余人,集中在重点门店负责保供物资分拣、打包、配送工作,日均订单量增长超过3倍。

有上海市民反映,

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阴性,

疾控部门却打电话通知阳性,

究竟以谁为准?

答:市民在“随申办”中查询到的核酸检测结果信息均由检测机构上传。机构将信息上传后,“随申办”会第一时间显示。

信息准确与否、异常结果如何,要以检测机构和疾控部门信息为准。根据国家统一要求,“随申办”上不显示阳性结果。

一些阳性病例并没有生活在本小区,

但公布时病例却算在小区名单里,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对于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人员住址的判定,疾控部门会根据核酸采样时录入的采样点位置信息或新录入的地址信息等进行综合研判,结合上门复核采样情况及流调时阳性人员提供有关信息等,最终确定阳性人员所在场所地址。

“人户分离”的核酸结果异常人员,不会被直接计入身份证住址所在地。

具体而言,目前该系统运作主要是按照以下流程:

(1)在每次集中开展采样前,志愿者会在手机端app输入核酸采样小区地址。每一个小区的采样点位置信息,在居民采样前就已整体录入系统。

(2)输入小区地址后,志愿者会扫码匹配核酸采集样本的转运箱,然后扫码匹配每个箱子里的样本管,最后再录入市民登记信息。因此,小区地址、样本箱、样本管、被采样人的身份信息相互“绑定”,统一提交给系统。

(3)一旦有样本管结果异常,疾控人员会通过这些信息找到样本的转运箱,再读取这个样本采集所在的小区的地址。最后通过综合大数据下发到各区基层单位,找到混采阳性管涉及人员,进行闭环处置。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素材来源:上海发布、上观新闻

编辑:姜玉函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