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周日,北京市民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周末。
物美、山姆、家乐福等线下商超里,人们推着一辆辆便携的买菜专用小推车,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蔬菜鸡蛋方便面等着结账;叮咚买菜、盒马、每日优鲜、京东等线上买菜平台,则是迎来一波史无前例的下单高峰。
24小时之后,据北京市商务局监测,4月25日北京新发地等7家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货源稳定,上市量处于较高水平。各大零售平台也表示,从24日起,速食类商品及米面粮油等商品销售出现大幅增长,但已经三倍供货,目前货源充足,货架上的商品已全部补满。
(4月25日 朝阳区某超市排队结账人群)
“家蔬抵万金”背后的焦虑
“到现在我都不敢相信自己居然在超市花了快7000元买东西,我媳妇儿说我真是着魔了!”家住朝阳的林先生至今都觉得自己的举动不可思议。
(北京市民提供的7000元购物票据)
进入4月份以来,受疫情影响,不少上海的朋友已经在家待了一个月有余。囤米、囤面、囤速食、囤菜不仅是社交网络的热议话题,“囤物资”的理念甚至开始蔓延至其他省市。
4月24日,北京在摘星两天后再一次挂星,出现了一个高风险一个中风险地区。林先生之前就被上海的亲友们各种“安利”要囤货的理念,光是各种物资表格都有好几份不同的版本。
尤其是在看完当日发布会,身边有朋友收到流调短信后,林先生彻底慌了,“囤货”两个字成了下意识的条件反射。
“看到超市都是人,什么购物list,根本顾不得,别人拿什么我也拿什么,已经五六年没有吃过方便面、榨菜、火腿肠、午餐肉、罐头了,这次也和各种肉类预制菜一起被放进了购物车。”林先生说。
(消费者囤积的肉类和预制菜)
在记者的朋友圈,有的人囤6桶共35升纯净水、30包方便面还有一堆零食饮料,有的人买了全家能吃3个月的肉,还有的人买了成箱的油、酱油、辣椒酱等调味品。以至于有人称“家蔬抵万金”。
但是,北京市民很快就发现物资供应有保障,物流配送也跟上。
数据显示,美团北京地区的超市外卖订单环比上周增长近40%,物美、家乐福等连锁超市的线上订单也比平日增长30%左右。物美、家乐福、美菜等都宣布,从4月24日起,北京地区订单配送时间将延长至24点。据悉,顺丰同城北京区日均投入骑士近5000人,完成商超订单数万单。
让林先生又后悔又惊喜的是,虽然朝阳区农光里社区目前要求居民在家办公不要出区,但是在25日晚上,他们全家收到了社区免费派送的蔬菜包,有生菜、白菜、西红柿、黄瓜、辣椒和土豆等。
“全家都开始拼命吃菜,否则周日囤的菜,要扔掉一大半,焦虑真是害死人。”林先生表示。
(4月25日潘家园社区发放的免费蔬菜包)
北京将对哄抬物价、囤积居奇
不明码标价严惩重处
突出米面肉蛋奶等重点民生商品,突出电商平台等重点领域,北京市将对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不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行为严惩重处。4月25日晚,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召开全系统疫情防控和保供稳价工作会,要求本市从严从快从紧,做好市场领域疫情防控。
在冷链防疫方面,会议要求,做好冷链“一查一检”,加强重点人群核酸监测,严格重点人群核酸检测频次。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防疫检查力度,坚决避免破环、脱链情况发生。
在保供稳价方面,本市将加强价格监管执法。突出米面肉蛋奶等重点民生商品,突出电商平台等重点领域,严查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不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行为,严惩重处,形成震慑。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为做好假期防疫,本市提倡在京过节,严格进返京管理。在市场监管领域,除了将落实好企业主体责任和个人防疫责任,还要同时做好对餐饮,商超,市场等领域常态化疫情防控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