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鉴定家、教育家及红学家,最突出的是他的书法作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启功在世的时候,曾为很多场馆、机构题写过牌匾,也有一些报纸的报头邀请启功先生题写,在当时属于“网红级”书法大咖。
下面,大家请看启功先生为《陕西广播电视报》题写的报头,有没有觉得哪个字不对?
创刊于1955年的《陕西广播电视报》,是我国比较早的报纸之一,在电视报类别中具有标志性历史意义。在十年文化运动期间曾一度停刊,直到1979年复刊。复刊后所采用的报头就是启功先生题写。
启功先生
启功先生的书法,书写简便易读,而且很有雅致的气息,作为报纸题字来说相当耐看。可是后来报社却“抛弃”了启功先生的题字,改为用电脑印刷体替代,还是比较严肃的粗黑体,见下图:
至于更换的原因,原来是后来很多人认为启功先生题写的“陕西广播电视报”中的“播”字少了一撇,大家认为是一个错字(见下图)。因此从读者反馈,到领导商议,决定弃用了启功先生的题字,而换成现在使用的电脑字(见上图)。
启功先生题写的报头疑有“错字”?
按照现代规范字而言,少了一撇的“播”字确实有争议,但启功先生所写的“播”字真的是错字吗?
柳公权《玄秘塔碑》中的播
其实站在传统角度来看,这字不仅不是错字,还是古典主流写法。我们比对古代经典碑帖,就以严谨规范的唐楷来说,欧阳询《皇甫诞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柳公权《玄秘塔碑》中的“播”,均没有上面一撇。至于其他名家的作品中,类似的写法就更多了,有撇画的反而很少。
从左到右为李世民、陆柬之、董其昌、祝枝山写的“播”
魏碑中的“播”
“播”字没有上面一撇的写法,这种写法很久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我们知道,自从文字出现,它一直是在变化之中的,在演化的过程中,一些字也因为一些原因产生讹变,逐渐成为人们约定俗成的写法,这些字也就慢慢被大家接受,成为正确的字了。
宋徽宗《题张翰帖》中的“播”
由此可见,启功先生的写法没有错误,还可认为是一种贴合美学规范、致敬古典的写法。其实在题字被运用的初期,那些老一辈读者们应该是认可和接受的,但是到了后来,随着新生代读者的涌现与反馈,这个原本正确的字忽然变成“错字”,就变得不受待见了。
于是,报社干脆换成了方正严肃的简体电脑字,以此来打消大家的疑虑。
启功先生的题字,洒脱、奔放,赋予人文传播气息,是报纸与书法艺术的结合,如此一换,读者们不再挑错了,报纸题字的艺术性却荡然无存。
启功先生题字
弃用题字的问题,到底是谁的错呢?
报社改用题字,是件不算太大的事情,但事情背后所映射的问题却值得我们反思:群众认知断层、以对为错,或审美缺失,以印刷体为美,而报社编辑或领导在明知题字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为规避责任或照顾广大读者情绪,弃用了名家书法。
弃用题字一事,不禁让人们回想起最近尘嚣甚上的一件事:山东博物馆因郭沫若先生题字屡次被恶搞,于是有人提议更换(据说当地还有人大代表提案)。
郭沫若题字“山东博物馆”
且不说郭沫若是怎样的人,但以其文化、学术及书法水平,所题写的字肯定是没问题的。可是现代太多人不识繁、不识草,造成误会,而建议去更换牌匾。如果真的换了,那不就是向“恶俗趣味”妥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