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习课程,其教学的内容相对简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发展个人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思想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学生的思维、实践、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培育融入到教学目标中,对以往“讲学式”的教学方式做出调整和改变,让学生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得到全面的提升与锻炼,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设计疑问课堂,锻炼学生个人思维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培育学生的灵活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正处于发展时期,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多对学生进行思维锻炼。提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最直接、简单的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疑问课堂,借用问题带动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与发展。当然,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与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并得到有效的锻炼。

比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中的《位置与方向(二)》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提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炮兵训练情景,然后用问题带动学生思考。老师:请同学们看这个情景,炮兵能击中目标吗?学生(预判回答):不能,不知道目标的方向。老师:(出示带有方向和坐标的情景)这样呢?学生(预判回答):不能,还没有距离呢。老师:(出示带有距离和方向的情景)这样可以吗?学生:可以。老师:很棒,成功地击中了目标。那么同学们知道要击中目标需要什么条件了吗?学生:方向和距离。最后,教师可以设计寻找礼物的场景,让学生利用给出的提示,对寻找礼物的过程进行描述。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点,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联系生活教学,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关联,学习数学知识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拥有解答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转变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对此,教师可以利用数学与生活紧密关联这一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以实际生活为平台设计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比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中的《负数》内容的时候,就可以联系生活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对负数产生生活化的认知。然后,教师给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景象和内容,例如热水、冰水、气温变化、距离等等,让学生尝试用数字进行表述。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将生活和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在促进学生对理解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开展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体意识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其中包含基本的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和社会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方式相对简单,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遇到各种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解决。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小组活动,能从中锻炼学生的个人思维,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进而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

比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中的《扇形统计图》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开展小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将本班学生分为七个小组,对本校各个年级人数进行调查,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年级,剩下的一组统计在校老师的人数,最后各小组进行数据整合并计算出总人数,绘制出扇形统计图。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有助于学生团体意识的形成,调查、计算和绘制的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

总之,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思想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应认真剖析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特点,明确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应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兴仁市第七小学 王安友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