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插画不该成为教材审核把关的盲区

这两天,有关“人教版数学教材”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该话题下讨论的焦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内插画“太丑”“病态”,画中人物都是“唐氏综合征面部特征”,不符合中国人形象。对此,人教社回应称,已着手重新绘制插图,改进画风。(5月26日 上游新闻)

对于教材的审核把关,我们可能主要偏重于政治导向、文字内容,对于其中的插图插画往往存在一定忽略,甚至使其成为了审核把关的盲区,这也是为何引发争议的数学教材尽管早已于2013年就通过了审定,却在使用将近十年后才被人发现插图存在不妥。

长期以来,插图插画在教材中一直处于“配角”的地位,这一方面导致出版社在插图插画的创作上不够重视,有些甚至直接采取外包的形式购买服务,这次引发争议的插图就来自于北京一设计工作室;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在审核把关时出现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其实不然,教材的文字固然重要,但插图插画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图画有着比文字更直观的影响,很多孩子可能还不识字但已经能够看图,插图插画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在插图插画上放松审核把关的标准与警惕性,导致存在问题的插图插画进入教材,不仅无法起到辅助文字理解、增加教材可读性等作用,反而还会对学生审美、心理健康等产生负面效应。

诚然,插图插画不像文章诗歌、数学题目有着相对标准的表述或答案,它们往往都带有设计师或画家自身鲜明的个人特色,因而对于插图插画我们无法以标准答案去进行要求,太多条条框框反而会限制作者的创意,创作出的插图插画或许也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材就可以成为设计师或画家的“自留地”,出版社在事前显然要对插图插画的风格、立意等提出指导性意见,加强与插图插画作者的沟通,在审核把关时也应把插图插画提到与文字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此一来,问题百出的插图插画就很难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教材里了。

舆论的槽点表面上集中于人教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内插画“太丑”“病态”,但更多的愤怒与不满还来自于出版社及后续审定部门的审核把关不严。人教社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并表示将着手重新绘制插图,改进画风固然必要,可查一查、捋一捋这些“太丑”的插图是如何登上大雅之堂,进而消除插图插画审核把关上的盲区,或许才是从根源上解决类似问题发生的关键所在。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