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
那
些
年
独家
记忆
有这样一段时光
浸透着汗水
被记忆深深铭刻
多年后再回首
仍记得点点滴滴
有这样一个词汇
肩负着梦想
见证着一代代人的青春
承载着万千家庭的期待
6月7日,高考首日
在冰城各大考点
陪考的家长和老师们
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作为曾经走入考场的“追梦人”
如今已将接力棒传给了下一代
成为默默守护在考场外的候考人
在考生们奋笔疾书的时候
记者走近他们的父母和老师
聆听有关他们的高考故事
……
高考记忆一:
通过高考追寻更好的生活
考生家长孟庆丽为考生加油鼓劲
|
“当年自己高考的时候比较紧张,今天陪着孩子高考,更多地是激动和期待。”6月7日,在哈尔滨市第三中学考点外,送考家长孟庆丽因角色转变,对于高考的感受也发生了微妙变化。
忆当年,孟庆丽打开了话匣子。孟庆丽从小在农村长大,1966年参加高考,全靠自己,她最终考上了黑龙江工程学院。“我们那个年代,普通家庭的孩子想要改变命运,考学无疑是最佳途径。”孟庆丽告诉记者,她当时特别想来哈尔滨,除了哈尔滨,哪里的大学都不想去,最后也如愿以偿考到了哈尔滨。
90年代的高考时间还在7月,“天最热的时候,教室条件也相对简陋,每个教室只有风扇。”孟庆丽说,那时候,学校只简单地给大家准备了风油精等防暑降温用品,一场考试下来,试卷都被汗水浸湿了。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可当时紧张的心情依然历历在目。
那些年
我与高考……
高考记忆二:
紧张的他们就像当初的自己
哈尔滨市第十一中教师赵圣颖为考生加油
|
随着满怀自信的考生坚定地步入考场,考场外的“送考大军”成了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7日早8时,哈尔滨市第十一中学近60名考生在老师们的鼓舞下,陆续走进哈尔滨市第九中学考点,送考老师团统一穿着绿色T恤,十分亮眼。该校教师赵圣颖说:“今年的绿色有特殊寓意,希望学生们能‘乘风破浪,一路畅通’。”
“老师!”考点门口,几个考生一路小跑走到赵圣颖面前,“孩子们,平常心!平时怎么考,今天就怎么来,心态很重要……”赵圣颖和同事们认真叮嘱着每一名学生。
“看到他们就像看到20多年前的自己,当年的我也一样紧张。”赵圣颖说,她是1999年参加的高考,当年的条件和现在没法比。她说:“那时我在绥化市庆安县考试,全县就一个考点,也没有老师送考,自己看完考场就懵懵懂懂地进去考试了。”
在父母的期望中,赵圣颖高考发挥正常,顺利考上了哈尔滨师范大学。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赵圣颖送走了7届考生。“每一届我都会亲自送考,看到学生们慢慢成熟,努力奋进,身为老师,我感到很欣慰,祝福他们在高考中都能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有一个灿烂的未来。”赵圣颖边说,边冲着考场的窗户方向比了一个“Y”字,为孩子们加油鼓劲。
那些年
我与高考……
高考记忆三:
早餐顶配“双蛋配油条”
市民张先生和妻子提前准备好向日葵,希望儿子高考“一举夺魁”
|
家住道外的张先生,不到7时30分,就陪伴儿子到达了哈九中考点。为了让儿子充分休息,张先生夫妻二人提前在考点附近预定了宾馆。
“想当年,为了我高考,家里特别‘奢侈’地给我弄了俩鸡蛋。”张先生回忆道:“高考那天,我早上6点就起床了,妈妈给我煮了两个鸡蛋、配一根油条,寓意是考出100分。”
相对于爸爸的俩鸡蛋,张先生儿子的早餐显然要丰富得多。不过,在张先生看来,时隔30多年,两代人高考最大的差别不在于食物,而是在于人们对待高考的观念。
“以前高考虽然很累,但一想到只要考上大学就又可能改变命运、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再苦再累也值了。而现在的高考就不一样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并不能因为高考成败,而决定他们的未来。”
那些年
我与高考……
高考记忆四:
特殊高考季 难忘师生情
哈尔滨第三中学教师李来豹
|
“2022年的高考学子是最特殊的一届,经历了3年疫情的磨砺和考验,他们一定会收获更多的成功和欣慰。”在哈尔滨第三中学考点,该校教师李来豹穿着“红红火火”寓意的红色衣服,来到考场前为考生们加油助威。
“受疫情影响,这届毕业生更多的是在线上授课,但疫情并未冲淡师生间的友谊。在恢复线下上课后,一些特殊节日,我们都给孩子准备特殊的礼物,以增进师生感情。”李来豹说,受疫情影响,这届学生的成人礼没有举行,所以在高考结束后,他跟孩子约定9日在学校办一场成人礼,再走一走自己熟悉的校园,纪念下自己的青春岁月。
“这届考生经历三年疫情,非常不容易,但是困难磨砺了他们的意志,也成就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让他们成了心理素质‘最强’的一批考生。”李来豹告诉记者,在这样特殊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子,往往比顺境中的学生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那些年
我与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