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
“河南村镇银行储户被赋红码”一事
引发各方高度关注
就在今天下午16时许,
河南省卫健委值班室一名工作人员回应,
接到投诉后,
省卫健委昨日已将投诉反馈至相关部门,
目前正在调查核实中。
6月13日,根据网络流传信息显示,前往郑州沟通村镇银行的储户被赋“红码”。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储户表示,在扫码填报个人信息之后,其场所码或豫康码均显示“红码”,“赋码原因”:“正在实施集中或居家医学隔离观察的入境人员”等;但同行前往郑州的非储户人员的健康码则未受影响。
此外,还有多位没有前往郑州的储户,在填报信息后也被赋“红码”。
6月13日晚
针对储户提出疑问的“红码”情况
郑州市12345热线回应记者:
尚未接到“外地来郑州一律赋红码”通知,如被赋“红码”,建议先联系信息排查专班,了解赋码原因。目前低风险地区人员来郑州,只需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出示行程码、健康码。
储户到访郑州登记即被赋“红码”
储户王云一到河南,就发现自己的健康码变成红色,随后,被当地要求隔离了,而其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仍然显示阴性。
这些健康码突然变红的人,有个共同的身份,即河南多家村镇银行的储户,据介绍,他们原本准备于6月13日从各地赶到郑州。
由于河南部分村镇银行
无法正常取款
一些储户非常焦虑
便通过各种途经反映自己遭遇
6月12日下午,张先生从山东烟台乘火车前往郑州,此行亦是为了与河南有关部门沟通当地多家村镇银行无法取款的情况。
在火车进入郑州前,张生找出其他储户此前发到群里的“郑州车站西南出口到访登记”二维码,按防疫要求报备个人和行程信息。
▲ 储户微信群内流传的郑州场所码照片
刚填完信息点击提交,张生的手机立即重复响起“红码人员,请配合隔离管控”的声音。页面下方“赋码原因”显示,“正在实施集中或居家医学隔离观察的入境人员”。
突然而至的“红码”令张生担忧,烟台已一个多月没有本土病例,他也有半个多月未离开烟台。
张生所在的几个储户微信群里,陆续也有人发现自己变成了“红码”。储户们分布在全国多个省份,此前他们曾约定:6月13日到郑州找有关部门沟通取款难问题。
突然的变故令人措手不及
不少人担心
储户们被针对性赋为“红码”
同样遭遇的还有邓先生,以及他们同一个群内的不少群友。邓先生说,自己是石家庄人,近14天一直待在石家庄的家中,并未到过河南。
6月11日晚,邓先生在他们自发组建的村镇银行储户沟通群中看到,一些储户因为扫了一个显示地址为“郑州车站西南出口”的场所码,结果健康码突然变红,自己还颇为惊奇,几乎不敢相信,随后,好奇的邓先生也扫了这个场所码,结果发现,自己的健康码也变红了,但他拿出家人的手机扫描这个场所码后,却发现家人的健康码仍为绿色,并未变红。
“同在一间房,行程码一模一样,结果,健康码却一个红色,一个绿色。”邓先生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本该用于疫情防控的健康码,怎会变得如此随意和“精准”?
邓先生发现,自己被赋红码原因,是“通过数据库查询,您有一个出行提示:河南省将您的健康风险等级定位高,健康报告日期显示2022-6-11。”
可是!邓先生近14天
并没到过河南啊!
邓先生立即查询河南省的赋码规则,2021年8月,河南省发布健康码赋码规则:确诊病例、密接隔离、特殊工作人员、境外入境以及高风险地区来人等可以赋予红码。
经过仔细比对,邓先生发现
自己并不符合上述赋码规则
没过多久,众多群友纷纷将自己被赋红码的截图发进微信群,有在山东聊城被赋红码的,也有在北京被赋红码的。
突然被赋红码,给邓先生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邓先生与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联系,希望尽快消除红码,却被告知,因红码由河南省赋予,他们无权消除;他随即跟河南联系,对方表示,会将相关情况上报。
截至今天(6月14日)上午
邓先生的健康码仍为红色
不过,邓先生告诉记者
自己的健康码虽然已经是红色
但石家庄却并未将他强制隔离
或其他隔离措施
6月12日晚间,人在广州的储户老鹏发现自己的粤康码突然变红,原因为“外省健康码红码人员”。随后,老鹏追溯到河南省给自己推送了“高风险”的健康状态,因而自己的粤康码和豫康码都是“红码”。
为此,老鹏拨打了两地防疫办电话获悉,若要解除健康码“红码”,需向河南方面申报转码。根据豫康码的转码要求,老鹏需要提交相关个人身份信息、72小时内两次核酸阴性证明、个人承诺书以及社区的转码证明。
目前,老鹏已经完成了一次核酸检测,还需等待间隔24小时后的第二次核酸检测,在此之前他在广州“寸步难行”。
根据老鹏回忆,曾有人在储户群里发过一张郑州车站的健康申报码,出于试一试的心态,扫过这张二维码。
多数接受记者采访的储户都有类似的经历。另值得注意的是,郑州市12345热线回应记者称,“入境就是从国外回来的”,但多位储户都表示自己未曾出国。
赴郑州同行非储户均为“绿码”
值得的一提的是
多位与储户同行的非储户人员
并未被赋红码
一位乘飞机抵达郑州的储户表示,自己虽变为“红码”,但与其同行的一位非储户人士则一直为“绿码”,该储户已被转运到了安置点,同行人士尚可自由活动。
储户老于一行五人于6月12日下午抵郑,下午5点入住酒店之际,老于发现其场所码变红,此次出行五人中,只有小成不是储户,也唯有他的场所码颜色没有变红,其他4位储户全部“中招”。
类似的情况
也出现在河南本地人群当中
家住开封的陆女士称,6月10日和同事前往郑州出差,抵郑时曾扫场所码登记,11日下午,她发现自己场所码和豫康码均为“红码”,但她的几位同事仍为“绿码”。
场所码页面显示,赋码原因是“其他本地区防疫信息重点红码人员”,陆女士联系防控办,对方表示,该“红码”为郑州所赋,目前她正申诉改码中。
郑州12320回应:不清楚是哪个部门进行的赋码
郑州相关部分或已了解到多人被意外赋“红码”的情况。记者获取的一份录音显示,一位储户反复询问工作人员自己为“红码”次日能否离开郑州,工作人员称,“应该没啥问题,你们不用管”。储户接着询问,上车以后能否变为绿码?“应该是没啥问题,我接到的通知应该是没啥问题。”工作人员说,“你看今天走了这么多都没啥问题。”
此外,郑州市12320卫生健康热线在6月14日上午回应一位储户的转码请求时称,“像您这个村镇银行的问题,我们这边已经接到了很多市民的电话,我们这边是没办法解决的,我们不太清楚是哪个部门进行的赋码,如果有问题可以直接到国务院平台投诉。”
据了解,目前
前往郑州沟通的储户
被分别安置在多处居住
有人尚为“红码”
也有人在未做核酸检测的情况
下已变为“绿码”
被安置在某处的小叶告诉记者,他所在之处有工作人员表示,只要离开返乡,豫康码就能恢复正常。截至发稿时,有离开郑州的储户已变为“绿码”,但也有人返乡后仍为“红码”。
据央视新闻,6月14日,记者从河南省一体化疫情防控管理平台了解到,“升级版”河南健康码已在全省上线。不管居民在河南省内哪个城市,只需扫码一次,就可在全省统一的界面上,查询到自己的健康码状态、核酸检测信息、疫苗接种信息及关联行程卡等信息,真正实现全省各市县区疫情防控相关数据的互联互通。
有关村镇银行取款难问题,据此前新华社5月18日报道,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近日,银保监会与人民银行持续关注河南4家村镇银行线上服务渠道关闭问题。4家村镇银行股东河南新财富集团通过内外勾结、利用第三方平台以及资金掮客等吸收公众资金,涉嫌违法犯罪,公安机关已立案调查。目前4家村镇银行营业网点存取款业务正常开展,凡依法合规办理的业务均受到国家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