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划定高中低风险区,会采取哪些管控措施?上海卫健委回应。
7月3日下午,上海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上海市新增社会面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表示,3日0—17时,上海市新增社会面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市、区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机制立即响应,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相关人员排查、采样检测和防控管理,落实相关场所与环境终末消毒等防疫措施。这例阳性感染者已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医学观察。
上海1地升为高风险地区 2地升为中风险地区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表示,根据本市目前疫情形势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相关规定,经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将普陀区长风新村街道光复西路2077弄小区列为高风险区,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兰溪路148号耕耘茶室、宝山区高境镇殷高西路333号长江国际生活广场东区二楼老炉家木炭烤肉店列为中风险区,上述中高风险区所在长风新村街道、曹杨新村街道、高境镇的其他地区列为低风险区。
上海普陀区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公布
上海普陀区副区长王珏表示,普陀区今日新增的阳性感染者为女性,37岁,居住于普陀区长风新村街道光复西路2077弄。在常态化核酸检测时发现结果异常,经疾控部门复核为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目前,该阳性感染者已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医学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阳性感染者此前14天活动轨迹除居住地外,主要涉及普陀区兰溪路148号耕耘茶室,宝山区殷高西路333号长江国际生活广场东区二楼老炉家木炭烤肉店、殷高西路588号一楼荣伟食品店。对阳性感染者的居住地和涉及场所,均已落实环境终末消毒等防控措施。
上海今晨通报2例本土病例的疫情来源可聚焦于工作人员暴露于被境外病毒污染的环境所致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表示,今天早上通报的这2例本土确诊病例均为航司国际航班入境服务保障人员。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基因测序比对结果,7月2日浦东机场入境航班服务人员的疫情来源可聚焦于工作人员暴露于被境外病毒污染的环境而导致感染。
上海今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划定高中低风险区,会采取哪些管控措施?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出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针对本土疫情,应根据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活动轨迹以及疫情传播风险大小来划定高、中、低风险区域。
其中对于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原则上以居住小区(村)为单位划定,可根据流调研判结果调整风险区域范围,采取“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等封控措施,并开展相应频次的核酸检测。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且第7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并且都为阴性,降为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对于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停留和活动一定时间,且可能具有疫情传播风险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中风险区,风险区域范围根据流调研判结果来进行相应划定。中风险区采取“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等管控措施,并开展相应频次的核酸检测。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且第7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降为低风险区。
近期多地出现疫情,上海对其来沪人员有无针对性防控措施?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有关要求,我市自7月1日零时起,对离沪来沪返沪人员管控措施调整如下。
一是对我市高风险区采取“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等封控措施。对7日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来沪返沪人员,抵沪后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在第1、2、3、5、7天,实行5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二是对我市中风险区采取“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等管控措施。对7日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的来沪返沪人员,抵沪后实施“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在第1、4、7天实行3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如不具备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条件,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三是我市低风险区,即辖区内有中高风险区的街道(镇)的离沪人员,须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7日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的来沪返沪人员,抵沪后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并做好健康监测。
四是对7日内有高中低风险区旅居史的来沪返沪人员,在抵沪后尽快且不超过12小时向所在居村委和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
五是对进入有明确防疫要求的公共场所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员,须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