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网上有消息称7月9日晚,武汉大学工学部宿舍疑似发现一例霍乱,并且全栋学生都进行了统一肛拭子检测。随后,记者在采访了武汉大学医务室及武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后获悉,检测结果目前还未出炉。
10日,有网友报料称,武汉大学工学部宿舍疑似发现一例霍乱,并且校方也发布了相应的通知。对此,武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值班工作人员告诉称:“昨天晚上已经有疾控部门的工作人员前去开展工作,还没有明确到底是不是霍乱。”
而后,记者又联系上了武汉大学医务室,当问及武汉大学是否有出现霍乱时,一名工作人员亦表示,现在还没有接到通知,检测结果目前还没出,具体情况不方便透露。
霍乱、鼠疫是甲类传染病。新冠肺、SARS都只是乙类传染病。每年5-10月份为我国肠道传染病高发期。
霍乱曾是“最可怕瘟疫之一”
霍乱,被描写为“曾摧毁地球的最可怕的瘟疫之一”,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之一。霍乱弧菌,是引发霍乱的“幕后黑手”,对干燥、日光、热、酸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能引起流行的有O1型和O139型,都可以分泌霍乱肠毒素,引发各种人体症状。
这种叫做霍乱弧菌的菱形细菌,通常通过不洁的饮用水传播,它能够寄存在肉类、牛奶、苹果等食物上数天。对于19世纪初的人类来说,这种可怕瘟疫发生、传播和控制都是一个谜。每天,在英国的城市和乡村,都有灵车不断地往墓地运死人,工厂和商店里没有人的活动,人们到处寻找药物,作最后无力的挣扎。宗教领袖们把病魔的蔓延看作上天对“人类的傲慢”所作的惩罚,许多人为自己的“罪孽深重”而祈求宽恕。当患者从肠痉挛到腹泻,到呕吐、发烧,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后面临死亡时,人们能够感受到的,除了恐惧,还是恐惧。
霍乱的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
霍乱的滋生地是印度。在古代,由于交通限制,医学史家形容“霍乱骑着骆驼旅行”。19世纪初期,霍乱还只局限在当地。此后,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打开了历史性的霍乱封锁线。其后的100多年,有6次世界性大流行的记录。第五次霍乱到达了埃及。当时应埃及政府邀请,德国细菌学家科勒在当地进行了研究,发现了霍乱的致病菌——“逗号”杆蓖即霍乱弧菌,1905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霍乱八次世界性大流行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属国际检疫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自古以来,印度恒河三角洲是古典生物型霍乱的地方性流行区,有“人类霍乱的故乡”之称。从1817年至1923年的百余年间,共发生6次世界性大流行,每次大流行都曾波及我国。
第一次在1817-1823年,达到欧洲边境;第二次在1826-1837年,分三路穿过俄罗斯到达德国,又从德国带到英国东北的森德堡。1832年被爱尔兰侨民传到加拿大,在同一时候又达到美国;第三次流行时间特别长,1846-1863年,1848年到达北美并波及整个北半球;1865-1875年的第四次世界性大流行是通过一艘从埃及到英国的航船流传开来的;第五次和第六次分别发生在1883-1896年和1910-1926年。
自1961年起,由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开始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向毗邻国家和地区蔓延,迄今已波及五大洲14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报告患者350万以上,称为霍乱的第7次世界性大流行。1992年10月,由非O1群的一个血清型——O139霍乱弧菌引起的新型霍乱席卷印度和孟加拉国的某些地区,至1993年4月已报告十万余病人,现已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有取代埃尔托生物型的可能,有人将其称为霍乱的第8次世界性大流行。
人类疾病理论研究从霍乱开始
1832年霍乱在英国平息以后,人类对疾病理论的研究,却从这次灾难后开始了漫长的征程。
以往认为霍乱仅由O1群的两个生物型即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所引起,近年又发现了引起流行的非O1群的新血清型,定名为O139霍乱弧菌。O139的发现是霍乱病原学研究的重要进展,也为霍乱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霍乱的传染源是霍乱病人及带菌者。中型和重型病人粪便中含菌数量多,大便次数频繁,排菌量大,是非常重要的传染源。轻型病人易被忽视,常得不到及时的隔离治疗,而健康带菌者多不易检出,故二者亦为重要传染源。
霍乱患者的排泄物及呕吐物中都含有大量的霍乱弧菌,频繁的腹泻和呕吐,可以导致水源、食物污染;带菌者包括潜伏期带菌、恢复期带菌以及健康带菌,虽然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但是可以带菌到处活动。
霍乱的病程分三期
多以剧烈腹泻开始,继以呕吐,大多无腹痛,亦无里急后重。每日大便数次至十数次或更多。排便后一般有腹部轻快感。大便性状初为稀便,后即为水样便,以黄水样或清水样为多见,少数为米泔样或洗肉水样(血性)。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初为食物残渣,继为水样,与大便性状相仿。
病程一般分三期:
1。泻吐期:多数以剧烈腹泻开始,继以呕吐。
2。脱水虚脱期:泻吐期严重泻吐引起水和电解质丧失,可出现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
3。反应期及恢复期:少数病人可有发热性反应,几天后自行消退。
除临床表现外,粪便的细菌学检查对霍乱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本病的确诊依据。
霍乱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在霍乱的传播中,水的作用最突出,水源易被病人吐泻物和污物所污染,易感者既可因直接饮用生水而感染,也可通过食物、餐具的污染而感染。
2。经食物传播:霍乱弧菌在食品上存活时间可达1-2周或更长,条件适宜时还可以繁殖,故食物被污染可形成食物型爆发、流行。
3。经生活接触传播:霍乱也可经接触被污染的物品而传播,特别是手的污染更易导致感染,接触传播多在人员密集、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发生。
4。经苍蝇传播:夏秋季苍蝇活动频繁,易将病菌带到食物上,起一定的传播作用。
食源性暴发多与海水产品等有关,带菌海水产品在加工环节的交叉污染是导致霍乱疫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沿海地区散发病例多,内陆地区聚集性病例(2例及以上)多,聚集性病例多伴有聚餐等活动。总体上仍然呈现“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的特点。若发现霍乱患者和带菌者,应对其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污染的地面、墙面、用具等物体表面,织物,餐、饮具,饮用水源,污水,其停留的居所、隔离场所、运输工具等严格开展消毒工作。
霍乱让人们改变日常卫生习惯
对于霍乱的治疗,人们认识到必须严格隔离治疗,治疗关键是补液,包括静脉补液和口服补液。补液的剂量、速度和种类,根据病情确定。抗菌药物只作为液体疗法的辅助治疗,常用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多西环素等。治疗至症状消失6日后,大便培养致病菌,每日一次,连续2次阴性,方能解除隔离出院。
霍乱让人们知道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被“饭前便后要洗手”所取代。
预防霍乱的措施
1。控制传染源:国内各医院设置腹泻门诊,及时发现病人,及早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检疫5天,也可给予预防性服药。防止霍乱在国家间的传播。
2。切断传播途径:改善环境卫生,加强饮水消毒和食品管理。对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和排泄物严格消毒。灭蛆灭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