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在上海市闵行区,冒着高温施工的市政人员满脸汗水。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7月11日,在重庆市南岸区弹子石老街,市民在具有遮阳功能的景观伞下行走。 新华社发(马冠宇 摄)
热,热,热!“上海已达40度”“杭州气温逼近40度”“湖南人要热化了”……各地的高温天气连日来“霸占”了热搜。
不仅如此,高温也让“热射病”这一名词再次在微博刷屏。
什么是热射病?通俗地理解,热射病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全身性问题,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多人确诊热射病
持续的高温不仅让人体感不舒适,更容易引发疾病,严重者很有可能危及生命。
记者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获悉,7月10日,医院连续收治了3名热射病转诊病人,其中一人因病情来势汹汹,多器官衰竭,在转诊至华西医院时就发生呼吸心脏骤停,虽经全力抢救,但最终不幸去世。
据报道,过去一周浙江持续高温,记者从浙江多家医院了解到,近日连续有中暑患者送医,多人确诊热射病并已有死亡病例。一名49岁的男性患者6日下午被工友送来,他在车间工作时突然昏倒,入院时体温40.7℃,已经休克。”丽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医生吴建荣告诉记者,经检查,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并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过31个小时抢救,于8日凌晨去世。据统计,丽水市中心医院近一周已接诊3名热射病患者,其中一名70岁女性在家没注意防暑,午睡时出现高热、意识模糊,送医时体温达42.5℃,多脏器衰竭。
此前,郑州一名男子就因为中暑突然昏迷,被送到医院的ICU病房抢救时,医生监测他身体的核心温度已经达到了42.3度,体内所有的脏器就像在水里“煮”过一样,多脏器出现受损,最终医生诊断其为热射病,也就是重度中暑。
什么是热射病?
要了解热射病,离不开“中暑”这个关键词,通俗地理解,热射病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死亡率非常高,可达40%至50%,对于50周岁以上的人,死亡率甚至达到70%左右。
根据2019年首发于《解放军医学杂志》网络版的《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热射病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指暴露在热环境或者剧烈运动导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典型症状就是核心温度升高>40℃、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例如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并伴有多器官损害,严重者危及生命。
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
而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高温高湿的气候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全国多地迎来高温天气
据新华社电(记者张铎)7月初以来,我国多个省份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气象专家表示,入夏出现高温属正常现象,但今年高温天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具有一定的极端性。
上海中心气象台10日下午发出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当日最高气温达到40摄氏度。长沙市气象台预报10日起至17日,长沙将维持一段晴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将升至38摄氏度左右。
据中国天气网信息显示,未来一周,新疆南疆盆地、四川盆地中东部、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华南等地有持续性高温晴热天气,大部地区最高气温一般为35至38摄氏度,局地可达40摄氏度以上。武汉、杭州、长沙、南昌、重庆等地未来七天高温几乎“全勤”,重庆11日起连续3天最高气温将达40摄氏度,最低气温基本在30摄氏度以上,酷热难耐。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符娇兰表示,七月初以来,伊朗高压异常发展,向东影响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同时副热带高压西伸、发展,控制我国南方大部地区,受高压脊的控制,上述大部地区盛行下沉气流,以晴热少雨天气为主,白天受太阳辐射影响,气温升高比较快,出现大范围的高温天气。入夏出现高温天气是正常现象,但今年高温天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还是具有一定的极端性。
如何处理和预防
“热射病的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治愈效果完全不一样。”温州医大附二院急诊科副主任孔万权解释,人体核心温度超过40℃时间越久,脏器受损的程度就越重,比如肝脏、肾脏、心肌、骨骼肌和大脑。严重的情况下,延误治疗,即使救回一命,也可能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医生提醒,在炎热的夏季,如果发现周边有人高热、无汗、有意识障碍,不要犹豫立即送医。
普通市民该如何预防热射病?室外作业人员,在高温下工作时要适度休息,劳动的强度要循序渐进,大量出汗后,需及时有效补充水分。要尽量减少在烈日当空时长时间待在户外。另外,待在家中的老人和小孩,还有一些患有基础疾病的群体,也是热射病的高发群体,更要注意防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家中可以开空调纳凉,或者开窗通风。
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刘宏副主任医师提醒,户外工作者这段时间应注意避免长时间高温下作业,及时补水补液。如出现身体不适,应转移到阴凉处,降低体温,并尽快转送到医院。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独居的老年人,老年人不喜开空调,环境温度、湿度高,容易发生中暑。子女应尽量帮老人事先做好各项防暑降温工作,在家中备足清凉饮料,准备防暑降温的药物,劝说减少外出活动,如老人出现不适尽快送医就诊。
提醒
高温天户外活动注意
炎炎夏日,如果需要在户外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建议:
●准备好防暑必需品
备好防晒用具,如涂防晒霜,戴宽檐帽、充足的水;穿宽松透气浅色服装,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
●科学补充水分
少量多次饮水,可每隔15~20分钟补水200毫升,水温不宜过高。大量出汗,要额外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也可适当饮用糖水或运动饮料。
●注意散热
可以用冰毛巾擦身体或是风扇进行物理降温。炎热难挡时可用凉水冲手腕,每隔几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5秒,有助降低血液温度。
(综合新华网、科技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