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桐影
连日来,由于所购楼盘停工,无法按期收房,景德镇、武汉、长沙等多个城市上演联名停贷。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数据,截至7月13日,业主发出强制停贷令的楼宇已超百余栋。而在此背景下,拥有370万粉丝的经济学家任泽平发布了一条微博,建议取消预售制度!
650条评论中,没有人提出异议,5300多人点赞,994人转发。如今,取消预售制度得到的支持远远多于反对,尤其是在郑州。根据柯睿2021年底的统计,24个重点城市的延迟交付住房项目面积占当年销售面积的10%,郑州的这一数字是29%。
房地产走到今天,有些因时制宜的政策或诞生或消失,从历史长河看,似乎都是与时俱进的。一些政策在必要的时候适时出台,可以促进房地产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政策慢慢不合时宜,阻碍了房地产的发展,需要调整或取消。
众所周知,我国商品房销售主要包括现售和预售两种模式。商品房预售制度是指开发商在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将未建成的楼房提前出售给购房者。对于开发商来说,商品房预售制度可以解决建设资金不足或者回流的问题,但是说白了有点类似于“空手套白狼”。
但是,商品房预售制度在房地产发展史上也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加速开发商的货款归集,保证房地产的顺利建设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商品房预售制度和公摊面积制度一样,20多年没有改进和改变,以至于现在漏洞百出,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对于取消预售制度,中央媒体早有回应。《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调研可以先行》的文章,其中17个字回应了取消预售制度的问题:取消预售制度从长远来看可能是必然的。也就是说,预售制以后肯定会取消。此外,新华社也发表文章称,预售制度虽然存在已久,但并不代表合理,预售制度违背了市场经济公平交易的基本原则。所以,预售制在未来被取消是肯定的。
那么现在有一个问题,一旦真的取消预售制度,会有什么影响?
对于购房者来说,取消预售制度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所谓“一手交款,一手交房”,在看到现房的实际质量后,再考虑是否选择购买,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解决房屋质量引发的纠纷,也可以防范开发商跑路、房子未建成等问题。
但对于开发者来说,这一定不是个好消息。商品房不能预售,前期融资变得困难,最后开发商卖房时间推迟,成本增加,压力增大,甚至房子都卖不出去。为此,有专业人士的建议是:不妨先调整购房款的支付方式,由买方“一次性全款”改为根据工程进度分期付款。
现在,在“房住不炒”政策的推动下,开发商也在不断地承受着挤出泡沫的压力。为此,开发商和购房者都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对于市场来说,大部分楼盘也已经从“期房”卖到了“现房”。民企开发商也在这一轮“挤泡泡”过程中跌落出局,沦为NPC,国企、地方城投成为楼市的主力开发商。
事实上,预售制度的出现本身就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同时,部分购房者也能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到房子。预售制度和公摊面积是李嘉诚等地产商引入的。其中,公摊面积是李嘉诚发明的,预售制度是爱国商人霍英东发明的。
此前,民众呼声最高的两项制度就是取消期房预售和公摊面积。在多方的努力下,期房的预售已经开始在很多地方落地,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但对于公摊面积的呼声也很高,却迟迟没有落实。
那么,为什么社会上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声如此之高?许多购房者认为,他们购买套房中的居住面积是理所当然的,如果让他们承担更多的“公摊面积”,那就太不公平了。现在房价这么高,买个100平米的房子,分摊面积至少要20平米,即使每平米单价1万多元,也意味着购房者要多花几十万的冤枉钱。
此外,在国内公摊面积比例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都是由开发商根据各自的标准来计算,有的开发商少算一点公摊面积,也有的开发商多算了公摊面积,这就让购房者觉得是一笔糊涂账,所以,都希望能取消公摊面积。
如上所述,公摊面积害人不浅,存在极其不合理,并且大家几乎“一边倒”的同意彻底废除公摊面积。那么,是否意味着2022年的公摊面积将彻底取消呢?
央媒新华社也曾就“公摊面积取消”一事进行了发声回应。新华社在文章《“公摊面积伤民”矛盾亟待求解》中正面回应到:公摊面积问题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长期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这种做法是合理的。公摊面积涉及面广,取消非一日之功。央媒发声回应,结论很明确:既承认了公摊面积存在不合理,也指出了全面取消公摊面积有困难。
因此,短期内公摊面积不会取消(至少在2022年),但长期来看,由于公摊面积存在一系列问题和弊端,扰乱了市场秩序,公摊面积的取消将纳入计划,长期来看将有计划、稳步推进。
总之,预售制或许终将会完成其历史使命而退出历史舞台,但也需要一个过程。虽然短期内不能退出,但是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也看到了各地已经及时出手,把维护购房者权益和保障市场健康发展作为最重要的目的。
对此,你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