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魏宇晨、王新宇)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7月18日,问天实验舱与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和联合测试等工作。
18日上午八点10分左右,承载着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的活动发射平台,在众人期待下驶出发射场的垂直测试厂房,在平稳行驶约2个半小时后,安全转运至发射区。在转运现场,来自火箭系统、飞船系统、航天城基地的工作人员们摇旗助威,守护着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这个“大力士”,走完近3公里的路程。现场火箭系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特别的激动。每次看到火箭亮相的时候都特别自豪。”
火箭的转运,也称转场,就是把已经搭载了载荷的火箭从总装厂房转运到发射塔架。垂直运输则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火箭及航天器的状态不变,提高测试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现场,记者看到,活动发射平台靠着像火车车轮一样的重型钢轨,以每分钟不到30米的速度,在电源车的驱动下,匀速向前行驶。航天科技集团一院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 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 苏磊 介绍说,“(在)海南火箭所经受的主要是高温、高湿、盐雾这三个环境因素的制约。火箭在厂房里有空调的保障,所以在测试厂房,火箭的性能还是可以得到保障。但是在火箭转运的过程中以及转运到发射工位之后,(火箭)将要裸露在露天的环境中,尤其靠海边比较近。这里我们主要担心的是天气的影响,雨水或者是盐雾的影响。对此,我们火箭的仪器设备都采用了三防设计,主要防雨、防盐雾、防潮等设计。我们也会每天定时监测火箭的状态,性能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毛万标表示,垂直转运后也意味着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将进入到最后的加注发射阶段。进入发射倒计时,发射场还将开展哪些工作?毛万标介绍说:“一方面我们要进行一些(火箭)状态的确认,通过加电和检查,确保问天实验舱各系统以及我们运载火箭地面系统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第二,我们要把运载火箭从以前的测试状态转移到加注状态,主要进行一些储源的置换和气检。第三项是最关键的加注发射,整个时间是比较短的。”
即将发射的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天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问天实验舱发射后,将与中国空间站进行对接,这对火箭的发射有了更高的要求。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 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 苏磊透露:“后续所有的包括货运飞船以及载人飞船要和核心舱进行对接,这意味着(火箭的发射)窗口的时间非常短,我们这次任务理论上只有0秒。火箭为了拓展发射窗口,也采取了一定的起飞修正技术,我们最终火箭窗口能够拓展到两分钟,这意味着两分钟火箭就要进行准时发射。”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毛万标也表示,此次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意义重大,已对任务的多个流程进行了优化和细化,做足了预案与准备。“像长五这种直径5米的火箭,是第一次零窗口发射。因为它是大型的低温火箭,涉及工作非常多,风险也比较大,难度和应急处置都很难。所以对我们组织指挥、应急处置以及应急准备都提了明确的要求。所以在这次任务准备过程中,我们对流程进行了优化和细化,并进行了多轮演练,特别是对预案做了充分的准备。目前来看,我们考虑还是比较完备。”
据介绍,此次问天实验舱发射对接,是空间站首次在有航天员的状态下迎接航天器来访。迎来问天实验舱后,航天员还将进入舱内启动生命维持系统,完成科学实验柜的组装,同时开展交叉科学实验。此外,全新的太空授课也将在问天实验舱开展,航天员还会择机首次从问天实验舱的出舱口完成出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