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指导中国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来了!
7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复同意。
先说重点:
1、全面取消城区人口3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
2、不得新建500米以上高楼,严控250米以上建筑;
3、支持TOD模式,打造站城融合综合体;
4、超大中心城区要瘦身,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
5、完善郊区新城功能,强化与中心城区快速交通连接,实现组团式发展。
以上要求,在此前散见于各个部委的通知中,比如“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有提及,但这一次被完整地写入《“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就显得更重磅了。
下面就来具体说说本次《方案》。
01
除了个别超大城市
其他城市户籍全部放开放宽
买房,首先要选城市。怎么选?我们可以参考城市的落户条件。
在这一方面,《方案》是这么说的:
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确保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标准一视同仁。
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
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落户条件;
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
《方案》明确,除个别超大城市外,放开放宽其他城市的落户限制。
所以,未来,人口规模仅次于超大城市的特大城市,将接收到更多的人口红利。
随着落户限制放开放宽,特大城市将迎来可观的新增人口,带动城市生产力、地段价值的水涨船高。
据七普数据,目前,我国共有14个特大城市:
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可能有人会问,“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这些城市的房子能不能买呢?
自住当然能买,但为了投资的话,就要看产业发展情况。
相对而言,有500强、大企业总部项目入驻的城市,产业结构就更加集约高效,更具升值前景。
据2020年底住建部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有30个城市城区人口超过300万人。
也就是说,我国将有约600个城市彻底取消落户限制,大家可要睁大眼睛、仔细挑选了。
02
中心城区要瘦身
这些东西可以搬到郊区
《方案》还特别提到:
“ 推动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科学确定城市规模和开发强度,合理控制人口密度。
有序疏解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功能和设施,以及过度集中的医疗和高等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
这其实就是,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附加值不高的产业,都可以从中心城区请出去。
那中心城区保留什么呢?
“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增强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率先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提高综合能级与国际竞争力。”
这对于广州,也是一项很及时、很有指导意义的政策。
相比京沪深,广州中心城区的问题最为突出,如越秀、荔湾、白云等,至今仍存在着大量的物流基地和专业市场。
这些产业对土地的利用率较低,又给城市制造了巨大的拥堵压力,亟待疏解。
不过,广州中心城区的一般性制造业正在快速疏散出去。
比如广钢、广纸、广船、珠啤、牛奶厂、广氮等大型制造企业,基本已经迁出中心城区,原来所占地块则变成了高档写字楼和住宅。
等城中村、厂房、批发市场搬走后,中心城区的城市面貌、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将全面升级,地段价值自然也将水涨船高。
可能有人会问郊区新城不能买么?
有得也可以买。
方案提出,将支持国家级新区、郊区新城。
“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国家级新区规划建设。
完善郊区新城功能,引入优质资源、促进产城融合,强化与中心城区快速交通连接,实现组团式发展。”
近年来,广州南沙、黄埔、增城等郊区新城,正在疯狂引进核心区的学校和医院,较好地疏解了中心城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所以,国家级新区、产业较强的郊区新城,也是值得买的。
03
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
严控250米以上建筑
方案另一大亮点是,提出严格限制新建超高层建筑,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
这意味着,以后,摩天大楼成群的景观将越加稀少。
可能有人会说,我懂了,现在要买高楼,以后会越来越值钱的。
这可不一定。高层住宅往往居住密度也高,拆迁难度也大,未来可能面临拆不掉、难转手的困境。
顺便说一句,TOD上盖的房子是不错的选择。
方案明确提出支持,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模式,打造站城融合综合体,鼓励轨道交通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TOD模式
近年来,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都在交通站场区域打造大型商务区,如上海虹桥、香港西九龙等,吸引了不少企业、人才进驻。
目前,TOD模式已经在大湾区房地产市场积极应用。
种种举动表明,我国正在迈入站城一体的TOD新时代。
04
都市圈“财税共享”来了!
环中心城市片区将受益
在超大特大城市被要求瘦身之时,大中城市则被要求适当增肥、错位发展。
“充分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承接符合自身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的超大特大城市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推动制造业差异化定位、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因地制宜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专业服务中心,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
而且,方案提出:
“依托超大特大城市及辐射带动能力强的Ⅰ型大城市,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同城化发展为导向,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培育发展都市圈。”
为了让融合更加充分,方案提出,在城市群和都市圈内,探索经济管理权限与行政区范围适度分离,建立跨行政区。利益共享和成本共担机制
简单来说就是:财税共享。
这个提法,准确地指出了当前城市群一体化、尤其是城市群内大中城市的痛点。
毕竟区域经济一体化、同城化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动力机制。
广佛是全国最近的双子城,但是,由于广州的高新产业、储备用地大部分都在东部和南部,缺乏在西部和佛山协同发展的动力。
但从2020年开始,广佛宣布将探索“财税共享”机制,如果这个机制成熟,两个城市就有动力去发展行政交界区域了。
方案还提出,鼓励都市圈社保和落户积分互认。
这个也非常有突破性,将能促进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迁移,更好地实现市场资源配置,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能力,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能力。
所以,如果买不了中心城市,可以买在中心城市周边、城市群之内的大中城市。
尤其是临近中心城市的片区,比如佛山的三龙湾科技城、千灯湖等临广板块,都是性价比不错的选择。
05
严控新增建设用地
M0地块或迎春天
未来会不会有大量新地块入市?
难。
方案特别提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建设地利用效率,实行增量安排与消化存量挂钩。
如何做到?
比如,“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产业、复合功能用地供给。”
这让我联想到了,M0(新型产业用地),比较契合这一思路。
M0,是在工业用地(M类)中增加的新型产业用地。
目的是,满足传统工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需求,具体包括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无污染生产等新型产业功能以及相关配套服务的用地。
相比M1(普通工业用地),M0的开发强度、土地利用效率更高,使得单位用地面积上能产生更高的产业价值。
这两年,MO地块越来越流行。
2020年12月,华为在白云区拿下华侨糖厂地块,拟建华为广州研发中心。
据悉该地块就是M0地块,也因此,地价远低于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
所以,未来,产业用地将更加友好,企业拿地有望越来越频繁。
在产业为王的时代下,大家也可以多关注下科技产城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