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通讯员 潘颖 记者 孙云)仅仅通过一次简短面试就成为了某广告公司的董事助理,这让求职成功的顾女士很高兴。然而入职三个月后,顾女士不仅没有收到薪水,还倒贴了30多万元,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她掉进了一个招工陷阱里。
图片来源:东方IC
去年5月,顾女士在一个微信招工群里收到一则招聘助理的广告,对接人自称姓郑,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董事,需要招聘一名助理。进行简短的面试后,顾女士应聘成功,成为了一名实习助理。
几天后,“郑总”便让顾女士随他一起去昆明出差见客户,并要求她垫付机票、住宿、吃饭、租车等费用。“郑总”表示公司会报销这些支出,顾女士没有怀疑,在短短5天里“垫付”了3.6万余元。之后,她又应要求陪同“郑总”去济南出差,同样,也垫付了全部开销。
两次出差都要垫付费用,顾女士有些担心,在她的提议下,双方签订了一份“员工实习期合同”。合同规定,实习期间产生的差旅费用一律由顾女士先行垫付,待7月中旬转正后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并报销。
转眼就到了2021年8月,顾女士已为多次出差垫付30余万元,却始终未收到转正通知,报销款和工资也没有收到。回想起这段时间的工作,顾女士觉得自己从来没去过这家广告公司的办公室,只是不断陪同“郑总”出差,然而,每到一地,基本都被安排整天待在酒店里,只修改过几份PPT,既没有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也没有见过当地客户。她隐约感觉事有蹊跷,便前往“郑总”介绍的公司地址,却发现这家公司并不存在,她赶紧报警求助。
去年11月,“郑总”被抓获归案,身份这才被戳穿。原来,他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他所说的公司和招聘都是虚构的,顾女士的30余万元钱都已被他挥霍一空。而且,顾女士并不是唯一的受害人,去年8月底,郑某还骗了另一名“助理”小雨,在短短一周内骗走其近万元。
经审核,郑某虚构事实共计诈骗37万余元,数额巨大,松江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其批准逮捕。目前,应届毕业生春招季即将开始,检察官提醒广大求职者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获取招聘信息。同时,在应聘或工作中,无论公司以何种理由要求收费或代付,都要提高警惕,谨防遭遇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