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石料厂成网红打卡地!千年古镇“沉睡”土地成为“活资产”

记者  程凌润 通讯员 赵青山

喜看麦田千层浪,又到夏收好“丰景”。连日来,丰收的盛景在“母亲河”——黄河流经的千年古镇平阴县东阿镇徐徐展开。

作为黄河入济的第一站,东阿镇认真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擘画乡村振兴秀美蓝图。

废弃石料厂成网红打卡地!千年古镇“沉睡”土地成为“活资产”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不让一寸土地归于寂寞

草木葳蕤,水光潋滟。初夏时节,在东阿镇乔庄村的东面,有一处集“山水林田湖”为一体的网红“打卡地”。而在治理修复前,此处是一个残破不堪的废弃石料厂。

“想金山,盼银山,守住耕地是靠山。为将田长制真正落到实处,我们严格工作制度,抓好耕地保护巡查,坚守守住耕地‘红线’不放松,护好每一寸耕地。”东阿镇党委副书记、政协联络室主任、镇级副总田长张兴波说,“在巡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此处石料厂通过修复治理不仅能够腾出大量的土地,而且还能修复生态,随即向上级田长进行了报告,并进行了科学整治。”

通过对乔庄村废弃石料厂的科学治理,平坦的地面腾出土地50余亩,低洼的地方因“势”利导改造成了人工湖。下一步,东阿镇将进一步推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土地资源展开全要素整治提升,并此处打造成集研学教育体验为一体的基地,进一步激活土地利用新动能。

废弃石料厂成网红打卡地!千年古镇“沉睡”土地成为“活资产”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值得注意的是,东阿镇在全域建立了“3+5”田长制耕保长效机制:“3”即一网情深抓巡查、一台通办抓督办、一张清单抓考核“三位一体”;“5”即镇总田长、办事处田长、村田长、组田长、户田长“五级田长网格”,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一网情深”抓巡查工作机制,现有镇级田长4+5名,村级田长55名,网格田长229名,户田长N名,实现了全镇耕地巡查全覆盖。

同时,东阿镇强化“一台通办”保障工作,借助智慧东阿管理平台,实现了东阿55个村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向全程可控及管理的规范化、数字化管理目标迈进;保证所有田长都能熟练掌握需要保护的范围和要求,能按照新土地法的规范进行耕地保护,守牢耕地保护底线。

此外,安城镇严格把各级田长工作职责、考核细则,把需要保护的地块细化到每个网格上,最后通过平常抽查、季度检查、巡查台账和上级图斑反馈等多方结果进行评分考核,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护工作落地落实。

废弃石料厂成网红打卡地!千年古镇“沉睡”土地成为“活资产”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守住了耕地数量 也要守住耕地质量

一边忙着抢收小麦,一边忙着水稻插秧。“三夏”时节,东阿镇志阳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广铸可谓忙得不亦乐乎。

“为了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去年小麦收获后,我又把旱田改成水田,试种了100余亩水稻,加工后的大米颗粒饱满、色泽透明、味道香甜、口感极好,备受市场青睐。”张广铸说,“今年,我打算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70亩。”

废弃石料厂成网红打卡地!千年古镇“沉睡”土地成为“活资产”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张广铸算了一笔“经济账”,现在他流转的500余亩耕地,实行小麦、玉米、水稻套种。在稻田里种植莲藕、养殖鱼虾,发展循环生态农业,一年下来就有近50万元的收入,同时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共同致富。

“这几年,政府给咱的农机补贴、合作社补贴、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等资金,都是‘真金白银’的,咱种粮更有底气信心了,带领农民种粮增收不是咱最应该做的吗。”张广铸说。

为了鼓励像张广铸这样的种粮大户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粮食产能、增加农民收入,东阿镇努力在科技种田、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绿色生态农业建设上下功夫,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多年丰产增收,既保证了粮食安全又让种粮成了农民的“金饭碗”。

此外,东阿镇积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切实増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以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综合利用工程、生物、农艺和农机等措施,指导农业生产者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和农田生态保护水平。

废弃石料厂成网红打卡地!千年古镇“沉睡”土地成为“活资产”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将“沉睡”土地变成“活资产”

如何推进撂荒地复耕复垦,实现荒地变良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创收致富,这也是东阿镇党委政府孜孜不倦研究的一个课题。

2021年,南坛村党支部借助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项目,投入资金200万元建设了十个冬暖式高标准大棚,用于种植螺丝椒、西红柿等绿色蔬菜。

“旧村腾出来的土地,种植传统的粮食作物收益低,村民的种植积极性也不高。我们就借助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项目发展了设施农业。”南坛村党支部书记刘传法说,他们成立了平阴县浪溪河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订单农业的模式,而且收购加工的企业就在“家门口”,“目前,咱们这个大棚种植不仅解决了20多人的就业问题,而且促使村集体增加收入12万元。”

刘传法所说的“家门口”的企业就是位于东阿镇的济南烩道食品有限公司。该企业生产主要原材料就是青椒,且青椒从外地购买运输成本高、供货不及时。于是,南坛村党支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按照“支部+合作社+企业”的产业运作模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并成功与济南烩道食品有限公司牵手合作。

废弃石料厂成网红打卡地!千年古镇“沉睡”土地成为“活资产”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南坛村只是东阿镇将“沉睡”土地变成“活资产”的一个缩影。该镇在治理撂荒地和转变群众观念上“双管齐下”,一边整治撂荒地,一边积极向群众普及宣传粮食安全、复耕复种政策知识,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推动土地资源整合,将小块、分散的土地整合成集中连片的产业基地,不但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为推动强村富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