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7岁前有 2种“假节俭”行为,容易没出息,家长别不当回事

☻大家好,我是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西红柿妈妈!

一字之差,谬以千里。有些孩子的行为,看似是节俭,其实却是“假节俭”,真贪小便宜。这样的孩子养成了贪人东西的习惯,吝啬抠门,为人自私,长大以后可能很难成大器。可惜,一些家长却自以之荣,这变相加固了孩子的错误行为模式,反而会害了孩子。

一次逛超市购物时,走到了糕点区,正有一处私人面包坊,在搞促销活动。本想去试吃一下,品尝下味道,看看口感如何。

孩子7岁前有 2种“假节俭”行为,容易没出息,家长别不当回事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结果意外看见前排,有一个7岁大的小男孩,正拉着妈妈的手,怂恿妈妈再给他拿一块面包。就听见男孩对妈妈讲:“妈,我还没吃饱,还想再吃。”那位年轻妈妈回答儿子:“别着急,妈再给你要,必须让你吃个饱。”

男孩高兴地直拍巴掌:“太好了,妈,我吃饱了,你就拿省下来的钱,给我买个玩具吧,算是我挣来的钱!“这孩子的一句话,听楞了好多排队的人,当然也包括我。

孩子7岁前有 2种“假节俭”行为,容易没出息,家长别不当回事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我就在琢磨,这才7岁的孩子,就知道用这样的方式“挣钱”,那长大后还了得了!这娃可真是够“聪明”,十分有头脑了。

本以为孩子的妈妈听见儿子这样讲话,会露出难为情的表现,至少也会纠正一下儿子的话。没成想,妈妈却神补刀:“儿子好聪明,知道挣钱了,真不错。你知道给妈妈省钱,妈妈自然会答应给你买玩具。”

娘俩一唱一和,现场气氛融洽,看起来很快乐。殊不知,周围的人看他们的眼神,都很奇怪了,用嗤之以鼻来形容都不为过。而作为孩子的亲妈,却没有发觉孩子的“节俭”行为其实是“假节俭”,真自私,还不知道这件事的危害无穷,后果很严重。

孩子7岁前有 2种“假节俭”行为,容易没出息,家长别不当回事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孩子7岁前,有这2种“节俭”行为,后果很严重

7岁是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阶段,在孩子7岁之前,尤其是3-6岁之间,一些个人性格脾气,行为规矩,做人准则,都会养成为固定模式。孩子一旦上了小学,就不容易改变了,可能会用旧有的模式,跟同学们相处。

如果孩子从小就“假节俭”而不是真节约,上了小学后,就会给人留下的印象很糟糕,那孩子自然就不讨人喜欢,不容易融入群体生活了。

孩子7岁前有 2种“假节俭”行为,容易没出息,家长别不当回事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因此,当孩子有“假节俭”的行为,妈妈要积极引导,制止并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养成孩子真节约的习惯。千万不能放纵孩子,不然后果较重,危害无穷。

1孩子贪便宜的节俭,不是真节俭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如果一个小孩子,总是表现出贪人便宜的模样,以“花别人钱,用别人东西,吃别人食物为乐”作为个人的节约方式。那么,孩子这不是节俭,这明显就是占人便宜,还不打算给人回报。

孩子7岁前有 2种“假节俭”行为,容易没出息,家长别不当回事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这对孩子的危害很大,表面看起来孩子占了便宜,但从长期来看,孩子的人际交往关系会变紧张,会招来他人的讨厌,耽误孩子的同学团结。毕竟,没人会喜欢一个总拿人东西、吃人东西、占人便宜的同学,孩子只会被排挤、被孤立。

2孩子自私自利的节俭,不是真节俭

为了自己省钱谋利益,去侵占别人的东西。为了个人利益需求,做出一些行为和反应,却导致他人受损失。比如,就像这位7岁的小男孩一样,为了省钱给自己买玩具,在试吃时想一下吃到饱,这种想法和行为,却侵占了面包店的利润。

孩子7岁前有 2种“假节俭”行为,容易没出息,家长别不当回事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可见,男孩想吃饱肚子的行为,就是自私自利的行为,并不是怕家里没钱不舍得花钱、勤俭节约的行为,不是真节俭。

当一个小孩子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后,真的是很可怕的事。孩子可能出于本性,侵占亲人朋友的利益,损坏同学利益,长大后还可能为了蝇头小利,跟同事领导闹掰。这样的孩子未来很难有出息,后果比较严重。

一旦孩子“假节俭”,爸妈必须严抓严管

作为家长,知道了孩子假节俭的危害,应该会为了孩子的未来,严抓严管孩子。建议爸妈们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尽早纠正孩子的错误言行和习惯。

孩子7岁前有 2种“假节俭”行为,容易没出息,家长别不当回事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首先,在孩子3-6岁之间,7岁之前管好孩子的“假节俭”。

一旦爸妈发现,孩子有假节俭的苗头,就要趁着孩子3-6岁之间,赶在孩子7岁之前,尽量把孩子的假节俭问题纠正过来。比如,试吃时,告知孩子这是别人供给很多人的公共食物,每个人只能吃一点,想吃饱必须自己花钱买。告诉孩子,不能为了吃饱而损害面包店的利益,那不是节俭,而是自私。

总之,趁孩子小时候,把道理跟孩子讲清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这更有利于孩子行为上的纠正。

孩子7岁前有 2种“假节俭”行为,容易没出息,家长别不当回事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其次,家长也要给孩子做表率。

孩子最好的家庭教师就是父母,父母的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所以,家长也要做到真节约,比如,不浪费粮食,每次在外吃饭,都尽量把剩饭剩菜打包回家。穿过的衣服,不到尺寸不合适,就尽量不扔掉,哪怕是把旧衣服捐赠给需要的人,也是一种节约物品的习惯,属于是奉献的美好品德。

总之,假节俭会害娃,家长还是要早发现早引导孩子,别让孩子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Slogan:学习不一定能让家长百分百地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但不学习一定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愿每位父母都能成为学习型家长!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