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开始长征,一路上冲破了种种艰难险阻,夺取安顺场后来到了大渡河边。大渡河水流湍急,河面又很宽,根本无法徒涉,当年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就是这里兵败被俘的。老蒋调集重兵对红军进行围堵,妄图把我军变成“石达开第二”。当时红军手中仅有几只小木船,还是在安顺场战斗中缴获的。
几万红军过河,仅靠这几条小木船显然是不够的,此时快速过河的唯一方法就是夺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了。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境内,修建于1705年,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长的一座桥梁。全桥共有13根铁链,两边桥栏各有2根做护栏,桥面有9根铁链组成,上面铺有木板以供同行。由于泸定桥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四川军阀刘文辉派了两个团在这里防守。
红一军团把夺取泸定桥的任务交给了杨成武的第4团,当时红4团距泸定桥还有240多里的距离,而敌人两个旅的增援部队已经出发了,如果让敌人赶在红军前面到达泸定桥,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杨成武给部队下达了强行军的命令,结果红4团一昼夜行军240里,硬是赶在敌人之前到达了泸定桥西岸。时任红4团党支部书记的罗华生亲自到红2连挑选了22名突击队员。
据罗老晚年回忆,当时挑选突击队员有这么几个标准:首先挑选出来的是干部,包括连长、指导员和班、排长;其次挑出来的是以往的战斗英雄;最后挑出来的是平时作战比较勇敢的战士。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共产党员,只有少数几个人是共青团员。1935年5月29日上午,突击队员在连长廖大珠和指导员王海云的带领下向敌人发起了进攻。敌人为了阻止我军过桥,把上面的木板拆掉了,只留下了光溜溜的铁索。
突击队员们一边铺木板一边向敌人射击,硬是在敌人的机枪火力下冲过了桥头,大部队随后跟进,打退了敌人的反扑,成功夺取了泸定桥。红军主力由此顺利通过了大渡河,把敌人的追兵甩在了身后。那么既然泸定桥的位置如此重要,敌人为何只拆木板不炸桥呢?原因共有三点,一是不愿意炸。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泸定桥的建造成本非常高昂,如果炸毁了,事后再修建时由谁来出这笔钱呢?恐怕最终还要落到刘文辉头上,这对刘文辉来说,是个非常大的负担,所以他不愿意炸。
第二个原因是不敢炸。刘文辉是四川军阀,不是老蒋的嫡系,因此他只想保住自己的势力,不愿意和红军死战。如果炸毁泸定桥,红军势必要和他进行生死决战,这个局面是他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不敢炸;第三个原因就是敌人没有想到红军能来得这么快,而且这么神勇。正是因为这几点原因,红军才顺利夺取泸定桥并通过了大渡河,为长征的最后胜利打下了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