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寒从脚下生,这天一冷起来,就得先顾好脚。
除了给下半身穿暖一点,穿好保暖鞋袜,在晚上泡脚暖一暖,也是一种不错的养生方式!
经常泡脚,可以获得4个好处
众所周知,泡脚好处多多,但到底有多好呢?简单说说——
1、温阴驱寒
连接人体脏腑的六条经脉,就始于足部,泡脚可以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
2、缓解感冒症状
小妙招:
一般感冒:直接用50摄氏度热水浸泡,泡至头部、面部出微汗为止。
风寒感冒者:把艾叶煎后取液,倒入泡脚水里。
风寒感冒通常表现为:畏寒明显,甚至有寒战,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色白,头痛。
3、消除疲劳、对心脏好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对心脏也很有好处。
4、提升睡眠质量
睡前泡个脚,更是可以睡个好觉,尤其适合经常手脚冰凉的人。
说完了泡脚的好处,接下来要跟大家分享泡脚的一些小技巧,学会了,养生效果更好哦!
泡脚水里加点料,沾枕就能眠
根据难易程度,(贴心的)小编把这个方法分为3种模式,即了轻松、简单和复杂。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懒一点的就选择简单模式,勤快的可以选择复杂模式哟~
1、轻松模式
做法:泡脚时,在水里加点“料”。
加点醋:醋味酸,擅长柔肝和血,还能起到减压的作用,有利于睡眠。
加点姜:加入几块拍扁的生姜,能散寒活血、预防感冒,但不适合高血压病人和脾气急躁的人。
加点盐:可以清洁脚部,杀菌消毒,预防脚气病。
2、简单模式
做法:先把药材放水里,煮沸,去渣;用熬好的药水泡脚。
茄子枝叶:能预防冻疮。
芹菜叶:有助于防治冠心病和高血压。
益母草:能缓解痛经。
3、复杂模式
做法:把好多种中药熬成水来泡脚。
①针对失眠
药方:五味子30克、远志15克、酸枣仁15克,可适当加入首乌藤、黄连、肉桂。
②祛风湿
药方:羌活30克、独活30克、伸筋草30克、透骨草30克,再适当加上活血祛瘀的中药如当归、红花、桃仁等。
对了,熬中药时,可以尽量多熬一些,最少两三升,让足踝部都泡在水中,效果更佳~
小提醒:这些药方仅作保健作用,如果有啥不舒服的,要尽快去医院。
泡脚时按两穴,养肝强肾
泡脚时也别干坐啊,如果按摩按摩穴位,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区和经络,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养生效果!
1、按揉三阴交穴
三阴交在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
经常按揉三阴交,可以有调补肝肾、行气活血,还能改善痛经、安神助眠。
定位: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四横指宽),胫骨内侧缘后方。
方法:泡脚时揉按1分钟以上。
2、按揉涌泉穴和劳宫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井穴,五行属木;劳宫穴是心包经的荥穴,五行属火。
刺激这两个穴位,可以补肾水、疗虚火,使肾水上滋、心火下降,帮助人体达到心肾相交、阴阳平衡的状态。
因此,泡脚时是刺激这两个穴位的好时机,能够缓解失眠、缓解记忆力减退、心悸不适、头痛头胀,还可消除疲劳,增强抵抗力,有效防止感冒。
方法:先双手互搓,并用一侧拇指为另一侧手掌的劳宫穴搓揉,左右交替,使掌心发热;再用双手心搓揉涌泉穴;具体次数不强求,以感觉脚底心及手心温热舒适为好。
这个时间泡脚,特养肾!
中医认为,晚上9点泡脚,有助于补充肾经气血。
这是因为,晚上9点的时候,人体肾经气血衰弱,如果能够通过泡脚这种温和的方式刺激脚部,可以更好地起到滋肾补肝的作用。
可能很多朋友会说:9点也太早了吧,臣妾办不到啊!
其实,大家真没必要这么大压力,如果你有空泡,那就白捡个好处,不泡也没啥损失的~
最后,再来聊聊泡脚的一些注意事项。
知道这5点,泡个健康脚
1、泡脚桶
选择木桶或木盘泡脚保温效果更好。
此外,如果泡脚时加入药材,不要用铝合金的器皿,以免产生化学反应。
2、水量
水要没过脚踝,到小腿中下三分之一处为最佳。
3、水温
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为宜。
判断小技巧:手放水里,感觉温热就行了。
4、时间
一般泡15~20分钟,人微微出汗即可。
5、禁忌
患有动脉炎、静脉炎以及动静脉血栓的患者:因为泡脚会引起局部的血管扩张,容易引发危险。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这类患者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容易被烫伤。
足部有溃疡、炎症、皮肤病等:容易造成伤口感染。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新媒体中心原创出品 -
转载须得授权,侵权必究
【互
动】
下边的数学题
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
在留言区分享一下答案吧
编辑:西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