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基层员工这些牢骚是真的吗?

最近运营商基层员工的牢骚猛增,各家都有还都差不多。一方面是运营商掐完个人市场,又搞家庭市场,家庭市场搞差不多了,再来死掐政企市场,尤其是数字政府、数字社区等,行业生态再度有恶化趋势。有人说,这些牢骚的员工是企业的敌人,我倒是想到一句话:有多少自我感觉良好的领导,就有多少满腹牢骚的员工?

一、最近运营商基层员工的牢骚猛增,各家都有还都差不多。

我是一位渠道员,日常工作主要是围着渠道展开。现在任务太重了,经常找亲朋熟人,身份证开身机号,或做各种增值业务,现在熟人,两里外躲着俺走。我知道这种情况到处都有,但还是希望领导能够高抬贵手,给我们留条生路。

我是一位网格员,主要工作就是维护区域内宽带客户,各种提速了,加装宽带了,回访了。村里或市区小区贴广告。经常开的事就是通过后台糸统,添加增值业务,或不知情下加装宽带。哪里都造假,只不过我们造第一。

我是一名装维,主要工作给客户装宽带,维修宽带。现在还得买光猫任务,路由器任务。卖不完话,贱价卖科技市场。比如239元路由器,卖一百元,299元路由器,卖120元。别看工资看上去还可以,扣去杂七八虚头水份落不了多钱,还有更历害的,我们还有测速任务,说白点就是上门给客户测网速收五十元钱,若正常发展,我们当然高兴了,关键是真正掏钱客户很少,大部份都是找个帐号假测速,瞎忙半天没挣钱儿。领导提糸统数据心里乐开花儿。我们这边各条线都要第一,苦了装维兄弟们。

我是一名政企线的员工,内部戏称,和谁有仇发配政企。宝马进去,光脚出来。各种任务罚的你欠公司几千元、上万,都有可能。这里被誉为公司地狱核心区,各条线最深的坑儿。

我是一各小CEO(乡镇或单元小区负责人),上边领导说:公司给你们饭碗,感恩公司。对方净满嘴跑火车,他(她)们年实际收入几十万元,上百万元。哪管你死活,今年上班四个月刷卡六七万元了,单元买任务收入,不买开会光挨批,督导的头晕,据我所知,大多数单元小CE0,已倒帖五万至十万元。

我是一名创新业务总监,其实就是给政企线洗脑,买任务,也没技术含量,主要是上边领导牛B,一发威,各单元负责人乘乘就买创新任务了。我很内疚,经常做恶梦,这样做出来的新业务有何意义?发展客户不行,内部收拾员工一套套的。

我是一名后台女员工,家里原生条件还行,那位想要二胎,由于经常加班,今年二月份小产流掉了。医生说要注意休息,再这样可能很难怀上。为这事老公放话,他养我,让把这破工作辞了,纠结中,辞否?

我是一位即将退休的老同志,在公司干几十年了,经历了公司历任改革重组。见证了行业从辉煌走向没落,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现在企业歪风斜气,假话,空话,大话,口号创意大堆。没有人权呀!市公司早上是八点半上班儿,到了我们这改为了七点半上班儿。上班这么早有什么用?当然有了,个别领导政绩工程了。晨会无非是老套路,墨迹两小时,员工是直打哈欠儿……每天晚上忙到八点,挺忙,但不知道一天干的啥?

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以前看到的牢骚大都是围绕着个人市场的牢骚,今年的牢骚特别不同:大都来源于买创新收入!是不是新现象?

1、行业竞争恶化是客观原因

一方面是运营商掐完个人市场,又搞家庭市场,家庭市场搞差不多了,再来死掐政企市场,尤其是数字政府、数字社区等,行业生态再度有恶化趋势。

有人直接挑明了这个牢骚点:政府主体,唯一的金主!现在的全球经济真的惨不忍睹。中国经济也是进入低潮期,上游原材料(大宗商品)价格涨上天,下游消费极度萎缩,因此搞的中间厂商(企业)苦不堪言。再加上疫情三年,能够活下去就很不容易。因此,政企市场中的企业端,真的没钱,你想帮他们做数字化转型,基本没戏。大家看看社融新增、看看社会零售总额就会看到家庭不消费、企业不扩张,银行再如何贷款也无法提升大家的消费意愿、开工扩产的想法。实际上,我们进入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危机中。

家庭不消费、企业不扩张,那么经济主体就只剩下政府了。因此,政府就成三家运营商一起喵上的对象。不喵不行啊,这是现在经济状况下的唯一金主,只有他们肯出钱,肯拿钱!

实际上,电信运营商的各级公司,也是如此,都是为了那三两碎银!但有一个核心问题。三家电信运营商争来争去的数字政府、智能社区项目,到底能挣几个钱?这个问题,大家心里都有数。目前的情况下,实际上电信运营商做一个这样的项目,是亏本一个的。

但是,为什么还要做呢?为了收入、为了收入增幅这些KPI指标,为了客户规模、为了新增客户规模这些KPI。哎,数字政府、数字化治理这些领域。因为电信运营商全力杀入,那么一定是鸡犬不灵,只剩下跑路的份!只剩下这三家,杀吧。最后一句话。本来妥妥的数字化治理这个大蓝海,刹那就变成红红的大红海!

比如:【个人市场从恶斗到整治现在又开始想乱,同时运营商确定开始在政企市场相互伤害了】2022年4月18日,安庆市迎江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发布《迎江区智慧文明社区综合管理项目》招标公告,预算 280 万元。2022年5月10日发布中标结果,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 72 万元中标,电信投诉被驳回。安徽移动报价 72 万、综合得分 86.6;电信数智 267.9 万、综合得分 85.09;数信信息 136 万、综合得分 63.89;中通服 279 万,符合性审查未通过。

恶性竞争只会导致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员工压力增加,而随着竞争态势的升级,企业的违法风险也在增加,这对企业本身发展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更为重要的是,这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形象,降低企业在行业中的威信,对企业今后的长远发展很不利 。

2、KPI考核断不上加更加严厉是主观原因

通信史上最变态的KPI是什么?市场份额!前有用户市场份额,后有收入市场份额,现在有公开招投标市场份额!市场份额这个指标最早是2004年移动推出的,18年没有变过,从上到下已经变态到每天监控小到一个村的份额变化,有变化的基层第二天就要去策反回来,不惜一切代价和非法手段。现在的传统通信市场基本没有新增市场,无非是三家互挖墙角,这个指标就是恶性竞争的源头,怪不得基层的恶战。

还有没有更变态的?有运营商最近火热蔓延的“对赌”KPI。

比如,某运营商地市的“对赌方案”,由于涉及企业信息太多,就不放上来了,但从方案的设置上看,思路之创新、方法之大胆,让人瞠目结舌。方案开篇明确开展“对赌”的目的,很直接,就是“让有能力的、愿意付出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企业内部产生合力!”具体方案明确了参与“对赌”的规则,大概如下:1、参与对赌的员工拿出常规奖金的一部分(50%、80%、100%)来跟公司对赌,对赌的内容主要是面向市场条线员工“业绩的增加”,职能条线的员工也可以对赌“效率的提高”“费用的节约”等。2、对赌比例可选,包括【1:1】、【1:2】、【1:3】不同的对赌比例设置不同的业绩目标,举个例子,【1:1】的任务是一个月50条宽带,【1:2】的任务是100条宽带,【1:3】的任务是150条宽带,【1:1】比例下,员工赢了,员工赢1000元,输了公司罚没1000元。【1:3】比例下,员工赢了,员工赢3000元,输了公司罚没1000元。3、对赌自愿参与,对赌比例自主选择,对赌资金也是自主选择,但对于方案规定范围内的市场条线员工,若不参与对赌,被视为拼搏精神不足,只能拿正常绩效奖金的90%。(这一条是最无耻的!!!)

有人明确提出,客观来说,运营商企业探索通过多种手段(比如,对赌、赛马、分红等),来激发员工工作动力,也不失为是一种好的探索。但是一个好的激励手段,必须要在一个合理的环境下、辅以完善的机制,才能发挥其作用。面向传统通信业务,当前通信运营市场已经是超饱和状态,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业务增长,靠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肯定是难以有效解决的,通过对赌的方式来拉增长,其实就是逼着员工去造假。面向新兴信息业务,在产品质量、能力建设、后台支撑、服务配套都还不到位的情况下,通过对赌的方式让员工去强行销售,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逼着员工去造假。此外,根据运营商企业的薪酬管理机制,每个单位的薪酬总额是固定的,对赌的奖金都是从薪酬盘子中出来的,这意味着A员工对赌成功获得奖金,其他B、C、D的正常利益是被削减的。据爆料员工称,在对赌机制下,所有员工都在算,到底花多少钱去买业务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难道就是运营商企业设定对赌机制的初衷吗?所以,对赌机制更适合用于科技创新领域,以此来激发员工能动性,实现技术突破,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在基层市县单位,滥用对赌机制,不光不能提升生产效率、不能形成合力,甚至有可能演变成部分员工钻营取巧、管理人员扣罚奖金的手段,对企业的氛围和文化是一个极大的冲击!

由此也产生了这样的段子:

高层领导vs中层领导:你要晋升,可以,但你要给我业绩,还要给我能给我长脸的成绩,能拿到上面去讲的故事!

中层领导vs高层领导:你要业绩,我可以逼着大家去完成KPI,但你还有可持续发展,要企业形象,这个臣妾做不到!

基层员工vs中层领导:你要KPI、你要晋升垫脚石,我可以拼了命去完成,但我要钱,要发展!

中层领导vs基层员工:你要钱可以,但你要跪着!

基层员工vs高层领导:你要企业形象,可以,但你要给我尊严,我都没有尊严了,我凭啥要维护你的形象?

高层领导vs基层员工:大家辛苦了,多注意休息,呵呵。

实际上,经济下行,企业经营难度增大,一贯稳健的老牌商业公司也加入了对赌的行列,由此可见在海外风行已久的对赌模式热力之大。国内企业对赌结局多数惨淡。理论上来说,对赌协议被认为是重要且有效的双赢激励机制,但国内对赌失败的案例却远远多于成功。 

三大运营商也开始使用对赌模式,在基层员工层面引起了极大关注和讨论,大家纷纷愤概自身的合理利益受到了剥削,而在基层管理者层面,部分基层管理者也是一肚子苦水——“KPI层层加码,总得想办法完成啊,不逼员工,我们还能逼谁?”

因此,对赌机制看上去似乎是一种积极的激励手段,但实际上,是内部管理已经失控了。管理者已经无法通过正常的管理手段来调动员工工作动力,甚至已经无法正常安排员工完成任务了。连KPI都不好使了,能怎么办?只有通过“对赌”,以赌博的方式激发人们内心那种野性的、原始的欲望,以此来撬动团队向前。这是一种悲哀?

最后,在用一个老段子结束:晚上被烧秸秆烟呛醒后,半天睡不着到阳台去抽支烟,发现一只蟑螂,于是跟它聊了很长时间。把我对收入越来越少的不满,对周末加班的不爽,对KPI考核的压榨,对上级只给指标不给资源的郁闷,对天天要创新的牢骚通通发泄给它听。烟抽完了,于是我狠狠一脚踩死了它,睡觉了。。。没办法,你丫知道的太多了

还是正式点结尾吧:有人说,这些牢骚的员工是企业的敌人,但古代有采风制度,官员通过民谣了解民情政情,当代也有听得“牢骚声”是一种智慧的说法。我倒是想到一句话:有多少自我感觉良好的领导,就有多少满腹牢骚的员工。这个说法对吗?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