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5日讯 山东坚决扛牢农业大省责任,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最近在第三轮“三区三线”划定中,德州市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仅没有减少,还比“十三五”多出40多万亩,永久基本农田考核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名。
德州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规划科科长安宁介绍说:“德州市有926万亩稳定耕地,我们按照稳定耕地90%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德州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832.5万亩。”
作为全国“三区三线”划定5个试点省份之一,山东将优质耕地优先足额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每一个地块都带图、带坐标、带位置。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副处长袁永说:“严格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划足划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确保数、线、图一致,确保整个划定成果能落地、可考核、可追责。”
在城市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双重用地压力之下,怎样才能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
首先要严把耕地占补平衡关。在宁津县,今年种粮户王春红的45亩小麦喜获丰收,出人意料的是,这块耕地以前是工矿区。
宁津县种粮户王春红介绍说:“今年亩产比去年增产300斤,去年亩产800斤,今年亩产1100斤,看到收到的麦子挺高兴的。”
工矿区复垦,还能实现粮食连年增产,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宁津县为了提升复耕区的地力,试点耕作层剥离与再利用,将建设占用的耕地,取走耕作层再造良田。
宁津县自然资源局局长陈召展介绍说:“大概剥离了50公分,我们通过这种优质土壤搬家、异地重生的形式,把这些优质的土壤放到这里,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这里的肥力。”
占一补一、占优补优,严把耕地质量关的同时,当地还坚决打击土地违法。德州市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对四万多个农业设施进行了深入排查,严格整治“大棚房”问题。
德州市自然资源局局长杨洪利表示:“我们落实了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的责任,抓好‘书记抓粮’‘书记抓耕地保护’核心环节,以实际行动打好耕地保护的组合拳。 ”
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山东在全国率先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县、乡、村三级田长通过手机就可以将违法信息上传到监管平台。
宁津县津城街道二级田长靳林彬说:“如果反映确实属实,我们逐级进行上报。如果该事件办有用地手续或者不属实,我们退回下级田长,进行重新核实上报。 ”
同时,山东还建立空天地一体化自然资源监测监管系统,遥感影像、视频监控、无人机拍摄,再加上十几万田长林长现场巡查,织就了一张耕地保护的“天罗地网”。
山东省国土空间数据和遥感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军介绍说:“我们通过收集的这些线索,进行大数据分析,分析出有效线索,把这些线索通过系统再发给地方的执法人员。地方执法人员在一天之内进行处置,处置结果再反馈到我们的系统上,形成闭环管理,加强耕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