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4年筹划,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西九文化区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于7月2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分阶段展览由故宫博物院借出的900余件珍贵文物。昨天,开馆仪式举行,馆长吴志华通过直播导览,为崭新的场馆以及即将亮相的“国之瑰宝”揭开神秘面纱。
图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新华社图
900余件故宫文物亮相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7项开幕展览中,有5项属于故宫博物院藏品展,分为紫禁城建筑、故宫珍藏陶瓷、清代宫廷生活、清代帝后肖像、故宫典藏晋唐宋元书画等主题。故宫博物院出借了914件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66件,属“国宝”级别,占借展品总数18%,展期从一个月至超过一年不等,其中大部分首度在港展出,数量和珍贵程度史无前例。
开幕特展之一“国之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展出30件中国书画史上的经典名作,包括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北宋摹本)》、唐虞世南(传)《行书摹兰亭序帖卷》、五代阮郜《阆苑女仙图卷》、宋徽宗《雪江归棹图卷》和《楷书夏日诗帖》、北宋米芾《行书研山铭卷》、南宋赵伯驹(传)《江山秋色图卷》等。从文物保护角度出发,部分展品在今次展出后,就要回到故宫博物院休眠数年。
图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内 新华社图
除了书画,陶瓷名品、金银锡器、珐琅、织绣、玉石器和玺印等各类重量级文物也在展品清单中,其中包括故宫博物院藏品最著名的收藏之一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此次将在港展出三个月。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是一座“连结的博物馆”,不仅推广中国文化艺术,也要促进世界文明之间的对话。首批展出的7个展览中,就有国外名馆的身影——“驰骋天下:马文化艺术”展览在展出故宫文物之余,还将展出13件借自法国卢浮宫的展品,呈现中西方马文化异同,反映中外文化艺术间的交流。
建筑融入紫禁城元素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紫禁城的联系,还体现在建筑本身的紫禁城元素中。博物馆建筑设计的总体风格是把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手法以及香港城市景观相融合,布局和细节多方位参考了紫禁城元素。
图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新华社图
建筑的整体外形相当于一个上宽下窄的青铜方鼎,通过外形“上宽下聚,顶虚底实”的美学特点,展现出中国文化中的巧妙平衡感。外立面为米金色,墙面使用了耐候钢材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自然氧化,产生时间积淀的痕迹。正门借鉴了故宫宫门朱红色加门钉的设计,门钉采用了有机玻璃材质。广场地面上有20多块透光玻璃板,其布局和弧度都模拟北京故宫门前的金水河。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楼高7层,共有9个展厅,其内部结构为中庭空间垂直递进,以纵向、立体的中轴线将不同楼层的中庭串联在一起,在空间上呼应和延续了北京故宫的中轴线概念。建筑的天花板是由形似紫禁城琉璃瓦的金属天花片组成,不但展现了琉璃瓦的形态,更营造出一种类似船帆的动态感,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的连接。
共同守望文化遗产
图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内 新华社图
昨天的开幕式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建设,离不开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离不开中央对香港的全力支持和对香港同胞的关爱,离不开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和故宫博物院的信任。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认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建成,让香港市民能够零距离欣赏美轮美奂的珍贵文物,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感受当代中国发展的强劲脉搏,增强香港繁荣昌盛的文化自信。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不是我们的分院,双方是伙伴关系。”坐落在香港这样一个中西文化交融之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在中西文博交流中扮演联系人的角色,帮助实现“将故宫博物院建成国际一流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的四个愿景,守望故宫这份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