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一直在倡导:“儿女都是传后人,养儿养女都一样。”
道理没有错,但是一些传统的思想,根深蒂固,我们不得不重视。
年轻的时候,谁都是靠自己的,因此儿女好不好,显得不太重要。大不了,夫妻两个人一起过日子,谁都不靠。
当我们退休了,也就意味着年纪大了,需要考虑养老的问题了。儿女是否靠得住,慢慢就体现出来了。
02
第一,“养儿防老”的期待,是有附加条件的。
很多父母,在生孩子的时候,会互相调侃:女儿是招商部门,男孩是建设部门。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开始,父母就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把儿子看得格外重要。想尽办法让儿子多读书,就算花很多钱,也不怕。毕竟,儿子有出息了,父母就好过了。
当儿子长大了,父母就会考虑买房买车的问题。
有的父母,在儿子年幼的时候,就买了房子,口口声声说:“儿子长大了,就不愁房子的事情了。”
当你退休了,儿子也多半成家了。此时,你会发现,儿子要不要孝顺父母,还得看“儿媳”的脸色。
俗话说:“枕边风,一吹一个准。”
如果儿媳对公公婆婆很反感,作为父母,你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就算你把一切财富给了儿子,还用养老金去帮儿子还房贷、投资,儿媳也不会领情。
能够得到儿子的厚爱,是有附加条件的,不是老人一厢情愿的。
儿子的家庭很和睦,儿媳能够通情达理;小家庭的经济条件不错;儿子从小得到很好的教育,素质比较高;作为父母能够体谅儿子的不容易,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
养儿不一定能防老,但是“积谷防饥”多半是对的。因此,聪明的退休老人,会捂住退休金,为自己留下最后的体面。
03
第二,“嫁女如泼水”的观念,伤了女儿的心。
我的大伯父,在郊区建了一栋两层的小洋楼。
儿子和女儿,都出了不少钱。女儿打工多年的积蓄,也给了大伯父。
房子完工了,亲戚朋友都来喝乔迁宴。
大伯父说:“这是孙子的房间、这是儿子的房间、这是我们老两口的房间、这是放工具的房间......”
说了老半天,唯独没有女儿的房间。
女儿生气了。
大伯父吼了一句:“你不就是逢年过节住几天吗?沙发上躺一躺,不行?随便挤一挤,可不可以?”
女儿当场就哭了。从此,她极少回娘家,就是到了娘家,一顿饭也不会吃,就开车离开了。
令人惊讶的是,大伯父在走不动的时候,儿媳、儿子都在外地打工,女儿在县城开酒楼。虽然女儿有能力照顾大伯父,但是心不甘、情不愿,大伯父也放不下面子。
要记住一个事实:你的女儿,也是别人家的儿媳。你和儿媳的关系,从某种角度看,就是你和“女儿”的关系。
凡事,都要看远一点,老人也不能没有格局。
深度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你在儿媳那里受了委屈,那么儿媳就把好处给了娘家。而你的女儿,也可能会这样做的。
只是,你一直薄待了女儿,因此不好意思,放下面子,去和女儿住吧。儿子、儿媳再差,你还得忍气吞声——自作孽。
聪明的父母,把女儿也当儿子养;愚昧的父母,总是念叨——嫁出去了,是别人家的人。
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一两个孩子,有三个孩子的家庭,都不多了。不像以前,儿女五六个,甚至七八个,有了几个儿子。把过去和现在对比一番,我们就要根据家庭情况的改变,调整自己的思维。
寒了女儿的心,对家庭没有好处。如果你退休了,觉得以前亏待了女儿,就要多走动,多帮助,修复感情,别不当一回事。
04
第三,退休老人的偏心,会添加儿女的矛盾。
当你退休了,仍旧把儿子当后代,把女儿当外人,显然你是在“拒绝女儿养老”,而不是女儿拒绝给你养老。
当你退休了,有重男轻女,或者重女轻男的行为,说明你还没有活明白。
比方说,把退休金给儿子保管,瞒着女儿;把存款转移到女儿家,儿子浑然不知。 看起来,想好了依靠谁,其实事情一旦曝光,儿女闹得不欢而散,谁都靠不住。
还比方说,你退休之后,只帮助带孙子,外孙就不管了,也懒得去问;你去儿子家做饭,当免费保姆,从来不管女儿的家庭。
退休了,你的劳动力就是大家庭里的“价值”,你把“价值”给谁,大家都看着呢。最好,你要和儿女们商议,金钱如何处理,劳动价值如何分配,选择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退休之前,父母比较偏心,已经是事实了,退休之后,就应该“调整状态”,不要再把自己当成“大家长”了,给儿女们当家的权力,也早一点抛出“养老”的问题。
05
有道是,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话很粗,但是道理很好。
从儿女的角度来说,不管父母做了什么,都要孝顺,毕竟是吃着父母家的饭长大的;兄弟姐妹一起长大,这是最难得的缘分,不要弄丢了。
从父母的角度来说,不管过去犯了什么错误,都要勇敢地承担责任,而不是“居高临下”,非得要儿女们接受。一个家庭,最怕老人“为老不尊”。
儿子和女儿的差别,多半是传统观念引起的,还是父母偏心造成的。想要减小差别,关键做到两点:其一,父母对儿女,没有差别心;其二,家庭里,要多说“我们”,而不是“你的我的”,团结就是福气。
退休金,不是万能的,还得有“爱”。
作者:布衣粗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