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之后再做小一生家长:有效的陪学,从走进孩子内心开始

本文作者Ally,曾是魔都某知名公办小学毕业班大队长(姐姐)的妈妈,也是胖宝在读的晚托机构老板 老师(应作者要求删去机构名,不愁生源~)。

去年9月,姐姐顺利成为中学生,尽管学校高手如云,姐姐依然入学就被选为班长,并一如既往地刻苦认真、保持全校前10%的成绩。今年9月,弟弟也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且在妈妈看来,弟弟目前的学习状态更胜姐姐当年。

某种意义上,Ally是位“见多识广”的过来人家长,因为她不仅陪自己孩子经历过完整的小学陪伴和小升初;也因为工作原因曾陪伴数以百计的孩子推进学习。同时加上有二宝,即将重新走一遭小学陪学之路。

去年此时,我曾建议她写过一篇关于陪学的建议,今年她对相关问题又进行了思考和修改,供不同年级的家长参考。

一年级

一年级的孩子在适应小学生活时,大多具有以下生活特点:

1、进入新环境,依然保留着幼儿园的生活习惯,对小学校园和课堂充满新鲜感,活泼的个性与老师们的严厉形成鲜明的对比,孩子和老师需要互相了解磨合一段时间;

2、一年级学生勤学好问,容易学会过去自己不懂的东西,小疑惑、小问题也特别多,需要家长和老师们耐心解答;

3、学习容易分心,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需要家长多花时间陪伴与关注。

相比生活特点的大同小异,不同家庭的学习状态则略有区别,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1、 家长以为孩子会:这一类的家庭,家长认为自家孩子超前学了很多,上学所有“练习”都应该是全对或者满分,可是现实往往会被打脸,家长会发现孩子语文忘标点,数学少单位或者简单的比较大小都会错,英语的26个英文字母的邻居默不出,比如f_h中横线上写什么?其实是“家长认知中的孩子会”和“老师教学中的会”完全是两个概念,家长的会只是个大概,而老师要求的会是系统且注重每一个小细节,所以经常会出现明明知识点都很简单,却一直拿不了满分的现象;

2、 家长知道孩子不会:没有完美的幼小衔接,几乎没有学科储备的入学,孩子还没有做好有作业有考试的准备,家长更是把孩子的学习完全寄托在小学老师的身上。

一年级教育目标: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开始让宝宝独立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和生活中的小事情,当然家长要充当非常好的辅佐作用;

帮助孩子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生活,鼓励孩子多与同学交往,初步建立人际关系;

认识角色任务,开始培养团体概念,小学里会分组长、组员、学科代表,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培养积极乐观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学习、生活和阅读习惯,输入综合发展的重要性;

多看书、多看书、多看书。

这里要多提一句的是,开学一个月左右,多数孩子都会适应小学生活,但有少数宝贝们出现不愿意上学的现象,原因可能有:

1、被小朋友欺负,选择逃避;

2、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自己又不敢问,呆在那里,慢慢造成恐惧心理;

3、活动缓慢而落后于人,这一般是家庭溺爱造成的。由于家长总是帮助孩子做事,使孩子的手脚和感官接受锻炼的机会很少,等到和其他动作准确快捷的小朋友一起做某件事时,就显出活动不协调,速度缓慢,被批评或者被嘲笑都会打击到孩子;

4、为上厕所而为难。一年级第一学期有不少学生不喜欢在学生上厕所,原因有:a.学校卫生间人多、脏、臭,不想去;b.因为害怕课间时间短,担心上课会迟到被骂。托班为给孩子们准备好之前哥哥姐姐们留下来的校服,因为一年级孩子们把裤子弄脏依然是个很普遍的现象。

给一年级家长的建议是:进入一个新的状态,家长心态一定要好,接受孩子是第一步。宝贝生活中遇到困难,家长应先聆听孩子的想法、再给予合理的建议,尽可能多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学习上则应该尽可能地给孩子创造学习的环境,在过程中不断地纠正孩子的学习习惯,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多亲身示范,耐心耐心再耐心。分数只是衡量宝贝阶段性学习的一个结果,家长、老师会陪着宝贝一起努力做到最好,学会保持优秀。

二年级

到了二年级,孩子们身上会出现新的特点。因为熟悉小学校园环境,所以孩子们状态逐渐稳定,由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同时,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

出现竞争意识:因为已经能够初步判断自己的能力大小,所以在发现别人的表现比自己好或者差时,相应地会引起心理的变化。另外,这一阶段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会变强。

二年级教育目标:

让孩子感受集体活动与学习知识的乐趣,形成初步的集体荣誉感;

在好行为好习惯的训练中培养“做一个好学生”的必要性的意识;

诚实待人,学会欣赏同学、崇拜老师,体谅他人。

给二年级家长的建议是:从心理发育看,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还比较弱,能够有效地连续学习一小时相当不易。因此,建议家长不要单一看学习成绩的视角去评定二年级孩子的好坏,而是要正面积极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沟通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趣事,培养学习的兴趣比一味地追求满分更重要。

三年级

在这一阶段,如何在学校表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会成为孩子们特别关注的事情。

三年级的宝贝们求知欲旺盛、身体迅速发育,朋友也多起来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积极做事、愿意主动参加集体活动,但又缺乏耐心、多变好动,因此常常受到指责和批评。此外,三年级学生开始有自己的偶像,这个时候就要家长和老师们能及时把关,在孩子有idol之前多给孩子讲一些历史人物、当代各行各业的精英,否则孩子们的世界很容易被男团、女团、动漫充斥着。

学习方面,成绩的分水岭现象开始出现,学业压力也会明显加大,一方面,默写与背诵显著变难,教材中 “烧脑”的内容变多,老师的补充内容也开始变难,对学生的耐心和韧性提出要求;另一方面,老师的授课量很大,家庭作业也越来越多。因此,指导孩子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零碎时间高效地学习是这一阶段的陪伴重点。

三年级教育目标:

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培养专注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在班队活动中善与更多的同学交往,萌发集体意识,树立正确的偶像观;

给三年级家长的建议是:特别建议三年级的家长注重沟通技巧、与孩子建立共情,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一直陪在身边,有想法不要憋在心里,跟爸爸妈妈沟通。父母的建议方式要有策略,而不是批判或直接否定。如果还想在学业上帮助孩子,那么不妨多陪孩子练习有效的背诵技巧,即有理解、有条理地背诵,帮助他们独立完成日常背诵默写的学习。

四年级

由于家庭环境和其它条件的差异,四年级学生的个性差别最大,也最难以引导。心理发育较快的孩子,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视野开阔。但每天仅限于家庭、学校活动的孩子,则容易在上述环节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短板。

此外,不少孩子会在四年级逐渐转变思考问题的方法,即从过去笼统的印象判断,转变为具体分析,继而形成相对独立的判断和条理,尽管许多看法还比较幼稚,但是这种转变本身是非常可贵的。当然,这种转变也会让孩子们逐渐形成独立个性,不再那么愿意事事与家长分享。

学习方面,四年级的要求也会明显提高。光有知识的储备还不够,必须仔细认真,稍有松懈退步会一目了然,追赶的难度也会变大。尽管现在初中对口较多,但是必要的选拔依然存在,哪怕是在对口的学校中,成绩悬殊依然会非常明显,四年级的时候家长们不妨抽空给孩子们分析一下当下的教育形式,再一起罗列一下现有的初中、高中,每个初中背后的意义,让孩子自己开始萌芽上一个好中学或者说在中学里保持名列前茅的重要性。

四年级教育目标:

确立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如何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获取“一份辛勤一份收获”的愉悦感;

形成正确的集体意识及友谊观,克服不良的小团体意识。

给四年级家长的建议是:我希望家长朋友们先关注孩子的举动和思想,把孩子当作朋友一样相处,多一些聆听、少一些指责、给予适当的建议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五年级

因为面临小升初,年级的孩子们竞争意识越发突出。具体表现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不甘落后、敬佩优秀的同学、希望有机会自己组织团体活动等。

五年级面临小升初的阶段,每个家庭有不一样的选择,正因为面对升学的不确定性,“时间”越发显得稀缺。

五年级教育目标:

增强学习技能训练,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

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苦乐观,激发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

鼓励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做事情的坚持性,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

预备班

初中生活像是到了另一片天空,孩子们入学第一个月都会沉浸在学校的各种社团、各种汇演中,充满了新鲜感,连学校食堂的饭都觉得无比的好。据我观察,差不多到了10月中旬,孩子们的新鲜劲才过去,因为熟悉的期中考试进入倒计时。

相比小学而言,初中的孩子们真的时间紧任务重,每天大量的练习,能顺利完成并全部消化,都有难度。以前有些家长说自家孩子校内作业做不完的时候,我会表示很不解,怎么会做不完呢?现在自己也感受到了,是真的做不完!

中学老师敢于放手让孩子们去自我管理学习、纪律、自己组织会议、活动......,很好地锻炼了孩子们的独立性,但同时孩子们也开始内卷,是真的内卷。基于此倒推,我给家长的建议是,小学前三年习惯培养得好,四下可以开始逐步放手,五年级开始,让孩子成为更独立的个体,那么到了初中,也许适应得会更好。

小结:

孩子的成绩固然重要,但人生路很长,每个人都会面临无数场考试,希望孩子们的底色是健康、积极的。所以,当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同时,也更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多与之共情。把陪伴之路视为双向成长:既是培养孩子;更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孩子的榜样。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