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在哈尔科夫方向发起反攻之后,俄军已被迫撤出了巴拉克利亚、库普扬斯克和伊久姆等战略重镇。前后一周时间,乌军已经重新夺回了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前线也推进了70公里。在基辅大肆宣传重大胜利的消息时,俄罗斯国防部对此给出了似乎有些牵强的理由-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并解放顿巴斯。对此,还在闹“离职”的车臣领导人小卡德罗夫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一做法完全没有意义,并提出如果俄高层不改变行动策略,他就会亲自去找普京。
对于俄军面临的窘迫局面,小卡德罗夫扬言道:“我,拉姆赞·卡德罗夫正式向你们宣布,所有这些城市都将被收复。”除此之外,小卡德罗夫还直言俄罗斯国防部已经犯下了大错,如果俄高层不改变策略,“我将被迫与国防部的领导和普京联系,向他们解释哈尔科夫发生的真实情况。”
从公开资料可以发现,对于乌军此次进攻计划,俄罗斯当局事先并没有做好充足准备。按照常理,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调度计划,俄军事先不可能不提前获知一点消息,但事实已经表明,俄军获得的消息确实相对滞后。一方面,有可能乌军的保密工作确实做得比较到位,以至于确实把俄军蒙在了鼓里。另一方面,俄军有可能提前获知了相关情报,但战略上发生了误判,低估了乌军的决心与实力。但无论如何,俄军当前的处境确实比较艰难。
其实,这并非俄军首次撤军。在俄乌冲突初期,俄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计划,但在进攻受阻之后,俄军随后改变了策略。主动选择从基辅和切尔尼戈夫地区撤出了大约2.4万名军官和士兵,经过重组后,将其派往了乌克兰顿巴斯地区。对比两次撤军可以发现,本次俄军的撤离工作做得更不到位,以至于遗留了大量俄制军事装备。
作为车臣领导人,小卡德罗夫跟俄罗斯总统普京可以算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如果没有普京的扶持,小卡德罗夫根本不可能坐上宝座,更不可能坚持18年之久。客观上讲,普京和小卡德罗斯可以算是互利共赢的关系。普京依仗小卡德罗夫维持车臣的稳定局面,小卡德罗夫依仗普京的政治支持。但俄乌冲突的爆发,已经打破了之前稳定的局面。车臣部队在前期打得有声有色,特别是在马里乌波尔战役中,车臣部队与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展开了激烈巷战,也因此付出了惨重代价。为此,普京还火速提拔小卡德罗夫为中将军衔。
在卡德罗夫看来,车臣本可以在军事行动中继续发挥更大价值,但顿巴斯战役中,车臣部队并未出现在一线。这很有可能就是小卡德罗夫提出“辞职”的主要理由,借此表达对普京的“不满”,包括本次对俄罗斯国防部的猛烈批评也是如此。但对于普京,小卡德罗夫作为一方“诸侯”,并不值得完全信任,毕竟两次车臣冲突也刚没过去多久,因此并不敢完全放手。不过有可能的是,普京会做出一定程度让步以稳住小卡德罗夫,毕竟如此敏感的时刻,俄罗斯内部是不能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