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邓小平,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拓者,更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不仅仅是在国内,相信许多外国人都对这个名字不陌生,邓小平是一个值得被载入世界史册的名字。
中国因为有邓小平而骄傲,他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富强,而他的家人更是为邓小平自豪,邓小平的妹妹邓先群便是如此,她与邓小平同父异母,她出生以后也没有与邓小平见过几次面,彼此并不熟悉,但是大哥在她心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邓先群在58岁的时候获得少将军衔,与她相濡以沫半生的丈夫是中将,而她的一生都在以自己的哥哥邓小平为榜样。
不幸的童年,漂泊无依
1919年的时候,邓小平就远离家乡,到重庆的留法预备学校读书学习,第二年成功到了法国巴黎开始自己的留学生涯,在那期间,他一边学习,一边参加革命活动,随后在组织的安排下到苏联的莫斯科大学深造,在此期间他与家里的联系少之又少。
即使是在回国以后,邓小平也是一直忙碌于革命工作,很少回家,也很少和家中联系。1935年,邓小平同父异母的妹妹邓先群出生的时候,邓小平还在长征途中。
邓小平的父亲是邓绍昌,邓先群的母亲是邓小平父亲的第二任妻子,然而就在邓先群出生的第二年,父亲邓绍昌便去世了,这不仅仅对邓小平、邓先群是一个打击,对整个邓家就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邓先群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过的很艰辛,邓先群从小便听话懂事,并且邓先群也知道中国的革命道路艰辛,从小邓先群就以哥哥邓小平为榜样,但是邓先群从小也没有太见过邓小平。
在临近解放战争结束的时候,邓先群母女意外救下了一名游击队的战士龙田焕,邓先群细心的为他包扎伤口,还叫来他们其他的队友,给他做饭,战士们都很感动。这件事也成为了民间流传的一段佳话,被百姓交口称赞。
与从小敬佩的哥哥重逢
重庆解放以后,邓先群和妈妈夏伯根才有机会和邓小平见面,而邓小平也对这么多年嫌少与家中联系而感到愧疚,对这个只比自己年长五岁的继母说希望她能留下来,一起生活,邓小平还希望能给她养老。
一时间夏伯根湿了眼眶,面对这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感动万分,但是夏伯根母女二人本来就没有打算在此打搅邓小平,匆匆见上一面便要告辞了。但是邓小平坚持如此,夏伯根才带着家人搬到重庆与邓小平一起居住。
后来邓先群母女二人又跟随邓小平前往北京,也是在这段时间,邓先群才有机会接触这个自己从小钦佩的哥哥。
到北京后,邓先群进入北京实验中学学习,这时候,对于从小漂泊无依的邓先群而言是难得的幸福。
邓先群读书很认真,学习也刻骨,加上天资聪颖,随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继续深造,也是在大学期间,邓先群解释了自己的如意郎君,收获了甜蜜的爱情。
入学时邓显群的年龄比同级的学生年长,同学们都很热情的为邓显群的婚事“操心”,也是在同学们的撮合下,邓先群和一位名叫栗前明的学长相识。
栗前明比邓先群大两岁,他小时候过过苦日子,深知日寇的残暴,从小的梦想就是当兵入伍,有一天能够报效祖国,在他不懈的努力下,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为了邓先群的学长。
两人年龄相仿同样的优秀,加之同学们的撮合,两人很自然的走在了一起。
但是大学时两人并没有结果,而是在邓先群毕业以后,进入了第二炮兵部队,也因此和栗前明成为了同事,同年11月两人一起穿着军装,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两人的婚礼很简朴、简单,身为大哥的邓小平给两人送来了简单的生活用品。
得一人心,先儒以沫
两人的生活幸福甜蜜,虽然在两人成婚的第一年,邓先群因为意外失去了她们的第一个孩子,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两人的关系,栗前明更加心疼妻子,疼爱妻子。随后两人又有了自己的女儿和儿子。
夫妻两人都在军中担任着重要职务,后来夫妻两人一起去湖北工作,条件艰苦,邓先群的身体本就不太好,如此更是雪上加霜,患上了严重的肾炎,身体浮肿,痛苦不堪,而作为丈夫的栗前明一直细心的照料妻子,这对邓先群而言也是病痛中的安慰了。
两人携手走过了大半生,在1993年的时候,栗前明从少将被晋升为中将,而邓先群也被晋升为少将,两人在生活中还经常开玩笑,邓先群称呼栗前明为“首长”,栗前明更是感觉自己的妻子还同少女那般可爱。
而邓先群从小将哥哥邓小平视为自己的榜样,长大后,邓先群对哥哥邓小平更是保持着敬畏之心,她敬重哥哥,同时也依然以哥哥为榜样,而邓小平对这个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很疼爱。
在邓显群心中的邓小平诚实做人,实事求是品格一直影响着她,她崇拜哥哥,也一直向他学习。邓先群、栗前明夫妇二人坚持七年向一所小学捐款,帮助了学校经济的平稳运转。
小结:
邓先群与栗前明夫妇二人伉俪情深,一起携手走过三十多年的岁月,这是多么难得,两人相濡以沫更是羡煞旁人。
邓小平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妹妹邓先群也同样优秀,经历的世事沧桑,血雨腥风的年代和革命的艰辛,这一家人终于安稳、幸福下来。
虽然在1997年的时候,邓小平离开了我们,也离开了他的家人,但是他给中华民族留下的宝贵财富依然存在。他的妹妹邓先群继承哥哥的优秀品质,也会将其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