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里的中国之秋分 共享丰收喜悦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梁乐)9月23日是秋分节气,因为这天还是“中国农民丰收节”,便更添了一份多彩和厚重。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从秋分节气的命名中不难看出,在这一天阴阳相半,昼夜相等,露冷风清。同时,这天也正好处于立秋和霜降的中间,有着“平分秋色”之意,于是得名“秋分”。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从赤道位置逐渐南移,由此出现“白天短一线,夜晚长一线”的现象。随着地面接收到的光热逐渐减少,便有了“一夜冷一夜”的气候变化。

不过在当下,节气对气候的指示作用并不尽然贴切。在秋分这天,地处大陆腹地的乌鲁木齐,依然享受着本应该在夏日才有的光热。街角公园里的树木依然郁郁葱葱,小区绿地也是花团锦簇,很难捕捉到秋日的气息。而如果你把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田野上,或浓或淡的秋色就像调色板一样铺陈开来。

不用走远,在乌鲁木齐周边的农田,正在呈现一幅色彩斑斓的丰收画卷。绿色的青贮玉米、大棚蔬菜,黄色的雪菊、水稻和土豆,红色的西红柿、海棠和洋葱,还有紫色的新梅和人参果。这些沉甸甸的劳动果实,通过便捷的交通走进千家万户,摆上人们的餐桌,共享丰收喜悦。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也应时刻遵循节约粮食的传统美德,这既是尊重劳动的体现,也是勤俭持家的好习惯。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忙碌,田间地头尽是欢声笑语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如今,我们设立特定的节日来庆祝丰收。其实丰收的节庆活动从古便有,秋分这一天,古代农民将收获的新鲜农作物祭祀月神、土地神、谷神,期待来年收成满满、生活团团圆圆,也用其来祭奠祖先,与祖先一起分享新的蔬菜瓜果,分享农业丰收的喜悦,回报神祗祖先,即“秋报”,亦寄托要祖先护佑后代年年丰收,生活越来越美满的祈望。

秋分过后,气温渐寒,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于受抑状态,易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情绪低落。此时在饮食上要有规律、口味要清淡,适当多吃些酸味甘润的食物,可达到生津润燥之效。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