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0万和2.3%,这才是水滴筹服务费的真实数据

本文源自:三言财经

中秋节的前一天,水滴公司发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水滴Q2整体营收7.01亿元,其中水滴筹的服务费收入为561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水滴公司的水滴筹业务自2016年上线以来首次带来收入,前6年其实并没有收取任何服务费,水滴筹的运营成本都是由公司的其他业务来补贴的。

因为直到今年4月,水滴筹正式开始试运行服务费,且服务费费率是3%。不过据财报数据显示,总体的实际费率还不足3%。

这不得不让人想起上个月的一则新闻。当时有媒体曝出“水滴筹筹款中介抽成最高达70%”,并引发热议。

现在来看,实实在在的财务数据胜于雄辩。

一个事实是,水滴筹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费了,另一个是费率远比传言中的低。

而随着补贴时代的终结,互联网大病众筹平台或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服务费综合费率低于3%

水滴公司Q2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累计超过4.12亿人通过水滴筹为超过258万名患者捐赠了约533亿元的医疗费用,筹款总额比上一季度末的509亿元增加了24亿元,即水滴筹在第二季度总共帮助大病患者筹款24亿元。

如果按照3%的费率算,24亿元对应的服务费收入是7200万元。但其实水滴筹的实际服务费收入为5610万元。

原因是因为服务费标准规定单个筹款项目最多只能收5000元的服务费,同时水滴筹对一些经济特别困难的大病患者补贴服务费。

而按照5610万元来算,其实水滴筹总体的费率还远不到3%,服务费占该季度筹款总额约2.3%。

作为对比,水滴筹当季的直接成本为6150万元,稍微高过服务费收入。

但是如果再加上固定资产折旧成本、研发费用等间接成本,水滴筹一个季度的运营成本要远超服务费收入,超出部分由水滴公司继续提供补贴。

看来水滴公司定下3%的费率是经过仔细考量的,大概能直接覆盖当季的直接成本。

而随着运营成本的降低,水滴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有所提高。

据了解,当季水滴公司的运营成本和费用较去年同期下降68.9%,销售和营销费用较去年同期下降88.4%。

第二季度,水滴公司净利润为2.069亿元,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

收取服务费最直接的结果是优化了成本结构,提高了盈利能力。

长达6年的补贴时代终结,大病众筹的新阶段随之而来。

补贴时代的终结

众所周知,互联网大病众筹平台一直以来以免费的模式运行。

至于免费的原因也很简单,大病众筹本身是偏公益属性的活动,早期各平台为了扩大用户量,以及面对行业的激烈竞争,免费似乎成了必然。

所以几乎所有的平台关于服务费都达成了某种默契。而商业化的途径也很明晰,就是通过大病众筹的流量入口,以商业保险作为变现途径。

以水滴公司为例,水滴公司Q2总营收7.01亿元,其中保险相关收入为6.259亿元,是水滴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

而水滴筹2016年7月上线以来,一直是由水滴公司全额补贴运营成本。水滴公司2021年5月上市后,连续多个季度的财报显示,水滴筹没有贡献营业收入。

这几年关于大病众筹平台的争议不断,很大程度上就与免费的模式有关。

平台需要扩大用户量,出于成本的考虑,所以出现了医院扫楼的线下推广乱象。审核不严、虚假众筹频现也增加了公众对大病众筹平台的不信任感。诱导捐款、购买商业保险也备受诟病。

这其实体现了公益与商业的矛盾。

而事实上,大病众筹领域已经度过了早期拓荒的阶段。用户对于平台的认知已经足够清晰,平台已经度过了早期的争夺用户阶段。如何提供优质的服务才是接下来的重点。

继续发挥公益的入口力量,推动保险等现金流业务的稳定发展。

此外,抽取高额抽成的“职业筹款推广人”也是这个阶段的产物,说到底还是还是平台存在机制、审核的不完善。

而对于外部的灰产活动,随着服务、审核、技术的不断完善,也将逐渐减少。

而从免费到收费的转变,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互联网大病众筹平台的现实处境

以水滴筹为代表的互联网大病救助平台为啥要收费,原因很简单。

水滴筹官方解释称,收取服务费是为了承担运营成本,实现平台的可持续运营。

事实上,水滴公司此前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

水滴公司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净亏损分别为2.09亿元、3.22亿元和6.64亿元。

而在2021年5月份上市后,其当年前三个季度净亏损累计超过16亿元。目前,水滴公司的股价也较上市跌去了90%。

而长期以来,水滴筹都是需要其他业务进行输血,这无疑增加了水滴公司的盈利难度。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它需要证明自己的业务能力。

水滴筹收取服务费能大大减少运营成本压力。水滴筹业务负责人直言“我们并不是要通过收取服务费来实现盈利,而是希望能够维持合理的运营成本,保证平台正常运营下去。”

而选择2022年这个节点应该能也是有过深入考量。

首先,2021年第四季度水滴公司实现扭亏为盈,这是一个绝好的契机。

另外,去年水滴的互助业务被关闭了,少了这部分收入。

此外,监管对互联网保险的监管加强,水滴公司的保险业务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水滴筹的倒流效果也波及。

种种因素交织,收取服务费是水滴公司现实处境的客观要求。

互联网大病众筹平台从诞生开始就不是一家公益机构,而是一家商业公司。

以水滴筹、轻松筹代表的几家公司,通过大病筹款确实帮助了很多人,这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对于三四线城市,它们带来的影响更大。

当行业增量市场的红利期已过,企业更需要考虑的是长远的发展。视角也从市场规模转向持续的盈利能力。

不谈公益属性,水滴筹、轻松筹等平台对互联网保险的推动也不容忽视。

从大病众筹的事后救助,到保险、医疗的事前、事中保障的全链条延伸。互联网大病众筹平台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大健康产业的商业潜力开始逐渐显现,也将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