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利润,留人心,保地盘。
”
■ 文/张明珠
■ 关键词:经营
月季花开的时候,姹紫嫣红,蜜蜂嗡嗡嘤嘤的。
30多岁的胡冰兵,在这个月季花园对面干了十年快递。“小蜜蜂”们干活的时候,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快,来得快、分得快、散的快;二是静,手传手、低声语、不扰民;三是净,眼到手到扫帚到,地上不留垃圾。
这个北京西城的申通快递网点,胡冰兵经营了五年。
首都功能核心区,这是北京市西城区的战略定位,这个网点位于二环外,政府机关部门、重点学校、大型居民社区环绕。空地资源紧缺,用地成本极高;货量相对少、缺少大客户;邻避效应问题突出。抓管理、稳人心、睦四邻,看胡冰兵带着30多个人,每天派6000多件快件,如何在这站住脚?
成本高、大环境差,
怎样做到盈利?
经营一家成本高于平均水平的快递网点,怎样盈利,怎样将快递点做得风生水起是胡冰兵日思夜想的问题。凡事先苦后甜,胡冰兵也经历了经营低谷。2017年5月,在快递行业摸爬滚打五年的胡冰兵,决定自己接手当时盈利情况并不乐观的快递网点。那时,胡冰兵资金匮乏,以卖车、借钱维持,发工资都是难题。现在,他坦然提起那段艰苦时光,笑着说:“在北京各项支出都高,而且派费在进,罚款在出,进出一算账,根本维持不了公司运转。但我没考虑过赔钱该怎么办,也没想过放弃,只想每天多送一些货,多拉几个客户。不过到年底一算,一年白玩儿。”2017年11月18日北京大兴西红门镇发生火灾,快递物流行业受到极大影响,找个“能立得住的地儿”成了更困难的事情。但也就是在这年,快递公司开始向上调整派费,公司盈利情况开始有了转机。胡冰兵凭借不怕吃苦的精神、积极乐观的心态挺过了第一个寒冬。
挺过第一个冬天,胡冰兵开始从内部体系下手,打造自己的“二环城墙”。安全第一、流程再造、稳住团队、关注上层等,都是他转亏为盈的诀窍。
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安全更是员工最大的福利。胡冰兵将安全生产置于首位,他积极配合所在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消防部门各项工作,倡导员工凡事按照规定来。在网点内外随处可见“禁止吸烟”、“严禁烟火”标志贴,灭火器放于门口显眼位置。为保障快递车充电安全,降低起火风险,胡冰兵置办电动车智能充电柜,美观又方便。疫情期间,做饭大哥每天对网点进行消毒,不漏一角。在日常收寄件工作中,快递员会要求客户实名寄件并做好验视安检工作,禁止寄的坚决不收,有可疑情况及时上报。
优化工作流程,以局部带动整体。网点工作进行的紧张而有节奏,团队默契合作,注重工作效率。6:00和13:30是大货车从顺义中转站回到网点的时间,网点附近有一所小学,意味着快递小哥要尽快分拣完这一车3000件左右快递,以免妨碍交通,影响学生们上下学。
9月8日13:30,第二趟从顺义中转站运快递的大货车准时到达网点。拉开门,车内整整齐齐、严丝合缝地码满了快递,两名快递员用脚尖蹬上车厢仅有的窄窄一条边,一手扶车厢,一手向下递快递,高高地“挂”在车上。三四个人在地上接应,其他快递员也忙着从快递堆里分出自己区域的快递。
由于场地狭小,分拣过程中没有任何机器协助,完全靠快递员相互配合。经过长时间摸索,他们形成了又快又精准的分拣模式。将快递先按6个大区域分堆,再以人分小堆,一个多小时后,网点门前,人空车空,每个快递员都已拉上自己区域的货出发。随时保持网点卫生,杂物及时清扫,“无主”快递被整齐摆放在玻璃展窗柜内。办公区域,文件夹一字排开,每一张A4纸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
从赔钱到盈利,这支不怕吃苦、经验丰富、对业务极其熟悉的快递小哥队伍有不可磨灭的功劳。快递员是网点的主干力量,胡冰兵最希望快递员能挣到钱,“他们挣钱了,干得起劲儿,公司效益也就好了。这些快递员在网点干的时间长,对派送区域和客户熟悉,出错率、投诉率低,罚款少,利润自然就上去了。”
董巧,十二年快递员从业经历,投诉率几乎为0,月收入已经从当年2000多跃升到1.8万左右。他说:“快递这个行业能犯的错,我基本都犯过了。”当面贴好发货单子,以防贴乱贴错。把快递包装好,防止物品在运输过程中损坏。揽收高价值物品快件要及时报备,贴上易碎标志。每当董巧带新人时就会细细叮嘱以上几点。这些小的细节很大程度地避免了人力物力消耗,及时响应客户需求。
胡冰兵关注申通快递发布的每一次财务报表,对比网点发展与财报数据趋势。他经常与附近不同快递公司的同行交流,广泛掌握行业动态。2019年3月,网点与菜鸟裹裹达成合作,打破了在城内只送不取的局面,寄件所获利润是派件的三倍左右,胡冰兵说:“在城区大量取货不现实,只能靠着服务去发展客户,与菜鸟裹裹合作后,每天收件数量能达到七八百票,很大地提升了公司利润空间。”
除了胡冰兵日常对网点付出的心血,总部对网点大力支持和帮扶,也减轻了胡冰兵前期的经营压力。胡冰兵告诉记者,“申通快递总部为加盟商提供实实在在帮助,遇到资金困难可以向总部融资借钱,找不到库房总部也会提供帮助,总部只希望尽快帮助网点稳定下来。”2021年10月9日申通快递总裁王文斌走访网点倾听一线声音,王文彬对胡冰兵网点的工作及运营情况表示肯定,并要求省区要给予网点更多支持,鼓励胡冰兵继续抓好服务,做好快递员后勤保障工作。
强度大、离职率高,
如何留住小哥?
提起胡冰兵,几乎所有员工都对他赞不绝口。在适应工作强度后,快递员是否会选择长期留下一般只考虑两个因素——收入和老板。谈起这的福利,快递小哥告诉记者,“夏天备冰水、雪糕,冬天订棉衣、围巾、帽子,去年冬天还发了保温杯,这些都是其他网点没有的待遇啊!其他快递公司可能票量大,但是不管吃住啊,折算下来都差不多,工作上我还能轻松点。”
胡冰兵的快递小哥团队目前有20多人,有些员工已经跟了他七八年,短一点的也有两三年。新人也是“熟面孔”,大多通过内部员工介绍过来。胡冰兵相信,性格好、干得好的员工招来的人也一定差不了。有挣钱的门路,不如给自己人,快递这个行业愿意吃苦,就能挣到钱。
先付出再得到,不止留住人还要留住心,与员工走长远之路。胡冰兵说:“我这帮兄弟们几乎都管我叫哥,我没有什么架子,但是大家也都尊重我。我不会像有些老板,来一拨人罚一拨人,把人都罚跑了,这不长远。”网点包吃包住,减少员工日常生活支出,保障员工攒下更多的钱带回家。一两个员工喜欢打牌,有时把钱输得精光,胡冰兵知道后主动与员工协商,每月只发2000元生活费,剩下的压在公司。这不,一位员工中秋节回家,一下子带回了七八万,双方都打心眼里高兴。集体宿舍住着不方便,胡冰兵就向公司中唯一一名女性提供每月1000元住房补贴,让她自己租房住。
不喜欢开全体例会,喜欢两个人“侃大山”。抽空和员工坐一起喝点水,聊聊天是胡冰兵常做的事,员工家里情况和日常生活是最大话题。但到谈真正工作时,胡冰兵一点也不会含糊。
员工的心情是胡冰兵最看重的,抛开工作中的辛劳,胡冰兵希望员工能在公司待得舒服。远离家乡独自一人在北京打拼,同为北漂的他尤其理解这种心情。节假日往员工家里寄节日礼品,员工家里出事他第一个伸出援手。去年甘肃爆发疫情,胡冰兵向家在甘肃的员工通过各种渠道寄送物资、提供钱财帮助。今年中秋节,胡冰兵照常向员工家里寄了月饼,不但寄去了员工在外的平安,抚平了父母、妻儿在家的牵挂,也让员工更加安心努力。胡冰兵说:“我一直关心他们的心情,有人心情不好,哪怕能干,他干的消极,服务质量也上不去。”
麻烦多、“邻避效应”,
怎么保牢地盘?
有一个离区片近的固定操作场所,是所有城区快递网点期盼的事。胡冰兵格外珍惜这一合适的地盘,别看地方小了点,即使再加几千票,依然能顶得住,就目前来说稳住当下是他绝佳的选择。
“近”是好事,但不可避免的“邻避效应”给城区网点经营带来不少困难,打通与附近社区、街道、居民的关系成了胡冰兵稳住“根据地”要做的第一件事。每年“双11”,夜里要加一趟送货车,胡冰兵总是提前和邻居们打好招呼,尽量做到轻、再轻。有居民反映网点的分拣扰民,快递员就手对手地传快递,尽量降低噪音。有居民反映卫生差,胡冰兵就专门派人打扫门前一条街卫生。有居民反映快递车占道,快递员就将快递车让开车道一字排开,绝不乱停乱放。附近居民来寄件,网点基本不要钱或者给优惠……胡冰兵说:“后来大多数居民也都理解了,反正只要有居民有意见我们就改,降低对居民的影响。”
除了积极配合改进,网点内快递小哥的热心肠是拉近邻里间关系的又一法宝。平时帮附近居民修修车、存存东西,一来二去,和谐友好的邻里关系自然就形成了。9月3日下午3时左右,快递员靳帅返回网点还没停稳车,就看到前方高压线燃起的火苗,他立刻去找街道,大家一起现场处置控制了火情。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授予的“先锋骑士,热心为民”锦旗挂在网点墙上,红彤彤地相当耀眼。而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一有关爱活动,也是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网点。“中心现在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创建快递小哥之家,组织志愿活动给快递小哥送温暖,我们刚刚参加了免费剪头发的福利活动。”
在打通与周围邻居关系的过程中,网点房东也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与附近的人熟络,经常替胡冰兵出面解决困难,有时胡冰兵还不知道,房东大哥就帮忙沟通完了。房东大哥就住在离网点不远处,大多数早上他都会到网点喊一声“有事电话啊”。每年“双11”期间,寒风凛冽,他早上5点多、半夜12点多都会到网点问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如果有居民出来抱怨,他就赶紧上前和人家解释。说到和房东相处这么好,胡冰兵说:“大家每个人表达的善意是我们好好干的最大动力。”
拥有一个宽敞大气的网点、一条高效省力的分拣线,胡冰兵想了又想,压在心里一直难以实现。2018年,他们把库房搬到四道口附近有半年多时间,往来需要40多分钟,除了老员工还能坚持,新员工都有些受不了。“不但是远,还有交通安全、电瓶容量、送件时效,都是问题。北京车流量很大,道路复杂,桥也比较多,尤其遇上雨季,更是难上加难。每天在路上都揪着心。”
千方百计重回二环,是胡冰兵那段时间的梦。“还好回来了,虽然比较艰苦,但有个落脚的地儿就有希望。”但他更大的梦想,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