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无锡宜兴的小镇桥头
走向巴黎的艺术宫殿
用独特的审美和天才的笔触
把“江南”这个诗意的词语
从中国推向世界
颗粒饱满的黄豆
经过十二道工序后
变身香气扑鼻的豆腐干
这是独属于和桥人的江南味道
只有当丝绸遇上苏绣
才能碰撞出如此妙曼的服饰
着一身旗袍
感受江南烟雨里
轻云蔽月的浪漫
流风回雪的诗意
在近现代,一位来自江南的画家,用他天才般的审美和笔触,让故乡的青砖黛瓦,与西方的斑斓油彩碰撞,将“江南”这个梦幻的中文词语,从中国推向世界。这位画家,就是吴冠中,他来自无锡宜兴的一座典型的江南小镇——和桥镇。
本期《游遍江苏》,带你来到画家吴冠中的故乡,无锡宜兴和桥镇,走进画里江南,感受和美和桥。
01
永宁桥
和桥镇位于宜兴市东北,这里水网密布,桥梁众多,运河穿镇而过,船只川流不息。无论是画中还是现实,桥都是绕不开的风景和话题。
和桥镇,真的有好多桥。那么“和桥”名字的由来又是什么呢?在众多河道上,一共有多少座桥?本期《游遍江苏》将会告诉你答案。
02
东坡海棠园
除了桥,和桥镇地处江南腹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里流传着范蠡西施的传说,也曾吸引苏轼来此买田置业。在和桥镇的闸口村,至今仍然保留着一株苏轼亲手栽种的海棠,据传这株海棠是他栽种在好友邵民瞻家的小花园里的。
03
邵氏宗祠
邵民瞻是宜兴和桥人,邵氏家族也是当地传承千年的名门望族,在抗日战争时期,邵氏祠堂还曾作为中共太滆地委的机关驻地,发挥了重要的指挥作用。
走进这座古老的祠堂,一尊尊生动的蜡像,又将那段峥嵘岁月重现在人们面前。一件件百姓日用的旧物,印刻着烽火岁月里的军民鱼水情。
04
恒和食品厂
在和桥镇上还有一样家喻户晓的美食,也是当地人拥军爱军的见证。
和桥豆腐干,距今已有有150多年的历史。与其他地方的豆腐干相比,江南水乡种出的黄豆品质优秀,水质无污染,因而豆腐干清甜甘醇,特别受欢迎。据传在抗美援朝的时候,当地就做了10万斤豆腐干,慰问抗美援朝的志愿军。
过滤、磨碎、煮沸、点花、压榨、汆翻……颗粒饱满的黄豆,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变成香气扑鼻的豆腐干。
新鲜出锅的豆腐干来一块,苏小游表示,终于尝到了“什么叫做比肉还好吃的豆腐干!”
05
陈氏月饼店
和桥镇有名的美食可不只豆腐干一种,眼下正值中秋时节,镇上大大小小的月饼店忙得不亦乐乎。津津慕名找到了位于南新老街的陈氏月饼,听说这里的招牌,就是这大小和盘子差不多的荷叶月饼。
看看这皮薄馅多的荷叶月饼,给的馅料那可是足足的!
月饼包好之后入炉烘烤,烤熟的月饼再经过荷叶包裹,就可以上架出售了。
烤得香香的五香味咸豆腐干,与裹着糖的果干融合 ,被油脂包裹得十分完美,咬上一口,根本停不下来!这样又咸又甜的月饼,你也来试一试吧!
06
新雪竹
如果说和桥的豆腐干与月饼代表了江南人舌尖上的乡愁,那么丝织的旗袍就是江南女子穿在身上的一抹浪漫。自古以来,江南便是丝绸产地,近代旗袍的出现,又赋予了丝绸灵动的韵味。
和桥镇也有一家30多年历史的服装厂,里面的旗袍展示区,就像一座“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博物馆,让津津一眼爱上。
因为服装厂地处吴冠中的故乡和桥镇,这里设计师也巧妙地将吴老的画与丝绸结合,做出了更具江南韵味的旗袍。
看了这么多妙曼的旗袍,苏小游当然要亲自试一试。无论是传统的裁剪,还是改良的款式,只要穿上身,立刻就有了江南的韵味。
07
吴冠中故居
试过了精致的旗袍,苏小游即将前往此行的最后一站——吴冠中故居。对于这位享誉中外的画坛巨匠,苏小游仰慕已久。然而来了之后她才发现,这里并非想象中的深宅大院,而是一处简单朴素的江南民居。
吴冠中先生出生在和桥的一个普通农家,从小成绩优异,后来在因缘巧合走上了艺术道路,并且有机会前往法国巴黎学习西方当代艺术。中西结合的教育背景,也让他的绘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吴冠中逐渐在国际上声名鹊起,作品的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多年来他时常受邀到世界各地写生采风,但最怀念的,依然是故乡的江南风物。
吴冠中的绘画生涯从故乡的青砖灰瓦出发,最终又回到了江南的山明水秀之中。他的一生水陆兼程,流连于油彩与水墨之中,徘徊于具象与抽象之间,让世人从一副副潋滟清绝的画中品味出“江南”的百转韵味,也窥探到和桥的旧日模样。
“你是麦子
你的位置在麦田
种在家乡的土里
你将于此生根发芽
而不是在巴黎的街头枯萎”
这是吴冠中在自己的自传
当中引用的梵·高的一句话
那个时候他大概就已经明白
艺术生命只有在故乡的土壤当中
才能够茁壮成长
今天行走在他的故乡和桥古镇
穿梭过一座座或古老或现代的桥梁
不禁会感慨时光如梭
如今的和桥镇
已不是吴冠中当年外出求学时的模样
但是跟随着他的画笔
我们依然能够看到
河面上来来往往忙碌的船只
街边小摊贩卖的豆腐干
中秋节的月饼以及
女子身上的旗袍
这些独特的意象
又构成了一幅新的当下的江南百景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