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时代的风云而来,守护中国卒中患者20年 | 爱通立静脉溶栓高峰论坛暨中国卒中救治20年(华东站)召开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宋箐)卒中救治关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逐渐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威胁的过程中,爱通立为卒中患者开辟了守护生命之路,也见证了中国卒中救治20年来的蜕变。仅2021年,就有超过33万患者因爱通立溶栓受益。9月3日,“时光荏苒 携手通行”爱通立静脉溶栓高峰论坛暨中国卒中救治20年(华东站)在上海、苏州、杭州三地联动召开。
上海会场
上海会场出席启动环节的嘉宾: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强教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刘学源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赵玉武教授、上海市东方医院李刚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程忻教授、上海市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韩燕教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岳蕴华教授、勃林格殷格翰中枢神经和呼吸治疗领域市场负责人潘良冰女士。
苏州会场
苏州会场出席启动环节的嘉宾: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春风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周俊山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吴晋教授、泰州市人民医院刘颖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蔡秀英教授、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翟万庆教授、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王万华教授、苏州市立医院北区裴少芳教授。
杭州会场
杭州会场出席启动环节的嘉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楼敏教授、宁波市医疗中⼼李惠利医院谢国民教授、金华市中心医院陈红芳教授、嘉兴市第二医院张晓玲教授、湖州市中心医院王亚仙教授、丽水市中心医院蔡学礼教授、勃林格殷格翰-浙闽大区经理夏渊先生。
勃林格殷格翰高级副总裁、首席市场官陈星蓉女士,勃林格殷格翰中枢神经和呼吸治疗领域市场负责人潘良冰女士作开场致辞并表示,20年风雨兼程,在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从卒中单元到卒中中心,从“时间窗”到“组织窗”,从卒中绿色通道到卒中急救地图,中国卒中救治水平再上新台阶,实现了全方面立体化的进步,为千百万中国卒中患者提供了更迅速、更完善的卒中救治体系,也为卒中患者恢复健康、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带来了更多可能。
陈星蓉女士(左)和潘良冰女士(右)进行开场致辞
勃林格殷格翰作为全球卒中治疗领域领导者,将充分利用专业领域优势,以患者为中心,继续加大与政府、学会、专家间的合作,为患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和方案,推动中国卒中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主席团专家致辞
开启卒中救治新纪元,朝更高水平迈进
上海会场特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强教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刘学源教授担任大会主席;苏州会场特邀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春风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周俊山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杭州会场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楼敏教授、金华市中心医院陈红芳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王枫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旭婷教授及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吴晋教授共同主持了本次会议。
左起:王枫教授、张旭婷教授、吴晋教授
董强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我国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在过去20年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急性卒中时间窗内溶栓率从1%上升到30%,未来将超过50%,朝着更高水平迈进。未来希望能进一步普及溶栓治疗,惠及更多患者,让溶栓成为行业基本标准和常态化处理,不能让患者错失“黄金时间”救治机会。
“爱通立溶栓,开启了卒中救治的新纪元。”刘春风教授说,2007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建立卒中病房,并逐步改变治疗观念,为患者带来了更大获益。过去十年,苏州市静脉溶栓卒中救治进步显著,也带动了动脉取栓、动脉支架等其他技术的发展。当然这也离不开爱通立和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多年来的大力支持。
楼敏教授表示,今年是中国卒中救治20年,也是浙江省脑卒中质控10周年。10年来,浙江省各医院溶栓量迅猛增长,未来将成为常态。在溶栓工作推进中,卒中中心建设尤为重要,其系统化、流程化、标准化都对提升救治水平作用重大。希望勃林格殷格翰公司能继续携手中国专家,用每一场交流和每一次分享带来量变,进而实现质变。
印象•高光时代篇
立溶栓治疗中国金标准
20年来,爱通立和中国脑血管病医生一起,建立了溶栓治疗的中国金标准,开启了血管再通治疗的高光时代。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程忻教授带来 “卒中救治,时代先驱——爱通立携手中国卒中救治20年”精彩讲题,介绍了爱通立(注射用阿替普酶,rt-PA)伴随中国卒中救治的20年进程。她指出,爱通立是卒中救治的时代产物,极大推动了中国卒中诊疗发展。
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依然面临着沉重的卒中负担,现患卒中患者约2876万人。一旦罹患脑卒中,时间就是大脑,卒中救治每延误1秒神经元损失32000个。各种治疗方法中,静脉溶栓是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再灌注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救治手段。随着社会发展,医疗技术进步,近年来我国静脉溶栓率大幅提升,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相关政策则把“提升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列为我国国家医疗质量安全十大改进目标之一,也是国家关注的医疗质控重点。
rt-PA的出现进一步满足了患者静脉溶栓的需求,也为医师带来了强有力的治疗“武器”。NINDS研究开辟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新时代,其表明rt-PA显著改善预后,90天致残风险相对降低至少30%, EXTEND等研究证实,在多模影像学指导下,把溶栓时间窗从4.5h推到了9h,让溶栓治疗惠及了更多AIS患者。
直至今日,rt-PA仍是唯一一个批准用于AIS治疗的纤维蛋白特异性溶栓剂,也是唯一被国内外权威指南I类推荐的溶栓药,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印鉴•稳如泰山篇
接溶栓治疗新时代
AIS再灌注治疗药物新进展备受关注,嘉兴市第二医院张晓玲教授分享了“谈卒论道,循证为王——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药物治疗新进展”主题报告。
张晓玲教授指出,生物类似药是指经监管机构根据原研药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相似性论证而批准的生物产品。
如未与原研TNK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则不能引用原研TNK的临床证据。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内TNK未进行任何研究证实其是原研TNK的生物类似物,因此并不能将原研TNK全球临床研究有效性及安全性外推至国内TNK,也不能使用原研TNK临床研究数据,证明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基于多项国内外研究结果,目前指南主要在LVO、轻型卒中患者中作出TNK相关推荐,且相关证据均基于原研TNK。对于AIS患者的治疗,国内外指南仍 I类推荐rt-PA,并且获得AIS适应症。国内外TNK 均尚未获得AIS领域适应症。
在此背景下,TNK可以超适应症用于AIS患者溶栓吗?张晓玲教授强调,新版《医师法》首次明确指出了超说明书的批准条件,规定医生选择使用药品必须是依法批准的药品,并遵循尚无有效或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药品用法具有循证医学证据,取得患者明确知情同意,医院建立管理制度、对适宜性进行审核这四大原则。
目前国内外所有指南均一致推荐rt-PA用于AIS,TNK超适应症用药不满足新《医师法》规定,需承担法律风险。
印奇•闪耀星光篇
经典药物依然是溶栓治疗的主力军
原研TNK近年来热度大涨,也在一步步走向AIS诊疗的前沿阵地,可以说,TNK是一盏明灯,但仍需进一步试验证实。苏州市立医院北区裴少芳教授在“展望未来,立足现在——rt-PA是全球AIS溶栓金标准”主题报告中指出,作为溶栓经典药物,rt-PA仍是AIS溶栓金标准。
目前,原研TNK治疗AIS的II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性、剂量比较,III期研究正在进行,原研TNK尚未获得AIS适应症。现在,指南只对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且不伴有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IIb)以及大血管桥接治疗患者 (IIb) 可考虑替奈普酶,研究证据均来源于原研TNK。
新药尚在实验,经典药物依然是溶栓治疗雷打不动的主力军。rt-PA是唯一超25年坚实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AIS金标准。rt-PA静脉溶栓获益风险比超10倍,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I类推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小时内的AIS患者。
尽管脑卒中已被许多人熟知和重视,但轻型卒中因症状轻,极易被忽视。裴少芳教授指出,轻型卒中存在大隐患,必须认真对待。中国国家卒中登记III显示,轻型卒中(NIHSS评分≤3分)在缺血性卒中人群中的占比高达51.7%。轻型卒中的再发及致残比例较高,并可进展成致残性脑卒中。研究表明,未接受溶栓治疗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在30~90天更可能出现功能衰退,这再次明确了rt-PA的溶栓地位,并警示医患对轻型卒中要及时溶栓,其预后将更好,生存质量更高。
直接取栓VS桥接治疗的争议从未停止,相关的6大RCT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且研究设计存在差异,能否推广至真实世界有待商议。裴少芳教授指出了其中过宽的非劣效界值、DNT时间延迟影响静脉溶栓获益等焦点争议。而综合多项研究结果,桥接治疗显示出更好的血管再通率、更优的住院期间功能预后良好率和更低的死亡率,是LVO患者的最佳选择。裴少芳教授强调到,根据最新全球指南,血管内治疗应基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讨论与结语
探索更能让患者获益的新技术、新方法
在大咖有话说环节中,董强教授、李刚教授、周俊山教授、翟万庆教授、王万华教授、谢国民教授、王亚仙教授、陈红芳教授、张晓玲教授、刘学源教授、岳蕴华教授、刘颖教授、蔡秀英教授、刘春风教授、裴少芳教授、蔡学礼教授、赵玉武教授、程忻教授、韩燕教授围绕中国脑血管病救治取得的成就以及卒中救治网络圈、卒中中心建设、卒中救治网络建设等领域内热点和焦点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主席团专家刘学源教授、陈红芳教授、周俊山教授作大会总结并指出,过去20年,爱通立在静脉溶栓领域的贡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国在卒中救治领域取得了不少成就,面向未来,要去探索更适合、更能够让患者获益的新技术、新方法。
董强教授在最后的大会总结中指出:在“时间就是大脑”的理论基础之上,爱通立已伴随中国临床医师20年。爱通立作为静脉溶栓时间窗内的金标准,尽早应用,将给我国带来巨大的获益。我们应该更早、更全面地去夯实rt-PA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普及和应用,广泛开展血管再通治疗。未来,我们还要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卒中中心、救治中心等建设,去迎接和拥抱“组织就是大脑”等新理念,从而进一步提升血管再通服务能力,进而为社会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
排版/编辑:宋箐
审核:许奉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