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脏健康与否,关乎生命安危。今年9月29日,是第23个世界心脏日。
据2020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并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3.3亿人。其中,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患者达1139万人。
目前,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病,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且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杨滨教你如何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呵护心脏健康,远离“第一杀手”。
1
八旬老人胸闷加剧竟是血管堵了90%
“做了手术后,我觉得胸口轻松多了。”9月23日下午,躺在病床上的石剑峰(化名)说出了术后感受。
石剑峰,年届八旬。就在前一天,他刚经历了一场手术。
石剑峰生病还是8月份的事。某天清晨,石剑峰像往常一样外出散步,刚走了100多米,就感到胸口异常憋闷,只好止步休息。待症状缓解,他赶紧转身,回家服药。
石剑峰常备药物,与其数年前被确诊患有冠心病有关。“7年前,我曾因走路时出现同样的症状,被诊断为冠心病,还在一家医院住院治疗。”当时医生诊断石剑峰的左主干等3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建议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
石剑峰的儿子回忆:“我爸年事已高,再加上手术治疗风险大,我们没有同意进行手术。”于是,医生开了些药,让石剑峰带回家服用。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他规律用药,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饮食习惯,此后,虽然症状时而出现,但病情基本平稳。
但8月份的这次用药之后,他的病情并未趋于平稳。“与以往相比,胸闷加重、次数增多、每日发作、时间延长,甚至休息时也会感到胸口有不适感。”石剑峰罗列的上述特点,均说明病情正在发展。
经商议,石剑峰的儿女们决定,必须找医疗水平高的专业科室为老父亲治疗。通过多方打听,他们最终选择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该科室被省政府列为首批“136”兴医工程领军临床专科建设单位。
入院后,杨滨让石剑峰做了心电图、冠脉造影等检查。收到一系列检查结果后,杨滨发现,由于心肌缺血,石剑峰的心电图出现明显改变,左主干直径变窄百分率达90%且伴有钙化等病变。“这种情况下,唯有手术才能为患者打通‘生命供给线’。”他说。
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不仅会增加手术并发症风险,降低手术成功率,而且引发术后再狭窄、支架内血栓的形成,影响远期疗效。因此,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在心脏介入治疗中充满挑战。
面对挑战,杨滨做了周密部署,决定为石剑峰先行实施冠状动脉旋磨术。冠状动脉旋磨术是利用高速介入钻最大程度清除冠状动脉的钙化病灶,疏通血管。该手术有助于提高严重钙化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冠状动脉旋磨术后,杨滨确认石剑峰手术效果良好,于是,实施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术,在他体内放入一个支架。这场手术,让石剑峰的生命重获“心”生。
2
受不良生活习惯影响冠心病患者正年轻化
在很多人看来,冠心病就是老年人的“专利”。其实,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发生改变,加之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使得冠心病发病趋于年轻化。
今年41岁的黄建华(化名)前段时间就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9月22日8时,他突然感到胸闷。“那种不舒服很难形容,不敢快速走路,不能顺畅呼吸。”他说,当天,这种情形一直持续,难以缓解。
当日15时左右,黄建华妻子发现丈夫精神状况极差,与昔日判若两人。在妻子的陪伴下,黄建华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做了心电图检查。黄建华妻子带着检查结果,找到杨滨。杨滨一看,患者具有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因担心患者心肌坏死,杨滨当即要求对方办理手续,实施手术。手术中,杨滨为患者植入支架,及时把血管撑开,帮助血液流通。支架被植入后,黄建华的精神状态恢复如常。“我平时工作比较忙,一进办公室,除了吃饭、上厕所之外,其余时间都坐着,而且经常抽烟。”黄建华回忆。久而久之,他渐感胸部不适,由于持续时间短,他并未在意,只是认为多休息一会儿就会好转。
杨滨介绍,这位患者被成功救治得益于及时送往医院,且心肌梗死的面积较小,否则性命难保。躺在病床上的黄建华这才知道自己与死神擦肩而过。
3
多数危险因素可防可控良好习惯呵护心脏健康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引起的心脏病,属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目前,医学上尚未明确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虽然具体原因不明,但遗传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都可能引发冠心病的发生。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与一些危险因素有关。杨滨表示,像家族史、年龄、性别这样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但大多数危险因素可防可控。
可预防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高脂肪、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心理压力大等。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摄入过多的高油、高盐、高糖类食品,已成为普遍现象,这些现象与生活不规律、普遍缺乏运动、心理压力大等因素相叠加,从而导致冠心病持续高发。
那究竟怎样才能保护好心脏呢?杨滨提醒:
首先,每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危险因素。很多人知道吸烟会导致癌症,其实吸烟引发冠心病致死的比例甚至要超过肺癌。
其次就是饮食。人们都知道病从口入,却控制不住口腹之欲。高盐、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饮食的的确确会损害心脏健康。
最后,运动是门学问。很多人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懒得不动,要么过度运动。医学界提倡长期适度的运动,能够加强心肺功能水平。但是,一旦出现胸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为生命赢得时间。
记者 梁耀华■相关链接:
出现这些症状要立即救医
冠心病会出现以下症状:
心绞痛:会从后背至前胸有一种压榨性的疼痛感,就好像把一块非常不光滑的大石头碾压在心脏上的感觉。
肩膀痛∶心肌缺血的人肩膀会阵发性地感到疼痛,并伴有胸闷、手麻。
牙痛∶冠心病往往会引起心源性牙痛,患者经常感到多颗牙齿一起痛,但又不能明确位置,使用止痛药效果不好。
心力衰竭会出现以下症状:心悸、呼吸困难、胸闷胸痛,伴有头晕甚至昏厥,夜间平卧时以上症状会加重。
心脏疾病突发自主急救有方法
在及时送医之前,正确的自主急救同样重要,它可以为患者争取时间。绝大多数突发性心脏疾病发生在医院外,突发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晕倒等症状,懂得如何自主急救很重要:
1.拨打急救电话120,并告知医护人员自己的症状。
2.患者若是在室内,需尽可能地将房门保持开放的状态,这样才能方便救援人员到达后的第一时间顺利进入房间进行急救。
3.患者可以解开上衣,并打开窗户通风,心绞痛、急性心梗等患者可以选择平卧位休息;如果呼吸困难,可能是充血性心衰,就要保持端坐体位或半卧位。
4.在突发心脏疾病时可服用一些用于治疗的药物,例如速效救心丸等,来缓解症状。
5.如果有人在旁边,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应尽可能地让患者保持平躺,有过心肺复苏经验的人员,还可以对患者进行适当地胸外按压等抢救措施,然后耐心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