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29日电(樊中华 汤彦俊)肺癌在我国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首位。在肺癌诊疗过程中,因癌症引起的不适症状与用药可能产生的身体反应相交杂,往往令患者难以区分,甚至影响治疗进度。随着肺癌精准治疗时代来临,如何在临床准确区分药物反应和疾病反应,并且有效帮助患者改善这一状况?
福建省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林根告诉记者,首先,对于药物,临床医生会对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谱进行全面认知了解,并且在患者用药期间保持警惕的态度,去主动识别观测。如有些靶向药物可能对心脏有毒性,就会对患者定期做心脏功能筛查,是为主动筛查。
其次,林根介绍,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确认,在临床有一套诊断标准。一是患者本没有某些症状,但在用药后产生了该症状,二者有明确的时间关系;二是停药后该症状减轻或消失;三是再用药后该症状再次出现,此时就可判断症状与用药二者具有相关性。
“第三,对临床医生而言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要把药物的不良反应当作患者疾病发生变化或者症状发生改变等病情鉴别诊断的要点之一,”林根解释,这是因为,在药物不良反应中,存在着非预期不良反应,即全处方说明书中没有揭示的反应,或是药物罕见反应,或是目前认识尚不深刻的反应等,临床遇到患者出现新的症状或病情变化,一定要将这种情况当做鉴别诊断的要点,进行相关主动筛查,以避免造成进一步伤害。
林根指出,临床中,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应该深入地为每一位医生所熟知,但由于临床存在药物联合使用的状况,很多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医生是无法穷尽知晓的,全处方说明中也不可能涉及到所有药物之间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就肺癌而言,林根表示,当前一些靶向药物能够对某些驱动基因突变引发的肺癌进行精准有效的治疗,其中比较典型的如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其靶向药近年来不断涌现更新,很大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生存期。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ALK靶向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有所区别,共性而比较常见的如皮疹、腹泻、消化道的一些反应,而一代药物克唑替尼还会引起视觉方面的问题,二代药物阿来替尼、塞瑞替尼、布格替尼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其中阿来替尼的安全性相对更好,塞瑞替尼的消化道反应更重,三代药物洛拉替尼则会产生高血脂症状,中枢神经毒性。
如产生不良反应,临床该如何应对?林根指出,临床患者往往有一个很大的误区,产生不良反应特别是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后,第一个念头就是停药,事实上我们用药应该同时关注两件事:疗效与不良反应,要充分衡量二者之间的平衡,做出合适的、个性化的处理。
林根进一步分类指出,如果药物没有疗效,只有副作用,要停药;如果疗效与副作用皆有,要看副作用是否可耐受和可逆转,如果答案肯定,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仍可继续用药,并通过降低药物剂量等方式减轻其毒性影响,或改用其他类似药物;如果药物反应危及生命,则要立马停药。
“我们临床会将不良反应分为四级,一、二级是轻度,三、四级为重度,可逆转的副作用是指可以从三、四级降低至一、二级,而有些有致命危险的严重不良反应,就需要临床医生充分识别后进行个性化对症处理。”林根说。
如何帮助患者正确认识不良反应?林根说,通常临床会让患者去接触学习药品的全处方说明书,使之对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包括罕见不良反应等有充分认知,“一是所谓最常见不良反应,是发生率超过10%或20%的,患者一旦遇到如发烧等常见不良反应症状,会主动联系医生而不是盲目恐慌、擅自处理,这部分不良反应很多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居家进行处理缓解;二是对于严重不良反应,由于需要住院处理,因此也要让患者充分了解;三是有少见潜在的致命不良反应,尽管发生概率低,但一旦有症状也要高度重视,可以跟家属说清楚,避免引起病患的焦虑恐慌。此外,还需要将发生不良反应后的初步处理手段及如何联系医生等要点告知。”
但林根同时指出,ALK阳性肺癌患者用药中,如阿来替尼发生的不良反应大都是比较轻微的,且绝大多数可逆。“我们特别要跟患者讲清楚,处方说明上的‘常见’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常见’不同,10%的概率即为其‘常见’,因此即便在处方里写明了是常见不良反应,也不一定就会出现。同时如果是一、二级不良反应,会自己好转,不需要特别处理。”(完)
受访专家简介:
林根,博士,福建省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福建省抗癌协会 常务理事,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青委主委,福建省抗癌协会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学组委员,CSCO患者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CSCO神经系统肿瘤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CSWOG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才称号(C类),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JCO审稿专家,主持2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及多项省部级课题,以第一和/或通讯作者在AO、JTO、Lung Cancer等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第一届“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肺癌领域杰出贡献奖。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樊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