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居住舒适度和房子升值空间的因素有很多,户型、地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些人们听得多了可以很好地注意到。唯独最容易忽略楼层,不少消费者想着反正都是一个开发商建造的,房子的质量等条件大差不差,住在几层都一样。如果你也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楼层的高低极其重要,若轻信售楼人员的话随便选,看似占了一些便宜,实则是在花冤枉钱。2022年下半年有购房想法且缺乏楼市经验的家庭,可以优先选购以下3类房,另外注意这2类房能避开则避开,看完你就知道其中的缘由了:
第一,选中间层
高层距离地面太远,住在18层以上容易给人一种缥缈眩晕的感觉,那些有恐高症的人,尤其不适合住得太高;一般越是高的楼栋住的人就越多,相应承重能力要更好一些才行,额外的消防通道、厚重的墙体,这些占用的都是公摊面积。本着谁用谁承担的原则,高层住户的住房成本在无形中就又上了一个台阶;即使消防措施再到位,不置可否每每发生火灾时,疏散逃生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如此大家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就无法得到更好的保障。我国消防云梯的高度在50m左右,按照一层楼2.8m的高度计算,18层以上发生严重火灾时那些被困人员,相较之下获救的时间要久一些,可能就是这几分钟甚至几十秒的差异,就会给人留下后遗症或者直接命丧当场。
低层距离地面又太近,缺少很好的空气流通,相对而言比较潮湿,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人们的身体健康势必会受到一定的不良影响。那些本身空气中含水量就高的南方城市居民,如果住得太低,可能因为湿气太大,进而患上各式各样的皮肤病;窗外经过的行人,有意无意就能瞥到低层室内的一些情形,这是很难避免的。要么只能给家里贴防窥膜,但这样采光以及通风就会受到一定限制,不然就是在家里多注意一下自己的举止,但毕竟家是令人放松的场所,这样长久下去也不是办法。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相较之下中间层就基本没有高低层的种种弊端,视野刚刚好;就算电梯故障或者小区停电,步梯通行也是可以的,基本的工作不会受到什么影响;目前其在市面上的转手率还是比较高的,当大家未来因为要换工作等原因着急卖房时,不必担心挂牌很久没人要或者卖不出一个与市场水平相符合的价格。
第二,选次顶层
次顶层顾名思义就是仅次于顶层的那一层,此处的视野开阔,如果是位于市中心的楼栋,每每到了临近傍晚的时候,到处华灯初上的景象,总能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一年四季的温度相对而言比较高,但由于天花板没有直接暴露在外,因此只要室外温度不过分,夏天也不会感觉酷热难耐;由于距离地面有较远的距离,因此受到的噪音和粉尘污染比较少,这对那些上了年纪患有睡眠轻、睡不安稳、难以入睡的老年人而言十分友好。
业内人士又把次顶层称之为凤凰层,从这一称号中我们就不难看出,其整体的售价还是比较高的。如果你预算充足的话可以选择入手,看似每月需要偿还的贷款比较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楼层的升值空间会逐渐凸显,当我们的家庭资产逐渐膨胀时,赚钱还款也是动力满满。但话又说回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存款不够千万不要眼大肚子小,否则很容易走上弃房断贷的道路。现如今第二代《个人征信管理办法》已经全面实施,未来大家的失信成本只会越来越高,这些不良的记录,很多都是后期人工干预无法取消的。
第三,选带阁楼的顶层
顶层风吹日晒老化的速度非常快,相应的贬值风险就逐渐加大,若能带个阁楼这种情况就完全反了过来。阁楼能代替天花板经受大自然的各种洗礼,还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储物的空间,一般情况下阁楼都是免费赠送的,如今每平米的房价都不便宜,免费获得一个储物空间,于我们而言也是极好的。
第四,不选二层
二层也属于低层,具备上面提到的种种弊端,只是相较于一层而言没有那么明显罢了。除之之外二层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容易反水,这同样是很难避免的。因为现如今绝大部分楼栋的设计中,都是一层独立下水,二层及以上共同一个排水管道,可想而知排污的压力有多大。不管因为何种原因反水,尚未排出的脏水将漫灌至二层住户家里,如果因为不在家里等缘故没有及时发现,后期清扫的难度将异常大,异味也会很重。
这还不算什么大难题,按理说物业应该协商解决,给受损失住户一个满意的交代,实际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邻里彼此不熟络,一些人也不觉得自己有义务平摊这笔维修费用,物业工作的难度会比较大。这还是比较乐观的预估,很多小区的物业,根本就没有为业主很好服务的意识。如果物业跟业主们来回踢皮球,业主委员会也没有插手干预这件事情,邻里矛盾就有可能增加,这样一来就得要很久管道才能继续投入使用。
第五,不选设备层
设备层就是用来存放供整栋楼住户共同使用设备的地方,一般情况下为了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设备层只占用某层的一间即可,其余住房就顺其自然成了民住房。入住设备层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些设备没日没夜地在工作,自己距离这些噪音源越近就越烦,但购房合同是我们自行自愿签订的,不管告到哪里自己都不占理;设备工作时难免会产生辐射。虽然没有科学依据证明这一事实,但其中的危害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