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想到那个酒喝了会中毒,以后肯定不喝了!”近日,65岁的陈叔(化名)在顺利脱离危险后,依然有些后怕。
事发当天,他在喝下自制药酒后出现头晕、心慌胸闷、手脚麻木乏力的情况,被家人紧急送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最后发现是乌头碱中毒。所幸经及时救治,他才熬过一劫,顺利康复出院。
喝多药酒胸闷心慌
陈叔说,数年前他发生过一次中风,留下了左手麻木的后遗症,近两年手部麻木的情况有所加重。两个多月前,他从朋友那里获得了一个“土方”,用几味中药泡酒饮用,可以缓解手脚麻木。于是,他开始按方抓药泡酒,每天饮用。
“刚开始每次喝一两不到,喝了两个月没什么效果,前几天我就每天多喝了一点,没想到就出意外了。”陈叔回忆道,10月27日,他午饭后突然觉得胸闷、心慌,刚开始以为休息一下能好,但心悸的感觉愈发强烈,随后出现口唇发麻、四肢无力、浑身冒冷汗的情况,家人赶紧将他送到了广医三院急诊。
接诊医生为陈叔体查时发现,他的血压只有70/40mmHg(正常为120/80mm-Hg),心电图显示频发性室性早搏,第一时间给予补液、升血压、抗心律失常等治疗,并积极排查病因。
在医生的反复询问中,陈叔说出了自制药酒的事情,并将泡酒的中药材告诉医生。“患者拿来泡酒的中药材中有川乌、草乌,结合他的症状,我们诊断是‘乌头碱中毒’。”广医三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胡峻岩表示。
随后,陈叔从急诊转入ICU,医生为其进行了血液净化治疗,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10月29日,陈叔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从ICU转出至普通病房,并于11月1日平安出院。
药酒养生应遵医嘱
“陈叔属于较低剂量的中毒,加上送医及时,所幸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广医三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懿春提醒,川乌、草乌、附子等中药在民间常常被用作泡药酒的“秘方”,殊不知这些植物中含有一种有毒生物碱——乌头碱。长期饮用这类药酒或一次性饮用较多,需要警惕乌头碱中毒。
乌头碱是一种双酯类生物碱,其毒性比砒霜还毒几十倍,口服纯乌头碱0.2mg(毫克)即可中毒,3-5mg(毫克)可致死。
自制药酒如果在制作过程中药材的剂量把握不准、制作的方法不当,酒中含有乌头碱达到一定剂量就会导致中毒。低剂量中毒可表现为口舌麻木、头晕、恶心、心悸、心律失常等;剂量较大时,就会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对心脏产生损害,引起脑水肿、肺水肿等,引发休克甚至死亡。
广医三院药学部中药师曹礼慧指出,民间药酒养生的传统由来已久,但药酒的配方和制作大有讲究。首先,不是所有的中药都可以泡酒,特别是一些有毒的中药饮片不适宜泡酒;其次,不是所有的中药都可以一起泡,中药配伍得当可以增强疗效,降低毒性,配伍不当不仅会降低疗效,还可能增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要注重健康科学,对于验方、土方,不要盲目相信,使用时要谨慎,可以先找专业中医师/中药师进行咨询。
【记者】 江玲
【通讯员】白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