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干部不想当中层”不能一笑而过

□王鸣镝

作为基层治理的主力军,县乡中层干部是基层业务尖子、工作骨干,但近年来部分县乡中层干部岗位吸引力减弱,干部中坚力量青黄不接的情况显现。(6月13日 半月谈)

基层是基层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而基层中层干部是不可或缺“中坚力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从不想晋升为中层,到中层想方设法逃离基层,县乡干部不想当中层的“窘境”,折射基层人才之困,突显基层治理之殇。

追根究底,基层中层干部是单位的“中坚力量”,却也处于“夹心层”。他们有“下挤上压”的责任重担,有 “风口浪尖”的现实煎熬,更有 “凤尾鸡头”的提拔无望。薪酬与普通干部的相差无几,工作量却成倍增长,承担上至领导下至群众的巨大压力,工作“连轴转”却还要承担“背锅”的风险……如此低福利、高风险的中层岗位,自然让人望而却步,成为了基层中层干部说不出的痛。

事实上,县乡干部不愿当“中层”,是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作风病”,是信念不坚、精神缺钙的“软骨症”,是责任感在倒退、紧迫感在偷懒、使命感在躺平,这敲响了干部监管的警钟。然而,县乡干部不愿当“中层”不是个“黑色幽默”,不能一笑而过,值得各级党员干部高度重视,引以为戒。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要让基层干部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还得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既要以身作则、真抓实干“带好头”,更要为严管厚爱打好“强心针”,既给“压力”也给“梯子”,既教“方法”又“松绑”;要脚踏实地在基层治理的方法上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让基层干部感受得到关爱,看得到希望,想得到办法,找得到出路。如此一来,才能让基层干部身心融入、扎根基层。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要练就基层干部的实干心、铁肩膀、硬骨头,就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机制和动态严谨的人事管理体制。要用好考核“指挥棒”、牵住责任“牛鼻子”、树立起“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风向标,让实干者实惠、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而唯有建立重视基层、重用基层干部的“基层情结”,让基层干部拥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让“中层干部”发挥“中坚力量”,不断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与热情,才能让更多基层干部俯下身子、扛起担子、甩开膀子、干出样子。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