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华的「童年报复性补偿」,竟是买球鞋?孩子要买东西,我们都该满足吗?

编辑:老么

“童年报复性补偿”原来这么普遍!

前两天看到热搜上有个名词,

叫“童年报复性补偿”。

网友惊呼:“有被共鸣到”!

阅读量7884万,讨论2.4万

霍建华的「童年报复性补偿」,竟是买球鞋?孩子要买东西,我们都该满足吗?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评论区一大波分享自己小时候求而不得,

长大后报复性补偿的案例,

在高赞评论里发现有不少明星也有这样的问题。

比如霍建华学生时代很喜欢打篮球,

但家庭不富裕,买不起好球鞋。

他自己攒了很久的钱才买了一双乔丹球鞋,

所以到了长大赚钱后,能够养活自己了,

就自己把乔丹全系列的篮球鞋都收集满了。

演员张歆艺也有同样的经历,

因为家里穷,小时候都是穿爸爸的劳保鞋,

没有自己的白球鞋。

哪怕妈妈曾经允诺过要给她买一双白球鞋,

却也迟迟没有兑现。张歆艺说:

“我妈还是没有给我买,那个时候我就立下誓言,等我长大以后,自己挣了钱,我要给自己买好多好多的白球鞋。”

张歆艺说她现在的球鞋都是白色的,且有很多的白鞋。

霍建华的「童年报复性补偿」,竟是买球鞋?孩子要买东西,我们都该满足吗?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还有网友说,小时候爸妈不让自己吃辣条,长大后就买很多辣条和小零食放纵吃。

在某宝搜索框输入“童年”,就会自动弹出“童年游戏机”、“童年小零食”、“童年贴纸”等物品。点进去会发现,这些打着“童年”招牌的东西都卖得很好,多的甚至月销量过万。

霍建华的「童年报复性补偿」,竟是买球鞋?孩子要买东西,我们都该满足吗?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小玩具、五花八门的小零食,似乎是小孩子们才会喜欢和购买的东西。

但你看2019年的儿童节,淘宝曾经发布过一组数据:

一年有7000万成年人会给自己买玩具,

其中,90后占比达57%,

还有超过三成的人是95后。

深度乐高玩家一年花费甚至可以达到1200万。

霍建华的「童年报复性补偿」,竟是买球鞋?孩子要买东西,我们都该满足吗?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看来这样的“童年报复性补偿消费”,在很多成年人身上都有出现,因为童年时被无情抑制住买玩具、追星、谈恋爱等各种欲望,在成年后自己赚钱了,就对自己进行报复性补偿。

而这种“童年报复性补偿”的心理

除了体现在消费上,还体现在日常行为上。

霍建华的「童年报复性补偿」,竟是买球鞋?孩子要买东西,我们都该满足吗?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你能想象一个1米8大男生,坐在那种摇摇车上艰难摇动的样子吗?

他自己也应该也可以想象到,将自己1米8的大高个费力塞进摇摇车里有多滑稽多搞笑吧,但他就是忍不住要坐。

他这样做背后的原因是:小时候家长嫌坐摇摇车浪费钱不让他玩,所以长大后自己就特别喜欢做摇摇车,甚至拿着硬币给路过的孩子玩。

更夸张的是,在自己有了孩子之后,他直接买了一台摇摇车放在家里给孩子玩,孩子玩腻了,仍要拉着孩子一起玩。

霍建华的「童年报复性补偿」,竟是买球鞋?孩子要买东西,我们都该满足吗?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小时候都以为长大就好了,长大后才发现,有些东西注定跟随自己一辈子。

伊贺列卡拉·修·蓝博士说:

所谓的“问题”,不过是“内在小孩”重播出来的记忆而已。

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住着一个“内在小孩”,它就是我们童年的自己。长大后会时不时地去补偿心底里的小孩。

想要让孩子长大免受“童年报复性补偿”的困扰,就要从小时候,就为他们建设好内心的根基。

如何避免孩子长大后陷入“童年报复性补偿”想要避免孩子长大后陷入“童年报复性补偿”,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理。

著名的精神分析师阿德勒在其名作《理解人性》中,用过度补偿的心理机制有力地解释了这一现象:

如果一个儿童有某种缺陷或主观上的自卑感,那他的生活风格将倾向于补偿或过度补偿那种缺陷或自卑感。

霍建华的「童年报复性补偿」,竟是买球鞋?孩子要买东西,我们都该满足吗?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通过对孩子进行心理补偿,这个过程几乎是一个自动化过程,常常不被父母意识到,有时即使意识到了也被认为是理所应当。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希望孩子长大不要有“报复性补偿”心理,就要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吗?

当然不是。那么如何避免孩子“报复性补偿”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

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合理要求”,什么要求是过分的。

比如孩子想吃个冰淇淋、啃个炸鸡,偶尔让孩子尝试一下没有坏处,但如果没有节制的吃,这就是不合理的。

面对这样的需求,可以和孩子“约法三章”,比如一周只能吃一次这类食品,每天只能看10分钟动画等等,和孩子做好规范达成共识。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一些小心愿是很正常的,家长能力范围内,愿意满足孩子的,就痛痛快快地及时满足。

孩子的确定感和安全感会得到满足,反而不会执着于那些物质上的欲望,进而转向更高的精神层面的需求。

2、为孩子设定目标,延迟满足

如果孩子实在想要达成一项比较“过分”的愿望,当然也不是不可以。

可以为孩子设置一个目标,达到目标了就可以获得这项奖励。

当然了,设目标,而不是谈条件,

目的是让他知道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这样东西。

这个目标的设置,不要太大,大到完不成的那种,孩子肯定不干,是需要通过他们努力够一够,或者坚持某件事情,才能达到的。最终还能从而培养他们的坚持力,延迟满足和成就感。

目标达成了,就爽快地为孩子实现愿望吧!千万别对孩子食言哦~

霍建华的「童年报复性补偿」,竟是买球鞋?孩子要买东西,我们都该满足吗?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3、无法满足的要求,坦诚说明

如果超过能力范围满足不了,可以肯定孩子的需求,然后直接跟孩子说出真实原因,不要打压和否定孩子的需求,比如:

“我也希望可以给你买这件漂亮的裙子,但是太贵了爸爸妈妈现在能力达不到,你长大了可以努力工作,这样想要什么就可以给自己买。”

这样即使有不能满足的时候,也要让孩子理解到,并不是因为他不好,而是因为客观的外在原因导致的,就不会产生自卑和其他不好的心态了。

对于孩子过度的要求,还可以为孩子建立好行为边界,比如去商场超市前,给他打预防针:“咱们今天出去就是去买衣服的,其他我们什么都不买。”

提前明确出行的目的,即使孩子被拒绝,心里也有了一个缓冲,不会太过难过。

避免孩子陷入“童年报复性补偿”固然重要,但如果我们做父母的,或许自己本身就是曾经那个没有被满足的孩子。

记住,成为父母之前,首先得成为你自己。

即使已经为人父母,

也应该正视自己的心理需求,

与自己的“内在小孩和解”,

只有治愈了自己,才可以更好地教育孩子。

霍建华的「童年报复性补偿」,竟是买球鞋?孩子要买东西,我们都该满足吗?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治愈始于看见。

就像电影《心灵捕手》中的威尔,因为童年的惨痛遭遇让他不敢追求幸福,浑浑噩噩度过了20年的人生。

当医生告诉他:“那不是你的错……”时,他终于破防嚎啕大哭。

跨过20年的迷失人生,他终于看到儿时那个满身伤痕的自己。拥抱并接纳了他。

霍建华的「童年报复性补偿」,竟是买球鞋?孩子要买东西,我们都该满足吗?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所以首先,去发现、去看见你的内在小孩,抱一抱他,并接纳他;

然后,找到自己没有被满足的那个时刻,尽可能详细地想象自己在那时的心理和神情,用已经长大的自己,与那个内在小孩对话,与之和解。

不必以过多苛责自己,想买零食就买,想换鞋就换,回忆童年、弥补童年,如果能够带来片刻的满足和愉悦,那么,有何不可?

你的童年已经无法重来,

孩子的童年也只有一次,

你可以直面并治愈自己的童年,

孩子更不必要为你的童年遗憾买单。

爸爸妈妈们,爱孩子的同时,也记得多爱爱自己哦~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