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李运恒
接到电视剧《底线》项目后,导演刘国彤翻看了十余本法律书籍,但发现这像浩瀚无际的大海,根本无法很快理解。起初,对于要把这个剧呈现成什么样子,刘国彤心里还没有底。
去年六月,刘国彤刚刚忙完《理想照耀中国》的后期收尾工作,就遇见了《底线》,故事的精彩与惶恐的心情相伴而来。接下来是持续8个月在各地法院采风与体验生活,并打磨剧本,直到今年2月开机,5月底杀青。与法官们朝夕相处的日子,打破了刘国彤的固有认知,也把“真实还原”当作了创作目标。
导演刘国彤(中)在电视剧《底线》拍摄片场。受访者供图
近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指导创作的电视剧《底线》正式开播,作为首部全景展现我国司法改革最新成果的法治题材电视剧,该剧一开播就领跑收视,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多位角色频频出圈。9月23日,新黄河记者在北京专访了导演刘国彤,聊了聊《底线》的幕后创作故事。
温暖的法治剧,这是初衷也是结果
“这是一部温暖现实主义的法治题材剧。”在刘国彤的眼中,温暖贯穿于《底线》整部剧,一方面在剧中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带有温度的司法为民的法治思想。“采风中,曾有一位法官跟我们讲,某种程度上司法就是要扶危救困、救助弱者、解决不公。”另一个方面,剧中案件和故事所透露出来的温暖人性就是《底线》的主脉络。
《底线》的编剧费慧君、李晓亮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从法、理、情这三个维度考量,是《底线》这部剧的创作基调。
这样的基调源于主创团队对法官的大量调研。“剧本真的挺好,但又好像还能更好,只是我完全不知道怎么提意见。”刘国彤回忆起刚接到项目看完前5集剧本时的状态,他形容这是一种看完剧本少有的感觉,陷入了一种蒙的状态。
“完全没有切入口!”戏剧冲突度和人物鲜明感这些以往的评判标准此刻变得失效。影视剧圈内摸爬滚打多年的刘国彤深知这是因为对法官的不了解造成的,这也是随后刘国彤购入大量司法类书籍的原因。
但很快,这样的困扰在参加了最高人民法院组织的两次项目对接会后得到缓解,而随后主创团队的一系列采风和探访直接打消了这些困扰。据悉,电视剧《底线》创作期间,最高人民法院专门组织主创团队深入法院采风,走访了北京、上海、杭州、长沙、昆明等地的60余家法院,进行实地调研,深入采访200余名法院干警,收集整理了500多个代表性案件。
电视剧《底线》片场,导演刘国彤与演员蔡文静沟通。受访者供图
一桩桩大案小案,展现了人民法官对于司法、道德、人性的坚守,也反映了十年来中国司法改革进程中取得的成果。
刘国彤希望他们所看到的这些真实与温暖应该被更多人看到。“那些法官给人带来的安全感和温暖感,正是我们这个戏里要着重去表达的,也是这个社会需要的。”
从颠覆认知到豁然开朗,方远、宋羽霏角色折射法官原型
“接触了最高法的法官,也接触了基层法院的法官,曾经以为的刻板严肃形象逐渐被打破了,他们真实的工作和生活一一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在前期法院采风和生活体验环节,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扑面而来,带给主创团队的既有感动又有触动。
同时,跟大部分不了解法院的普通人一样,刘国彤对于“如何维护公平公正”有了新认知。他尝试理解法律的最底层的逻辑,也尝试去理解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关系,对正义女神蒙住双眼的意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你觉得开庭容易,还是调解容易?”刘国彤反问,在他的固有认知里调解比开庭容易,但接触一众法官后,这种认知很快就破碎了。“调解所耗费的法官个人时间和精力非常大,但对当事人来说,调解带来的伤害小,就如同剧中几个法官角色会千方百计为当事人调解一样。”
有位法官跟刘国彤讲了一个案例,让他记忆深刻。有两个子女因为老人留下的房子闹到了法院,法官调解多次,甚至有意拖延了调解时间。最后法官告诉他原因,“一旦上了法庭,这个家几乎就散了,子女之间很可能再也不会有来往了。但是调解,能让子女之间多次交流沟通,也许还能给这个即将破碎家庭带来一些希望。”
真实所带来的触动不止这些。
采风中,北京某法院的一位法官非常直接地跟刘国彤说,“他能解决法院里老百姓的事,却无法摆平家里的事。”因为工作忙碌,又是跟家里老人一起住,婆媳关系并不好。“在家人眼中,父母觉得他很威严、工作好,孩子很崇拜他,觉得他是大法官。但妻子却经常埋怨他工作忙照顾不到家,甚至提到离婚。”同一个家庭,三个维度的印象标准,有光鲜的一面,也有不如意的一面,这些鲜活的细节有很多借鉴到了《底线》剧中方远(靳东饰)的角色上。刘国彤认为是因为这些法官有追求和理想才让他们有了坚持,这位法官自己也表示他做的事有意义,对社会有价值。
另一位来自浙江某法院的女法官也让刘国彤印象颇深。“人长得漂亮,一米七的高个子,跟我们聊的时候特别开朗温和,时不时还会开个玩笑。我们聊完,她说该开庭了,我们就跟着去庭审,坐在了旁听席。”当这位女法官进来法庭后,“气场完全变了,语气也变了,好像变了一个人,特别威严。”
当刘国彤再次跟这位女法官聊的时候,她又回到了“开朗温和”的样子。因为审理刑事案件,这位女法官还要经常翻阅一些血腥、残酷的现场照片和资料,人物形象极大的反差感让刘国彤觉得一定要应用到剧中。
剧中宋羽霏(王秀竹饰)的角色就借鉴了这个真实人物。刘国彤坦言,“拍戏的时候我不止一次跟王秀竹讲这位女法官的细节和故事。
这些接触和体验不断刺激刘国彤的创作思路,他形容采风后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很多画面、鲜活的人物形象已经开始在他的脑海中跳出来。
“大案套小案”“新案套旧案”,《底线》全剧以典型人物和纷繁案件切入串起故事线,三个重大刑事案件作为副线贯穿全剧,共涉及案例40余个。刘国彤说,“通过这些司法案件,把一些积极的、勇敢的东西融入进去,让人从中看到真实和美好。”
靳东、成毅片场做笔记,剧中名场面原来是攒出来的
“这部戏里,有词儿的演员400多人。”庞大的演员群体,对电视剧中《底线》的主演来说是挑战也是保障。刘国彤告诉新黄河记者,几位主演均是首次合作,但他们的专业让拍摄变得顺利。
拍摄期间,靳东、成毅、蔡文静等多位演员都深入基层法院,与法官同吃同行,沉浸式体验法院日常工作状态,将所看所听所思融入到电视剧创作中。正因如此,“剧中很多角色正是源于演员们体验生活中对于角色的理解。”
刘国彤透露,胡晓青(黄小蕾饰)给方远送衣服这场戏,就是靳东在体验生活后捕捉到的细节,在跟编剧沟通后,添加在剧本中。对于戏份,靳东和刘国彤一直保持着高密度的交流沟通,“为了拍摄,靳东还做了一本笔记。”此外,“他像吸铁石一样,直接打电话邀约,号召来了不少老戏骨加盟。”
“年轻演员成毅对角色把控也特别用心,在体验生活的时候,为了了解角色非常投入”。刘国彤清楚记得,“一次,成毅在跟法官交流角色,大家喊他吃饭,他回我们聊会再去吃。”刘国彤还发现,成毅也在为角色做笔记,“拍摄时,我看到他的剧本上,他写的字比剧本本身的字还多。”
谈及另一位主演蔡文静,刘国彤表示由于塑造的角色与她本人性格有一定的差距,这十分考验演员功底。“角色从刚开始下派到后来独当一面,从拘谨到后面的成熟,这个过程演员把握得很好。”
刘国彤直言,看得出来演员们对法院以及法官这个职业都很陌生,但因为积极认真的钻研态度,点燃了剧组的创作氛围。
《底线》开播后,#靳东、王劲松片场掰头#冲上了热搜,剧中他们饰演一对“老闺蜜”。刘国彤介绍,剧中很多有趣的台词和戏份,是靳东和王劲松在片场碰撞出来的。而另一个名场面,方远、陈康(王劲松饰)在会议室被张伟民(张志坚饰)训话的戏也十分精彩。刘国彤透露那场戏是临时加的,编剧连夜写、现场对台词,“靳东、张志坚、王劲松,三位戏骨攒一场戏,放开了演,可太有意思了!”
“我在法院体验生活有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知道真实的法院和法官是什么样子,能看出演员演得对与不对,像不像法官。”刘国彤解释,这也是他大胆让演员放开演的原因。
“采风时,我们看到每一个法官都不一样,但他们都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也正是这些鲜活的人物让剧中的角色愈加饱满。
小法庭的特质做到极致,自然会映射出社会与时代的面
“这个戏说实话,我觉得很多时候也是在探索。”
如今,刘国彤回忆起来,依然表示在拍摄《底线》的过程当中会比较紧张,“因为法律太专业了,不能出错,一丝一毫的错误都是在违背事实,所以每一句台词都必须十分准确。”这些有别于刘国彤此前拍摄生活剧的经验。为了保证这种准确性,拍摄现场一直都有三位法官“保驾护航”、现场普法。
探索还在于剧中的案件表现。“我们在设计案件冲突的时候,一直在考虑如何平衡情与法,虽然我们知道法的本质是不变的,但作为司法题材的电视剧来说,呈现的结果需要让观众接受,同时又能有所收获,就必须寻找一个平衡。”刘国彤介绍,这个剧有别于纯市场剧,把这个平衡做到什么程度无法完全预设,只能摸索前行。
多年前,刘国彤曾在电视剧《重案六组》中做过执行导演,“当时的一些方法论延续到现在,以及《底线》的拍摄中。”他认为,职业剧、行业剧,必须真正抓住这个行业的特点,“有了特点的把握,才能有创作的自由。不然就会导致要么不像,要么创作空间越来越窄。”
刘国彤认为,作为一个戏来说,不要面面俱到,不用涵盖很多东西,所有都顾及反而感受不到深入。“通过小人物能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变迁,通过聚焦地方法院一个立案庭,可以把社会投射出来。求专不求全,抓住了细节,就是整个社会和整个时代的投影。”刘国彤相信,把这个行业的特质做到极致的时候,它自然会映射出其他的面。
电视剧《底线》片场,导演刘国彤与演员交流沟通。受访者供图
一部严肃的司法题材剧,如何避免教条,让观众接受呢?刘国彤介绍,“有了真实的案件和判例,没必要把法文拿出来,通过法官的考虑法条的适用和这个案子本身事实呈现就可以。”同时,通过幽默对话和交流方式,把一些很严肃的事情传递出来,“其实,我第一次接触的法官,就发现了他们的幽默感,我觉得这就是真实的素材,也正是这部剧需要的。”刘国彤认为,“这也是《底线》比较鲜明的特点,这不是后期考虑的,是一开始构思的时候就定下来了。”
如何拍一部好的现实题材行业剧?刘国彤认为,“不在于剧中呈现的观点有多高明,而在于挖掘真实的深度有多深。”电视剧《底线》,同样遵从了这样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