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同日报
展示大同鸟类,保护生态环境
候鸟保护需要每个人的力量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
很多过去视为“传统”的东西都已不合时宜
笼养鸟亦是其一
它们大多长相漂亮、叫声优美
在【发现大同·飞鸟翔集】的第91期中
我们介绍了红喉歌鸲(qú)
这种中国名贵笼鸟
今日的主角山噪鹛(méi)
也是传统笼养鸟的成员之一
但传统笼鸟几乎全部来自野捕
是赤裸裸触犯法律
这种事情可干不得
贺秀兰 摄▲
长恨哥 摄▲
山噪鹛与中国传统名鸟“画眉”
同属于“噪鹛科”
它善于鸣叫且变化多端
一阵清亮婉转的叫声传来
盖过了百鸟的啼鸣
你说这声音噪不噪
田禄君 摄▲
山噪鹛(méi)
雀形目、噪鹛科、噪鹛属
别名:黑老婆鸟、大飞窜儿、山画眉
中国特产鸟类
中型鸣禽
形态
山噪鹛
雌雄羽色相似
上体羽色多为灰沙褐色
眼先灰白色
眉纹和耳羽淡褐或淡沙褐色
尹继 摄▲
头顶羽色明显较背暗
颏黑色,喉、胸灰褐色
腰和尾上覆羽灰色
两翅覆羽灰褐色
其余下体灰色
高贵宝 摄▲
何宁华 摄▲
虹膜灰褐色
嘴黄色,嘴峰微沾褐色
脚肉色或灰褐色
马华 摄▲
习性
山噪鹛主要栖息于山地灌丛和矮树林中,也栖于山脚、平原和溪流沿岸柳树丛。
新贵时光 摄▲
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活动和觅食。性机警,多隐蔽于灌丛下或地上活动。
尹继 摄▲
贺秀兰 摄▲
山噪鹛善鸣叫,鸣声多变,清脆、悦耳而富有音韵,甚为动听,繁殖期中雄鸟呜叫尤为悦耳。呜叫时常振翅展尾,频繁地在树枝间跳上跳下或跳来跳去。
云中山人 摄▲
长恨哥 摄▲
食性
山噪鹛主要以
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
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
周卫 摄▲
贺秀兰 摄▲
繁育
山噪鹛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灌木丛中。巢呈浅杯状,主要由枯草茎、细枝、枯草叶和根等材料构成,内垫有细根和纤维,有时还垫有少许羽毛。
山噪鹛的卵 资料图
每窝产卵3-5枚,偶尔多至6枚。卵淡蓝色或淡蓝青色、光滑无斑。
何宁华 摄▲
云中山人 摄▲
分布
(山噪鹛分布 资料图)
山噪鹛是中国特产鸟类
为我国噪鹛属中分布最北的一个种
山噪鹛在大同市分布较广
四区六县均可见到
如果你在林中听到它悦耳的啼叫
就寻觅一下它的身影吧
尹继 摄▲
保护
山噪鹛
属国家三有保护鸟类
新贵时光 摄▲
该物种已被列入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
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发现大同·飞鸟翔集】每期图片均由摄影师摄于我市辖区内。为保护珍稀鸟类资源,具体拍摄地点不便注明。
每周日,大同日报新媒体编辑部
【发现大同·飞鸟翔集】与你相约
一起来认识生活在大同的鸟儿
一起讲讲大同鸟儿的故事……
本期图片摄影人
郭忠
网名云中山人,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鸟类拍摄爱好者,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大同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员,致力于当地生态环境、野生鸟类的保护和救助。经过多年跟踪观察,对大同市及桑干河流域鸟情鸟况比较熟悉。曾多次组织志愿者在桑干河湿地(同朔地区)进行野生鸟类保护、救助及反盗猎野生鸟类行为的宣传活动,救助及参与救助受伤野生鸟类多起,多为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
尹继
网名高山流水,大同市财政局退休员工。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大同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大同市企业摄影家协会理事,大同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员。
马华
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大同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数码摄影家协会会员,大同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员,鸟类摄影爱好者。
王新贵
网名新贵时光。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大同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大同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员。自称摄影新人,起步就来挑战难度大的鸟类拍摄,拿起相机的那一刻就义无反顾加入拍鸟行列。
周卫
湖南长沙人,现供职于平朔集团公司,鸟类摄影爱好者。
长恨哥
大同铁路退休职工,大同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员,爱好摄影,喜欢拍摄名胜古迹、城市风光、花鸟鱼虫。用相机记录美好时光和动人瞬间,六年来拍摄了大量图片,尤其喜欢拍摄大同境内的各种珍稀鸟类。
田禄君
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大同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大同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员。鸟类摄影爱好者。
高贵宝
网名“堡”。广灵一中教师。大同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广灵县摄影家协会会员。
贺秀兰
网名:兰,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大同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大同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员,鸟类摄影爱好者。
何宁华
网名随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著作权协会会员。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大同市摄影协会会员,大同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员。鸟类摄影爱好者。
总 策 划:郭忠 何宁华 景行大同